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翠娟 王信 何巖
【摘要】知行合一的思想運用在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理論結合實踐的重要過程。就衛生職業教育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討論、思考和總結。收集了近年來醫護藥專業實習工作發現的問題和實習實訓單位反饋的意見,結合知行合一思想的運用體會,進行了討論,并就實習工作面臨的不足提出了見解,希望能夠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關鍵詞】衛生職業教育 醫學生 實習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思想是哲學智慧的體現。知即指理論知識,行表示實踐能力。知以為體,行以為用,歸結起來就是內在的知識和行動的統一。知和行的關系有如陰和陽的關系,并不存在哪個更為重要,它們是相互依存的,即所謂“知在行之內,不在行之對”。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普通教育而言,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在于培養能夠與職業相對口的直接滿足職業需求的人才。
一、實習教學反映出的問題
職業教育畢業生應該及早形成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職業領悟,培養全過程應突出就業這一目標,理論知識與職業培養相結合,實踐實訓也應該更加貼近職業教育。在實習教學過程中,學生僅僅是被安排,學校、實習單位、學生三方之間對于對方需求的了解程度還處于非常原始的狀態。在學生實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去體會學校最終培養目標是很重要的;從實習單位的角度,僅僅是在實習期多了幾個來幫忙的學生,怎樣理解這個行業,以后將面臨怎樣的競爭和壓力,需要具備哪些實踐能力,帶教老師沒能引導學生找到答案。
二、職業教育實習、實訓工作的調節機制
事實上,實習代教單位對于實習學生是有要求的,甚至可是說是有“門檻”的,而學校對于實習實訓單位也是有要求的。實習工作是有深層次的教學任務的,學校應該把學生委托給什么樣的實習單位和具有什么素質的帶教老師,這些都是應該隨著實習互動帶來的反饋及時調整的。以醫院實習為例,很多醫學生的實習安排都是一次性半年到一年的醫院實習,然而,畢業生能真正去醫院工作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在醫院實習經歷并不能使大部分學生對于他們今后的工作有更深的了解,這樣就無法顯示出實習教學的價值,這也是學生學習時間和教學實習資源的浪費。可見,我們還需要對學生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更多的嘗試和探索。
三、我校部分實習學生醫院反饋情況
我們分別收集了近5年護理、急診、外科、內科、兒科、檢驗科和藥劑科19名實習代教老師對于我校實習生的反饋,根據反饋,學生適應期較長,理論知識較其他院校大專本科生相對薄弱,對于實習環境較為陌生。所有科室的反饋均顯示我校實習生實習過程中主動性較差,主要原因是對自己不夠自信,不能主動地開展工作。這一點在畢業后藥店工作的學生身上也得到了印證。在緊張的醫院工作環境下,出現了代教懈怠的現象,這無疑是一種惡性循環,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如果能夠及時的了解到學生的表現,找到問題的根源,并及時加以調整和解決,還是能夠圓滿實現實習目標的。
四、職業教育教學與實習、工作互動的幾點思考
1.應注重技能培養,充分發揮實訓的重要作用
職業技術培養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教育過程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就是職業教育工作的重點之一。學歷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論基礎,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很多高學歷、高文憑的畢業生,缺乏實踐技能,不受用人單位的歡迎。
就醫療衛生行業而言,臨床技能、醫技技能、醫學檢驗技能、護理技能等要貼近實際,理論知識不僅要扎實,還要在實際應用中得到升華,如真實案例在教學和實習的過程中應體現真實性、復雜性和地方性,能夠讓學生體會到課本的普遍性、全面性和實際工作的特殊性、規律性;普遍培養與患者交流技巧與能力;醫德醫風的道德素質培養等。實習工作中還應更加全面的讓學生接觸到醫療衛生用品生產流通領域的相關技能,以備學生了解和進入其他領域所需。
2.在教學中加強學生對職業的理解
根據實習單位反饋的意見來看,我院在培養專業人才的過程中,應該注重針對職業需求的認識,這個對職業培養的針對性就是職業對口性,它不僅要求學生具有專業的理論知識,更要求學生明白未來的職業要求他們做什么,具備哪些能力,培養怎樣的價值觀,應該培養怎樣的職業素養,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加強學生對職業的理解,是我們需要在實習前對學生完成的教育任務。另外,隨著時代的進步,職業教育雖然不再沿襲“師帶徒”的教育模式,但是職業教育不應丟掉“工匠精神”,在職業培養中突出職業品質、職業追求和職業氛圍,我們應注重技藝精湛的人才培養,是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重要區別之一。
3.醫院、企業文化的灌輸和正確職業態度的培養
無論是實習還是工作,都是走入社會的第一步,在面對陌生環境時,表面上看起來的懶惰、聊天,玩手機、等待下班甚至有逆反情緒,都是不適應實際工作環境的具體表現。衛生職業院校培養醫學生是與醫院直接對接的,這種醫護藥專業和醫院的天然關系,必然地將醫院文化的學習融入到校園文化中來,這樣有利于學生畢業后盡快轉換角色,迅速適應醫院新的環境,也有利于學校培養出受醫院歡迎的醫務工作者。
對于醫院文化的學習灌輸,可以較好地從思想上幫助解決學生沒有目標、沒有動力的問題。培養正確的職業態度有助于學生最大的發揮自己的潛力,在工作中準確識別行業不正之風,將正確的價值觀運用到工作當中去,為社會做出貢獻,這有助于他們快樂的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斷的進取。這也符合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中,對于文化育人理念的要求。
4.實習實訓模式的多樣化
以往的模式一直都是在學生畢業前的一學年安排實習,實習期6~12個月不等。實習過程中缺乏學校與實習單位的聯系和互動,反饋方式單一(實習鑒定和一次實習檢查)。實習地點固定,職業體驗為一次性的選擇,這樣不利于學生對于本專業未來工作的多樣化了解,可以安排學生在不同階段體驗不同的實習環境,探索個性化代教的模式,讓學生也可以參與到實習內容的安排中來。以藥學為例,可以逐漸推廣模擬藥房的應用,也可以安排學生在不同階段藥房、藥廠、醫院多次實習,以便學生對自己更準確的定位,對未來更好的規劃,也更能激發學生思考自己的發展路線,更有針對性的在實習過程中掌握實踐技能。另外,對于實習階段的安排,一些院校安排學生在實習前一年有一周的見習活動,這是值得推廣的。我們可以加大學生見習實訓的次數和時間,激發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幫助他們對自己進行定位。近些年,很多學者都在探討實習模式的創新和改革,相對于傳統教學中的實習模式而言,發展出了許多有意義的實習實訓模式,有收獲也有教訓,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五、討論
職業院校畢業生,特別是衛生職業院校畢業生,很多臨床專業的學生只有在獲得本科學位后,才能考取本專業入職資格證,即執業醫師資格。這是職業教育資源的浪費和流失,那么職業教育的價值在哪里呢?一方面,相對于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無論是在人們的認識上還是國家政策上都處于弱勢地位;另一方面,從職業教育自身而言,從教材、教學方法、生源以及教師團隊都未形成成熟的培養模式,職業教育仍然缺乏高層次、高技術的專業人才的培養,這也是我們職業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玉芹,鄭雯,薛雷,梁爽.“知行合一論”的教學模式在外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2):128.
[2]呂有強,劉亞果.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對現代中醫教育改革的啟示[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12):207.
[3]周麗俐,鄒得平,呂建平.口腔醫學生“知行合一”實踐探索分析[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17,(2):104.
[4]吳雅文,姜安麗,李樹貞.對護理情感教育與護士職業態度問題的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1999,(5):296.
[5]常翠鳴.試論高職護理教育與醫院護理文化的融合[J].護理學雜志,2012,(7):89.
[6]張少茹,李小妹.醫學院校校園文化與醫院護理文化的銜接和融合[J].護士進修雜志,2006,(10):909.
[7]王英姿.衛生高職校園文化與醫院文化對接路徑的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11):859.
[8]高源,張靜,黃蕾,張曉梅,王嬙,楊文卓.提升醫學生綜合素質的醫院文化體系構建[J].中國醫院管理,2013,(5):77.
[9]吳素清,黃春霞,黃荔紅,張臨.個性化臨床帶教模式創新初探[J].中華護理雜志,2004,(2):124.
[10]陳越,蒲莉.幫助護生臨床實習的WORLD模式[J].國外醫學,2003,(5):234.
[11]王麗軍,李蓮芬,關旭明.在模式病房對護生實施實習前培訓的體會[J].中華護理雜志,1999,(10):617.
[12]李姝.實習護生臨床帶教模式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2,(1):11.
[13]劉瑞江,張業旺,于小鳳,聞崇煒,徐秀泉.制藥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模式探討[J].時珍國醫國藥,2009,(7):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