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鋒
摘 要 依據高職人才質量標準,制定教學大綱,建設“電子測量實訓”課程資源。教學過程對接企業生產過程,將教學內容按照“單一到綜合,簡單到復雜”的邏輯順序設計成“崗前培訓、基本技能訓練、綜合項目測試”三個環節,采用基本技能考核與綜合競技評價方式結合。將電子企業典型崗位基本職業要求融入“崗前培訓”環節;“基本技能訓練環節”采用“預習、練習、評價、再練習”的閉環式學習方式,將踏實務真,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滲透到教學當中;綜合項目測試中采用競技考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競爭性與綜合表現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掌握基于工作的過程的基本技能與素養。
關鍵詞 精益求精 職業精神 崗前培訓 基本技能訓練
中圖分類號:G711?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5.006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he syllabus and examination syllabus are formulated, and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of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raining are constructed.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connected with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the enterprise. According to the logic sequence of "single to comprehensive, simple to complex", the basic vocational requirements of typical posts in electronic enterprise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pre job training" link; "basic skills training" link adopts the closed-loop learning mode of "preview, practice, evaluation and re practice", which infiltrates the professional spirit of "stepping on the real practice and striving for perfection" into the teaching; the competitive assessment mode is adopted in the comprehensive project test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ability.
Keywords teaching process docking work process; professionalism; pre job training; basic skills training
“電子測量實訓”作為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基礎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依據高職高專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結合企業相關崗位職業要求,根據這個課程的特點,將教學模式對接工作模式,通過編寫“企業式教學方案”,將教學內容按照單一到綜合,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安排,分為“崗前培訓”“基本技能訓練”和“綜合測試應用”三個模塊。
1 教學設計
教學模式對接工作模式,基于“工作工程”進行課程內容開發設計,按照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的邏輯順序組織教學,充分利用現有條件營造真實工作情境,將企業技術規范、標準及其崗位職業素養要求引入教學,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
(1)基于“工作過程”開發課程內容。結合電子制造業測試技術人員等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選擇“電子企業崗前培訓”“基本技能訓練”“綜合應用”三個環節作為載體實施教學。課前提供實訓指南、實訓任務書、實驗室儀器使用問題庫手冊和實驗儀器規范操作視頻資源,課中以完成電子整機產品(直流穩壓電源/函數信號發生器)主要技術參數測試為目標成果。
(2)多資源“閉環式”學習。開發提供多樣化的多媒體網絡資源,為學生自主課外學習提供有力支持,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通過視頻資源先自學基本技能訓練環節內容,課堂上先練習,再互查,教師針對學生操作互評中存在問題進行補充完善,并向學生現場演示規范操作方法,學生根據教師講解的正確方法再查漏補缺,強化練習,并完成自查自評及教師考評內容。基本技能訓練環節采用“自學-練習-互查-再練習”閉環式的學時方式,保證100%學生合格。
(3)多手段教學,多方式考核。結合課程資源,采用“四結合”混合式教學策略:①“線上自主學習結合課堂講授教學”;②“個人學習結合團隊協作”;③“實訓演練結合理論探究”;④“傳統考核結合小組PK”;參考企業考核機制,采用“自評”“互評”“競技考評”的多元評價方式;注重基本職業素質養成、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訓練和軟技能表現的考核。將精益思想中的標準化規則和流程明確簡單規則,移植到課堂中的儀器操作標準化要求,在實訓指導書中將實訓內容和步驟明確簡單化,每個環節內容細致化,每個環節的操作方法具體化,同時對實訓內容分段分步驟評分考核,在學生操作過程中及時評價打分實現過程控制,最后這部分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統計。將精益原則中的直觀展示現場感受原則,移植到實踐教學環節中的課前儀器操作規范視頻演示,將實訓中的部分項目采用競技考核,從安全、操作、故障排除、數據測試、團隊合作幾個方面評分考核,該成績作為本課程考試成績。
2 教學實施與實踐結果反饋
“電子測量實訓”課程,總學時30學時,內容有“電子企業崗前培訓”“基本技能訓練”和“綜合測試應用”三個環節。
2.1 具體教學實施
(1)電子企業崗前培訓環節。在明確任務目標的基礎上,學生通過觀看電子企業生產視頻,了解了靜電防護知識及其必要性,了解5S管理的概念并在實驗室模擬實施5S現場管理。所有同學都能做到文明守紀,工作過程保持臺面整潔,規范使用并愛惜儀器,100%考核優秀。在完成第一環節任務后,基本具備電子制造業典型崗位要求的基本職業素養。
(2)基本技能訓練環節。采用“閉環式”學習,學生課前自學基本技能訓練任務的教學視頻,課中組員協作練習,并分享操作視頻,教師講評學生操作視頻補充基本知識與技能要求。在掌握正確方法的基礎上學生再鞏固練習并完成基本技能考核表中自評和互評內容。教師現場綜合考核,要求100%的學生能有效完成基本技能訓練的學習任務及考核,且90%達到良好以上。課內不能完成考核要求的同學,課外在開放實驗室的延時服務中完成。
(3)綜合測試應用環節。學生自學電子產品(案例)的主要技術指標,在教師講解主要技術指標測試原理的基礎上,學生能正確操作測量儀器,并測試與分析相關數據。在課后分級拓展任務中,100%的學生完成基本任務,60%的學生能通過資料查找較好的完成較難任務,30%的學生能通過自主探究學習完成復雜任務。
通過以上三個環節,學生基本掌握完整的電子產品主要技術指標的測試與數據分析方法,具備良好的安全意識,能規范操作測量儀器,組員溝通交流順暢,現場管理良好,基本技能嫻熟,主動學習和探究意識提高,具備一定水平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2.2 實踐結果反饋
上述教學設計在我校電子信息專業2016-2017級課程教學中得到探索應用,從課程考試成績看,效果明顯:2016級52人,平均成績76.5分,合格率100%,優秀率0%;2017級54人,平均成績82,合格率100%,優秀率20%。
(1)教學過程對接工作過程,工作邏輯方式的學習過程,學生有工作情境的體驗,有效的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2)在基本技能訓練環節采用“閉環式”學習法,針對每個學習活動根據評分細表,采用自評、互評或教師評價的方式,夯實專業知識與技能基礎,促使學生養成精益求精,踏實專注的職業素養。
(3)課前、課中“實驗室儀器使用問題庫手冊”的應用,能有效促進學生養成主動學習,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習慣。
(4)學生都喜歡 PK,在綜合項目測試環節,采用“競技考核”方式,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交流合作意識,在比賽中逐漸形成職業競爭思想。
3 結語
(1)結合電子制造業測試技術人員等崗位的典型工作要求將教學過程對接工作過程,堅持課堂以學生為主,采用多手段多形式給學生自我展示機會,注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基本職業素養學習與養成,實現知識與技能的內化。
(2)課程學習階段實行小組合作學習,強化了協作、會話環節,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課外開放實驗室,全力幫扶基礎薄弱的學生,從整體上保證教學質量。
(3)基于精益理念,將教學過程對接工作過程,注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的教學設計符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可以提高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好地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童詩白.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 林占江.電子測量技術.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9.
[3] 陸綺榮.電子測量技術(第3版).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11.
[4] 劉愛書,李英,趙君英.學校心理學教程(高等學校部分)[M].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04.
[5] 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