朱京瑋
摘 要:大數據時代正在到來,科技期刊業面臨變革挑戰與發展機遇。數字化出版,期刊評價分類,編輯思維是在新的時代格局下所面臨的最緊迫問題,也是科技期刊業中的薄弱環節。大數據時代下,需要重點解決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同時認為,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應堅持固有的辦刊宗旨和特色定位。
關鍵詞:大數據;期刊評價;編輯思維;期刊轉制
中圖分類號:G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10-00-02
舍恩伯格和庫克耶在《大數據時代》中預言,大數據帶來的信息風暴正在變革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大數據正在開啟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大數據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作為資源、技術、思維的“綜合體”,它實現了信息無限量、傳播迅猛化、多樣選擇性與和創收高價值等。大數據正以一種全新的渠道方式,對世界進行著全新模式的改寫,也同樣改寫著科技期刊業的整體流程及經營管理狀態。
一、科技期刊數字出版新速度
數字化發展是科技期刊未來發展的導向目標,也是開拓目標,作為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基礎,數字化決定著科技期刊的未來。科技期刊涵蓋知識產業與信息產業兩個方面,它融合了眾多信息資源,而數字化最重要的特點是能夠繞過紙質出版物的“終結”,讓信息傳播更為便利,更為有效,讓數據與用戶直接建立緊密關系,實現資源的再次整合與挖掘,實現其最大價值性。而科技期刊未來發展要想憑借公共數據庫平臺而實現,仍需力爭實現數據形態的標準化,否則其傳播空間將會相當有限,這也將會影響到數據資源的管理及價值性體現等。
關于數字化期刊數據形態問題,盡管交由專業人員去處理。其實想法很簡單,技術層面的問題遲早會解決,問題只是人們該意識到在科技期刊出版方面,數字化是擴展其發展領域的必備利器,它也是傳統出版產業向自主數字轉化過程中,最容易被忽視掉的重要問題。但這一切只是暫時的,自主數字化出版平臺的建立,必將顛覆了紙質這一傳統出版模式,成為主要的期刊出版形式。而隨之而來的勢必是數字化期刊集群的洶涌而至。
二、科技期刊評價分類新變化
相對來說,對于科技期刊的評價問題是一個比較引人注意的問題。無論在期刊界還是學術界,人們對于它的要求及評論都寄予了相當高的期望。而以辦刊歷史、傳統,以及發表論文的質量及影響因子方面來對科技期刊進行分類或評價,在小數據時代都是一種穩妥、有效的操作模式。
大數據時代浪潮中,一切都在發生著變化。通過有關數據技術方面的不斷演進,科技期刊數據的采用模式,也應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全新體系,以往傳統模式下的評價體系同樣要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要從根上改變。讓科技期刊數據有更好地被發揮、被利用的空間,而非只限于傳統模式
操作。
大數據極大地釋放了用戶的不同需求,這源于該數據的整體性。科技期刊評價中不應破壞這種整體性,而這一缺陷可以通過運用全部期刊數據進行評價來彌補,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能很好的保證該問題的順利解決。
無論是復合影響因子還是5年影響因子,還是目前被普遍應用的綜合影響因子,都說明了影響因子作為評價科技期刊的重要作用性。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越發凸顯出影響因子作為評價科技期刊的重要性。尤其通過復合影響因子在學位論文中的引用頻次,使數據的整體性得以凸顯,而且對科技期刊的綜合水平能夠更大限度的發揮,還能對科技期刊的潛在影響力通過各類影響因子和WEB即年下載率而得以實現。此外,更重要的是,5年影響因子對于保證科技期刊的長久發展同樣有效,通過5年影響因子的應用可以很好地檢測出科技期刊的長久影響力與論文的應用率,形成一個雙贏的局面。科技期刊作為連續出版物,更應重視5年影響因子的運用,忽略長久影響力而側重短期效應,必然會給科技期刊的長遠發展帶來不好的影響。
三、科技期刊編輯思維新拓展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是必然的,重要的是大數據是作為一種存在理念的,一種指導科技期刊自身定位以及發展戰略和編輯行為的思維方式,不容忽略。這既是大數據概念的集中體現,也是保證科技期刊長遠發展的前提條件。
(一)整體性思維
科技期刊編輯的操作水平決定著科技期刊的整體質量水平。毫無夸張的說,科技期刊編輯的思維顯然會直接影響到刊物發表的流程。在編輯的思維下,只有具有整體、多方位思維方式來進行工作,才能避免將工作“個人化”“模式化”,而狹隘的思維方式必會使刊物數據存在空間受到很大的壓縮。為了標準化而選擇模式化,迫使期刊內容向出版標準低頭,盡管在一定程度上刊物出版標準了、規范了、統一了,但卻無法扭轉刊物數據內容被破壞的核心事實。科技刊物編輯不應是一意孤行的“裁判官”,他應是審時度勢的謀略者,只有編輯具備了整體性思維,順應了大數據時代的潮流發展,將編輯工作進行整體編排、整體衡量,才能更為有效地保證科技期刊數據更為廣泛的傳播與應用。《綠色科技》的熊總編就整體性思維指出:“作為一名總編必須具備整體性思維,只有這樣才能前瞻大局,對整個編輯社的文章定位準確,確保方向的總舵位不偏離。也只有這樣才能將科技雜志越辦越好。”
(二)關聯性思維
在大數據時代,幾乎所有的數據內容都只關乎事物的相應關系,也都可以打上“并聯思維” 的標簽,而并非只苛求于內容的因果關系。科技期刊編輯需要具備這樣的思維方式。太多的數據內容需要被編輯,繁雜的編輯流程更需要用關聯性思維來處理,以文字、圖片配置為例,不同內容,不同稿件,或本期內容與別期內容,本篇稿件與其他稿件,它們之間的關系編排,數據內容之間的處理,都應得到妥善解決,使數據與數據之間最終達成“一致”。編輯工作,是一項具有跨時間與空間的性質工作,它要求編輯在面對稿件處理時要具備關聯性思維,這不僅利于編輯工作的開展,也利于數據的傳播。
(三)非線性思維
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模式呈現為碎片化、非結構性與非線性狀態。大數據更像一張“關系網”,將這些數據網絡其中,這使得大數據更為復雜,更為多變。進入到具體的編輯工作,面對如此龐大、繁雜的數據,需要具備非線性思維,將這一思維不斷融入到編輯工作中,參與到出版流程范圍內。非線性思維是擴展編輯工作的平臺,它能更好地體現出編輯對于期刊數據內容的聚合能力與編輯能力,以及對于文本、圖片等的感知能力,然后在此基礎上對期刊數據進行編排與組合。總之,非線性思維是適應大數據時代所做的一個觀念上的轉變,它依托于非線性數學基礎,它能讓編輯對量數據進行有組織性的、自由的選擇,極大地增強了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能力。
四、結語
大數據時代是把“雙刃劍”。在現有的發展情形下,它給科技期刊界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不論是數字化出版、期刊評價還是編輯思維、經營管理,造成的影響與沖擊,無不意味著唯有適時調整,做出明確的發展策略與準備工作,才能將科技期刊發展的步伐邁得更大一些。我們在推進科技期刊發展步伐的同時,也要做出一如既往的質量把關與控制,編輯工作要更加認真負責。并建立謹慎的科技期刊辦刊原則,讓科技期刊能夠以堅實的步伐走得更遠,以迎接大數據時代這一歷史性的變化。
參考文獻:
[1]張雪麗,張羽,董洪光,李燁.eXtyles軟件在科技期刊編輯加工中的應用——Frontiers系列期刊數字化編輯初探[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9(10).
[2]楊紅,杜輝,李俊,陶雪娟.論媒體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編輯的素質要求及培養途徑[J].編輯學報,2019(A01).
[3]姜海,林竹鳴.融媒體時代科技期刊編輯的轉型路徑——兼論新型編輯崗位中的技術啟示[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9(2).
[4]青年工作委員會.第2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業務大賽決賽圓滿收官[J].編輯學報,2018(6).
[5]范晨芳,沈寧.新時期科技期刊編輯勝任力素質新要求及其培養[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