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巖
摘 要: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國民數字化閱讀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新媒體的閱讀分享成了信息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這樣的背景下,報紙、電視、電臺等傳統媒體行業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訂閱數、收視率等不斷下跌,急需轉型探索新出路,才能發揮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關鍵詞:新媒體;沖擊;傳統媒體;轉型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10-00-02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各有各的優勢,可以通過重新定位功能、細化發展路徑的方式來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實現共同發展的目的。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媒體應當改變過往觀念,積極求變,提高對內容和準確度的把握,強化自身優勢,在保持原有特點的情況下發揮長處,為社會提供有深度、全面的資訊及信息,實現轉型、跨越式發展的目的。
一、新媒體的優劣勢分析
以“兩微一端”為代表的新媒體具備交互性強、信息傳播碎片化、速度快的特點,主要通過原創、轉發轉載作為傳播方式,裂變式的信息擴散速度呈現幾何級別的增長,能夠使一條信息快速地達到上千萬甚至上億的閱讀量,成為影響力巨大的輿情事件,而通過檢索、大數據推送等方式,能夠對用戶的閱讀習慣、行為特點進行畫像描述,更好地掌握其喜好,為用戶推送所需要的信息,提高資訊的覆蓋面和高效性;在交互方面,網絡注冊新媒體門檻較低,非常方便、簡單,只需手機或者計算機即可完成注冊,因此用戶眾多,微博、微信及客戶端新聞都具有留言的功能,網友可以充分表達自身意見,使評論、觀點、關注情況、轉發、直播等多種形式結合的傳播渠道呈現多元化特點,網絡成了海量信息的聚集地[1]。
二、傳統媒體的轉型思路
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經過長期的市場檢驗,在新媒體未出現之前已經深入群眾的日常生活中,群眾基礎極為廣泛,而且在新聞真實性、深入度、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傳統媒體應當揚長避短,積極轉型,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前提下不斷強化運營能力,與時俱進,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資訊服務。
傳統媒體的轉型思路,首先是要做好主營業務,在保障內容質量的前提下積極求變,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和新媒體傳播規律,探索數字化轉型的方式,進一步強化自身能力,比如對于報刊媒體,可以從紙質報紙、官網、微博、微信號、客戶端、手機報、直播、網絡電視、有聲閱讀等多種傳播形態來強化服務的滲透力度,使營銷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其次是要拓寬盈利方式,提高傳統媒體的經濟效益。傳統媒體要生存求發展,必須建立在良好的營收狀況的基礎上,舊有的廣告創收、訂閱付費等收費渠道單一,很容易出現資金流的不足,導致正常運營出現問題,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可以試水新型的商業模式,聯合直播、電子商務、影視創作、線下活動、IP開發衍生品創作、助農創收等多種方式來拓寬盈利渠道,為健康、穩定的收益打下堅實的基礎[2]。
最后是要轉化觀念,提高版權意識,加強對人才的培養,打造優秀的采編團隊。傳統媒體制作的精品內容,很容易被網絡“搬運工”侵權,新聞被斷章取義地拼接誤導用戶,面對被侵權的現象,傳統媒體要有版權保護的意識和法律觀念,積極通過合法渠道進行維權,守護好自身利益;在團隊培養方面,傳統媒體需要增加對優秀人才的投入,通過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與獎懲措施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增加自身的人才儲備,為迎接市場的沖擊做好基礎保障工作。
三、傳統媒體強化優勢的措施
(一)數字化轉型,傳播渠道的多元化
將新媒體的技術手段引入傳統媒體中,借助其宣傳平臺進行多方推廣、滲透,能夠助力傳統媒體形成多元化發展的思路。目前眾多的報紙、電視、電臺等已經開始試水數字化運營,搭建了自己的企業微博、企業微信號,借助小程序、公眾號、抖音、快手等方式進行多渠道的線上運營,并開放網絡留言平臺以強化與用戶的互動,對加強宣傳效果、線下活動的組織提供了更多便利。
傳統媒體不僅信息儲存不便,紙質載體容易丟失,電視節目的觀看則需要嚴格按照時間段進行,容易導致漏看,而且與用戶的互動性較差,往往以單項輸入的方式進行運營,導致傳統媒體缺乏對用戶需求的了解,沒有起到雙向互動的效果。而通過數字化運營來進行融合發展,則能夠克服這一弊端,傳統媒體打造專屬“掌上產品”,第一時間能夠將采編的資訊以圖文、視頻、直播的方式來傳播出去,生成的互聯網連接能夠長期存在,對于信息的存儲、用戶互動、擴大主流媒體聲量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堅持自身特點,做強主營業務
多而雜的資訊很容易引起用戶的反感,在“內容為王”的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應立足自身優勢,借助品牌的力量深度挖掘社會痛點,弘揚社會主義正能量,體現傳統媒體的責任與擔當。比如中央電視臺首播的醫療類紀錄片《醫心》(又名《中國醫生》),立足當下醫患關系的熱點,深入醫療現場一線深入報道醫生救死扶傷、勇克艱難的真實故事,挖掘患者背后的故事,帶給了觀眾最真實、最客觀的體驗,不僅給電視臺帶來了經濟收益,也為提升品牌信譽度、認可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產業融合創新,搭建多方參與平臺
傳統媒體可以加強與網絡媒體、高校、企業等的多方合作,結合當地特色,整合優勢資源,實現多行業的聯合與互通。比如可以搭建新媒體學院、創業與人才孵化器等平臺,推廣付費閱讀、有聲閱讀、衍生品開發等多種增值產品,或者通過在線看房、在線拍賣、產業融合等方式來形成跨平臺的多元化發展道路,形成平臺化的文化產業,在開放廣告、版面設計與印刷、發行宣傳、物流、文化活動探索等方面共同發力,通過抓龍頭、打造全鏈條的方式來實現文化傳播和經濟效益的兼顧。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既能增加收益渠道,也能促進行業交流與合作,擴大媒體的影響力,推廣宣傳地方特色。
(四)明確受眾的范圍,打造群體文化
傳統媒體依據自身定位及采編風格,提高精準營銷能力,需要確定受眾的范圍,才能滿足用戶需求,為其提供優質、貼合的服務。通常可以從職業范圍、文化水平、收入及消費習慣多角度來對用戶進行刻畫,從細節入手打造貼合民生的大維度產品。比如北京衛視出品的《上新了故宮》大型記錄走訪節目,以傳統中國文化和歷史的厚重感為主要宣傳點,從故宮檔案、御貓萌寵、建筑文化等多方面入手,打造了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品牌與口碑,引起了用戶的共鳴;而以金融從業人員及企業高管為群體,此類人工作繁忙,對財經類、社會類新聞更為關注,而又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獲取信息,對于這類群體,可以通過打造有聲閱讀、在線聽音等方式來使信息的獲取更加便捷,在開車、旅行的途中即可收聽,實現了對用戶群體的廣泛覆蓋。
四、結語
新媒體的沖擊對于傳統媒體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如果能夠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和用戶需求的變化,找準自身的定位,發揮優勢強項勇于創新,加快行業融合與數字化轉型,打造深度報道的特色文化產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求發展,為行業的健康運營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董延超,湖北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部.新媒體沖擊與傳統媒體采編人員轉型[J].新商務周刊,2018(16).
[2]樊睿昕.論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沖擊下的轉型策略[J].經營管理者,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