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婷 寧 敏
(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
近年來,國內學者對LE的研究越來越重視。人們采取了多種研究方法和視角,如定量方法、定性方法、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有的做理論研究,有的做實證研究。本研究總結了學習投入(LE)、二語自我動機系統(L2MSS)、二語焦慮(L2A)和自我效能感(SE)的國內外定義和研究現狀。不僅如此,本文還得出了LE和L2MSS、LE和L2A、LE和SE、L2MSS和L2A、L2MSS和SE、L2A和SE的關系。
自從“LE”的概念被引入學術研究以來,不同的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術語來表達了“LE”的概念,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達成一致意見。Schaufeli W B、Salanova M、GonzálezromáV(2002)等最先將工作投入的研究擴展到教育領域,然后提出了學生的LE的概念。他們認為,LE是指個體在學習中具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理彈性,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對學習充滿熱情,沉浸在學習中,在學習中表現出持續、積極的情感狀態。LE可以概括為三個維度:活力、奉獻和專注。
自Dornyei(2005)提出“L2MSS”概念以來,學術界出現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理論研究主要總結或介紹了L2MSS理論的發展。實證研究大多證明了L2MSS在不同的語言和文化語境中的有效性,如Taguchi,Magid&Papi,2009;Dornyei,2005;Papi,2010;Islam M,Lamb M&Chambers G,2013;Boo Z,Dórnyei,Zoltan,Ryan S,2015;Peng,Jian-E 2015。
國外關于L2A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理論研究主要介紹L2A,并分析引起焦慮的因素。Horwitz E K、Horwitz M B、CAP J(1986)、Macintyre P D、Gardner R C(1994)等學者對L2A進行了界定。
從國外到國內,焦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關因素上。此外,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語言焦慮研究也成為一個新的研究方向。隨著時間的推移,焦慮研究并沒有被學者們“放進冷宮”,而是“與時俱進”。
SE是指個體在行動前的信念、判斷或自我控制和感覺。學業SE是指學生成功完成學習任務的自信和自我能力,以及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感受和學習活動的成就。自我效能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SE會影響個體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堅持性和努力性。智商高的人勇于面對挑戰,會盡力克服困難,堅持完成困難的任務。低SE個體在遇到困難時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覺得任務太艱巨,無法完成,最后放棄。
學者們對L2MSS對LE的影響進行了相關研究。國外研究發現,學生的成就動機可以促進他們的LE。除了直接預測L2MSS外,學生的人際互動會間接影響L2MSS。L2MSS越強,人際交往水平越高,L2MSS與LE存在顯著正相關。
SE越強的個體,信心越強,對未來的期望越高,會積極建構理想的未來自我形象,學習動機也越強。SE和OL2S之間存在顯著的正路徑[1]。Harter S.(1992)研究了學習動機與社會經濟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學習動機與社會經濟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即個體的學習動機越強,社會經濟越高。相反,個體的學習動機越弱,SE越強。
大量研究證明,低SE是L2A的主要來源之一,提高SE可以有效減少焦慮。SE與L2A有著密切的關系。目前,大多數實證研究證實了L2A與SE之間的負相關。SE能影響人們的情緒反應模式:強SE能減輕焦慮和恐慌;弱SE會引起焦慮,個體會采取消極、回避和其他保護措施。[2]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國內外學者對LE的研究及成果,并得出了LE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LE與L2MSS呈正相關、LE與SE呈正相關、L2MSS與SE呈負相關、SE與L2A呈負相關、在L2MSS的三個變量中,IL2S和OL2S對L2A有顯著的正效應,SLLE與L2A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由于時間和精力的限制,筆者無法對英語學習投入的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對大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影響因素進行更全面的探討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