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有勇
摘要:旅游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同樣需要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教學方法。現以三亞學院旅游管理(郵輪管理與服務方向)專業(簡稱郵輪專業)為研究對象,研究探索大眾旅游時代的郵輪旅游人才培養模式,明確以學生為中心,以行業需求為導向,努力成就培養有益于學生自身發展,有利于行業需求的旅游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三亞學院;郵輪旅游人才;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中圖分類號:F203.9?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08-0153-03
一、引言
改革開放40年,我國旅游業發展成績喜人,2018年,國內旅游人數55.39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0.8%;入出境旅游總人數2.91億人次,同比增長7.8%;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旅游直接就業2 826萬人,旅游直接和間接就業7 991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9%。中國正進人大眾旅游時代。郵輪旅游作為旅游業態中的新型形式,在引領旅游業的轉型升級中起著帶頭作用。國際郵輪協會(CLIA)統計數據,2018年全球郵輪游客量達到2 851萬人次,同比增長7%,增長速度超出預期。隨著中國郵輪旅游市場開放程度逐年加強,中國本土市場已經成為世界郵輪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場之一。
郵輪行業的發展關鍵在人才的培養。但目前郵輪旅游中的高端旅游人才的稀缺已經成為影響旅游業不斷轉型升級的重要阻礙因素之一。目前,國際郵輪人才缺口問題日漸顯著,2020年我國郵輪人才供應缺口將達28萬。解決人才問題的關鍵在教育。目前,全國有近兩百所高校開設了與郵輪相關的專業,并且,這個數字還處于不斷增長中。
二、三亞學院郵輪人才培養現狀
2008年,三亞學院作為國內第一批本科院校開設郵輪相關專業即旅游管理即郵輪管理與服務方向的高校,以培養國際化、應用型、高素質郵輪旅游運營管理人才。十余年來,三亞學院不僅培養郵輪管理與服務專業在校生及畢業生共900余名學生,而且在專業建設中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不斷提升辦學水平,完善辦學理念,提高辦學質量,為行業和社會輸送可用人才。三亞學院郵輪專業以中國高速發展的郵輪旅游市場為背景,以培養服務全球郵輪產業的高端人才為目標,系統教授旅游管理及郵輪運營管理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塑造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國際化的應用型人才。郵輪專業的畢業生具有專業知識素養高、專業能力強、就業薪資高、晉升空間大等特點,就業面向全球豪華郵輪公司、郵輪旅游公司、港口、旅行社、豪華酒店等多類旅游類企事業單位。十余年來,三亞學院郵輪專業的畢業生深受國內外郵輪企業的認可和青睞,在全球各大郵輪公司就職,足跡遍布全球郵輪旅游航線。
(一)人才培養目標
三亞學院對郵輪管理與服務專業學生的培養,依托旅游管理學科基礎,結合郵輪管理與服務方向模塊課程設置,緊跟國際郵輪旅游市場需求,培養其系統掌握旅游管理及郵輪運營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使之既具有國際郵輪管理與服務知識及技能,又適應各類旅游企業工作的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目前,在學校《三亞學院課程“三度”建設推進方案》的指導下,郵輪專業積極探索“政、產、學、研”融合模式培養人才,致力于教學改革建設校企協同體;在教師隊伍上,實行“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在吸納社會和行業資源豐富師資的同時,不斷強化專業師資的培訓和提升;在課程安排上,學院開設專業基礎類、實訓教學等六大課程模塊,除了郵輪專業課程外,學校通過課程實訓、三級實習等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崗位要求和崗位技能。
在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和探索建立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背景下,海南郵輪旅游市場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對于郵輪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三亞學院郵輪專業建設正是以行業發展為契機,以歷史使命為擔當,“立足海南,服務全球”,以國際化的定位,努力建設一流的教師隊伍,創辦出一流的專業平臺,創造一流的教育業績,培育擁有國際化視野的郵輪專業人才,為海南乃至全國郵輪旅游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二)對課堂教學的反思
自2008年創辦郵輪專業以來,三亞學院郵輪專業的教學一直是以“理論+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模式為主。在理論教學中,傳統的課堂教育教學模式占據主導地位,教師以“備課—上課—布置作業—出題—給成績”的模式在進行教學,學生也以“預習—聽課—完成作業—考試—查看成績”的思路完成學習進度,課堂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脫離社會實踐,教學偏重知識灌輸,對師生雙方心智的發展以及良好的情操、意志、自主、創新意識的培養都有很大程度的不足。教師的主動意識不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低落,從而導致教學方式呆板、目標缺失、效率低下的結果。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程度取決于教師的用心程度,能否達到有效的雙方情感和個性的協同,使學生達到知、情、意、行的協調統一,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這是目前三亞學院專業教學中難以實現的。課堂教學創新的研究旨在從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出發,構建有利于學生創新心理品質形成和創新潛能開發的創新性課堂教學模式。
(三)對課堂教學創新思考
如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產生有意識的創新動力,其實來源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教師能否轉變思路,不斷對教學創新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找準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主動進行創新性學習,是目前改變以上所暴露出教學問題的關鍵。創新性學習是學習活動的高層次表現,其涵蓋了學習的創造性、合作性和參與性,是通過學習充分發展個體潛能,使學習主體具有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適應和變革現實的能力。創新性學習最終所形成的是一種學習的方式或學習的能力,它是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基礎。這種類型的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造性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并且從過程中能發現課堂教學具有生成性、拓展性以及創造性的特征。
(四)課程“三度”建設突破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旅游業的快速增長,作為旅游供給側改革的部分,旅游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質量強國、人才強國的理念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旅游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同樣需要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教學方法。在此背景下,為進一步推進課程“三度”建設,以課程改革帶動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2018年,三亞學院出臺《三亞學院課程“三度”建設推進方案》(三亞學院教字(2008)70號)文件,正是對當前教育理念和教學形式做出調整,課程“三度”建設要堅持回歸初心,堅持持續改進,堅持成果導向,秉持“生為本”、凸顯“再設計”、重在“見成效”。要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生身上,提高對學生的關注和投入,以學生學習產出和學習能力提升為評價課程的主要標準,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和自主學習,助力學生專業成長。
三、三亞學院郵輪人才培養模式及專業課程“三度”建設的路徑探索
(一)基本思路
第一,以學生為中心,貫徹高等教育新理念。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提高教學質量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點。當代教育理念告訴三亞學院學校及教師應該豐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服務觀念:解放思維,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發揮其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作用。
第二,以就業為導向,突出能力培養。旅游高等教育以實用為核心內容,把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系統地結合在一起,追求“零距離就崗”,即用最短的時間和最有效的方法使學生熟練掌握某項技能,適應中國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業態,彌補了傳統教材講練分離的不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以新技術為工具,提高學習的趣味性。數字化教材的框架下,發揮數字化教學的時代優勢,利用微課或PPT課件生動形象地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復習所學知識。借助手機掃描二維碼,學生能從枯燥無味的單色課本上體驗到多姿多彩的視頻教學;借助手機掃描二維碼,大段的文字說明變成簡單的演示,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掌握重點和難點。
第四,創新課堂教學和最終考核方式。2016年,三亞學院實行國際教學大綱以來,從教學形式和考核形式上對課程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比如能否積極參與思考,和老師互動,積極進行知識的延展和創新等。在考核方式上,也以開放題為載體,設計開放式教學模式。這樣有利于發揮學生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也能帶動教師在教學上不斷進行新的嘗試和突破。
(二)以行業需求為導向進行課程設置及教學安排
三亞學院郵輪專業依托于旅游管理學科基礎,結合郵輪管理與服務方向模塊課程設置,緊跟郵輪旅游市場需求,讓本專業學生系統掌握旅游管理及郵輪運營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使之既具有國際郵輪管理與服務知識及技能,又適用于各類旅游企業工作的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在實際的課程安排中,郵輪專業的課程設置應該以行業的需求為導向,從行業中研究形成最新知識成果,編撰新版教材,讓學生學習到真正實用的知識和能力。
(三)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創新求發展
首先,課堂教學創新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運用創新教育的觀念和理論指導教育,致力于培養、提高學生獨立自主地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創造性地運用知識、信息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身心得到和諧發展。其次,教師要認真分析全面把握教材,對教材的重點難點知識要充分理解,并且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另外,要不斷確立課堂教學創新目標,通過實際教學,讓目標在當下得以實現。
(四)提升教師的課堂管理技能
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高校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提高素養,更新管理模式,加強課堂管理,打造良好的學風,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石。教師是課堂秩序的維護者,重塑教師權威,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教師要具有廣博的知識和高尚的人格。以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真誠關心學生的成長,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與學生打成一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專業技能,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
(五)重視實訓實習,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三亞學院郵輪專業學生培養應充分重視實習、實訓課程的設置,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實習、實訓教學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實訓課。實訓課程主要在實訓基地——白鷺苑實訓樓進行技能訓練。二是“三級”實習。即:大一上學期是認知實習,學生通過一周的走訪、調研了解企業和行業,建立基礎認知;大三上學期是六至八個月的專業實習,以完全進入崗位的實習模式,讓實踐來檢驗理論,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大四下學期有為期八周的畢業實習,畢業實習是為了打通畢業和就業的通道,讓學生迅速地、順利地進入工作崗位。
四、結論與展望
三亞學院郵輪專業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行業需求為目標,以學校課程“三度”建設方案為指導,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實踐能力與實際生活、現實問題相結合;重視課堂教學,更重視課下引導,讓學生掌握知識面,更要深度,以適合教與學,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與實踐。讓大學教育緊密聯系行業實踐,讓知識產生價值,培養有系統知識和能力、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服務社會。
隨著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大學教育的重心和教育方式方法也在發生變化。大學教師的教學觀念是否隨著時代在進步是關系到教學目標能否實現,教育的使命能否完成的關鍵要素。在三亞學院“三度”建設背景下,教師應該主動去思考和總結現行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做出改變,針對每門課程的性質做針對性設計,制定課程標準,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才能培養出有創新能力的學生。
參考文獻:
[1] 胡 玲.管理類課堂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實踐探索[J].大學教育,2019(3):162-164.
[2] 王艷輝,姬曉飛.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教學法探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9(2):39-40.
[3] 梁 華,戴 可,柯改利.以學生為中心的遞進式“精細化工”實驗教學[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9(4):46-49.
[4] 楊新曉,陳殿兵.創新教育視野下高校課堂教學轉型探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9(1):78-81.
[責任編輯:馬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