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宗月
摘 要:數學從生活中來,也要運用到生活中去。數學不只是考試需求,更是人們解決現實問題的具體方式。一旦將數學課堂生活化,數學的內涵也就變得深刻了起來,內容也變得更為廣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學生對于小學數學知識的印象。但是在構建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的過程中,老師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制定一些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推動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計劃的實施,從而提高在課堂上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一、 引言
將數學課堂生活化是新課改的一個理念,旨在提高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所有學生以生活的眼光去對待數學。在如今的新時代,數學知識體系在隨著社會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因此數學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一、 現階段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存在的問題
(一)老師和學生存在的問題
在當下很多小學數學課堂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有些教師還處于以前固有的教學思維,認識不到數學課堂生活化的重要性,不能及時地將教學方式進行轉變,導致數學無法滲透到生活中,教學目標難以實現,課堂效率低下。還有部分教師只是一味地采用名師和名校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不去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考慮是否適合,教學方式過于機械化,這就導致老師在教學時比較費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比較乏力。另外,在學生層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有些學生從小就沒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方式,學習態度不夠良好,對待學習自由散漫,在課上不認真聽老師講解,整個課堂無所事事,在課下不認真完成訓練,只為敷衍老師和父母,學校和家長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應及時糾正,為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
(二)農村教育水平落后
由于地理環境、經濟水平、文化差異等各方面復雜的因素,導致城鄉之間教育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相對于城市來講,農村教育投入較少,辦學環境和條件較差,師資力量水平不高,在總體上落后于城市。另外,農村的教學資源比較匱乏,教學時所用的設備也比較落后,再加上地方政府對此不夠重視,老師的待遇和工資也比較低。這就導致新課改的概念無法深入貫徹到農村和偏遠山區,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的理念也無法更好的滲透到農村教育當中去。在農村的學生也無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自身能力得不到提升,這對農村學生將來的全面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二、 構建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對小學數學學習興趣
數學是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是教師能夠進行高效教學的前提。數學固有的特點就是重視思維邏輯性和推理嚴謹性,小學生的年齡段正處于心智沒有發育完全的階段,對事物的理解很難深入,而數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難度,整體偏向于理性思維,學生難以理解,這就造成了一定的矛盾。但是將小學數學生活化卻可以很有效的解決這一個問題,它可以起到一個調和作用,將數學中的重難點趨于簡單化,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容易。同時,這一教學方式比較新穎,可以有效地集中學生們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去領悟數學知識和探索數學問題,讓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程擁有熱情,產生動力,并且逐漸將以往在學習上的被動地位轉變為主動地位,從而保障今后的學習質量,提升學生解決難題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讓數學課堂回歸生活,可以引起學生對于數學的濃厚興趣,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和研究數學。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質量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在日常生活到處都包含著數學,數學課堂在一定程度上是枯燥性的,比較死板,如果教師可以將數學課堂生活化,并選取合理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相對應的指導,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還可以將課堂的質量相應的提高,讓學生在課堂上最大的程度上把握學習內容。如果僅憑課本上的內容來講課的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難以到位,所以老師在上課時,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生活中的內容運用到教學中,把數學與生活相融合,可以讓學生明白數學是如何在生活中應用的,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思考問題時的思維更加細致,進一步在生活中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另外,課堂生活化還可以相應地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真正地實現素質教育的實施。
三、 構建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的措施
(一)將數學理論生活化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當學習材料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時,學生對學習才會感興趣。在課本中有一些數學理論,比較深奧,對于小學生來說難以消化,沒有辦法更好的理解,而理論體系的搭建是學生進行深入學習的基礎。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將數學中的理論生活化,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本中的理論體系。現如今數學課本中內容的系統性較強,與生活之間的差距比較大,學生無法更好地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如果老師在教學中不能把課堂生活化,學生的思維就會變的固定,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多留意日常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數學,讓數學理論更加直接地展現出來,重視學生實質性發展,讓數學回歸生活。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體積的公式時,老師先讓每個學生準備若干個體積為一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在上課時讓同學們先將三個小正方體拼接起來,這時長方體的體積就是三個小正方體的總和,也就是三立方厘米。然后再讓同學們將六個小正方體拼接起來,此時的長方體體積也就是六個小正方體體積的總和,為六立方厘米。老師可以讓學生們多拼接幾次,經過反復對比和推敲,學生們不難發現,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與正方體的體積公式類似,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長、寬和高之間的乘積,然后老師可以做總結性的講解,分析對比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面積和體積公式之間的區別。
(二)將數學問題生活化
數學這門課程看似枯燥,實則蘊含的內容十分的豐富,將數學問題轉變的富有生活氣息是一門教學藝術,這種教學手段應該廣泛地應用到教學當中。在平時的教學中充斥著各式各類的數學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學生不能更好地獨立解決,教師在這時應該考慮如何將這些問題轉變成讓學生們感興趣的形式。當然,數學問題從生活當中產生,教師在引導學生們解決問題時,應該根據已有的生活經歷,再結合教材中的內容,把握好知識之間的聯系點,以及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將問題轉化得富有生活氣息,發展學生們的事物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明白生活處處都包含著數學,而數學的存在就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如果能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才能真正感受到數學的實際價值。
例如:在低年級小學數學加減法的問題中有一類比較貼近實際生活,比如,公交車上除了司機本來有十位乘客,到了第一站后上來了三個人,沒有人下車,在第二站下去了五個人,又上來了兩個人,到了第三站下去了七個人,又上來了四個人,到了第四站沒有人上車,有三人下車,第五站又有五人上車,沒有人下車,求此時公交車上除了司機還剩幾個人。像此類簡單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模仿,請相應數量的同學上講臺,模擬公交車上人數增減的情況,在模擬完畢之后,讓其余的學生們數一數講臺上還剩幾位同學,剩余同學的數量就是該問題的答案。
(三)巧妙的設計數學類活動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應該采用一些新穎的方式,不能只是一味地向學生傳輸知識。應該讓學生在學習中占主導地位,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如果老師在教學中打破固有的教學方式,以活動的形式將數學展現出來,可以讓學生對數學產生一定的興趣。教師應該善于利用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多創辦貼近于學生生活的相關數學活動,把抽象的數學轉換成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再是公式和運算,而是變得富有趣味性,富有新的活力。將數學教學轉變成活動的形式,可以吸引學生主動去探索,主動去思考。比如,老師可以在班里舉行一個小型的“購物會”,活動的背景就是菜市場,老師可以讓一部分同學扮演攤主,一部分同學扮演購物者,扮演攤主的學生可以設想自己的攤位有什么,分別是什么價格,假設扮演購物者的學生每一個人都有60元人民幣,然后讓學生們模擬買菜的場景,學生可以拿著60元人民幣應該如何規劃?扮演攤主的同學會不會因為計算錯誤有所虧損?學生可以通過這場活動鍛煉自己的計算能力和遇事反應能力,讓自身綜合素養得到提高。
(四)利用多媒體創設生活情境
今天互聯網技術在不斷地更新,并且逐漸滲透到了日常生活當中。多媒體是現階段很好的教學輔助手段,它可以更好地為課堂服務,為老師和學生提供便利。有時教學所需的生活場景難以在課堂上模擬,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創造生活情景,幫助學生了解學習內容。數學課本中對于小學生來說有一部分內容是比較難理解的,而多媒體卻可以把這些難懂的知識點變得更加的通俗,將一些抽象的內容變得更加的具體,讓小學生學得輕松,從而更好的接受新知識。對于一些比較貼近實際生活的數學問題,多媒體可以很好地將這些問題中的實際場景進行展示,通過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將數學信息更直觀的傳達出來,把數學語言變得不再死板,讓學生更好地認識、了解和學習數學,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所在。
四、 結束語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轉變舊有的教學思維,尋求更高效,更科學的教學模式,將數學融入生活中,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從而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創新型人才。文章所概述的還不夠全面,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廣大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深入鉆研和探究。想要構建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不僅需要老師的努力,還需要學校、家長和學生的共同配合。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構建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一定會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潘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誤區及解決策略[J].遼寧教育,2018(9).
[2]劉文超.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教學生活化探析[J].教育界:教師培訓,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