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銘
【摘要】《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工程的起點要從初等教育著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銘記心頭為主線,貫穿小學教育各階段的探索與實踐。通過多向價值觀實踐教育時間,小學生親身參與其中,萌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行為上開始自覺遵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要求,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小學德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活動;“三位一體”教育網絡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生活的崗位?
2020年3月5日,A小學的學生對在2019年歲末悄然而至的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一直堅守崗位的逆行英雄們致以雷鋒同志日記中的一段“敬業”贊歌。這是一段來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念之歌,它正以一種潤物無聲的方式沁入學生的心田。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苯裉斓男W生,在第一個百年中成長,更將是第二個百年目標的奮斗者,所以,教育到了需要真正用行動推動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關鍵時刻。
一、背景與現狀調查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海淀區民族小學參加學校少先隊主題隊日活動講話時,強調“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少年兒童中培育起來”。A小學位于順德區某鎮的某村內,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的經濟改革前沿地區,是辦學規模為12個教學班的農村小學;而小學生身心發展還不成熟,容易迷失在多元文化中,學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主陣地,在如何精準施策、立德樹人,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初步探索中,對學生開展隨機抽樣調查,采用問卷法、訪談法和配合觀察法進行了解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和困境,積極思考實踐解決的辦法。
(一)學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知曉率調查中,能說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的占調查總數的56%,不能說全的占44%,全部寫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生超過一半,剩下的同學知道部分內容,從調查中得知,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掌握程度與學校教育的重視程度有關,在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層面中,對個人層面理解>社會層面理解>國家層面理解,而在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中,學生對愛崗敬業的理解較低,究其原因與學校、與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停留在傳統德育方式有關,以“一張嘴+一支粉筆”為主要手段,教育漂浮在名詞解釋、照本宣科的理論層面,缺乏實踐行動,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解停留在概念階段,離“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培育目標尚有一定距離;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戰線中,學校孤軍作戰,與家庭、社會的輻射和影響不連貫,更加劇了學生意識形態偏離或言行不一的現象。
(二)在學生的個人關系調查中“你最信任的人是誰?”中,我們知道小學階段最信任自己的父母占比高達73%,而僅次于父母的是班主任的影響,占比也只是12%,充分說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價值觀建設的基石,父母與家庭的教育會對學生帶來顯性的影響外,其處事方式、一言一行更有隱性滲透。A小學生源主要來自本村農民子弟、外來務工子弟和少數購房入戶的新市民子弟。如果說學校教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第一陣地,那么家庭就是第一戰線,不妙的是絕大部分家長忙于生計,整體經濟水平和家庭教育相對城市滯后,俗語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且有“重智育,輕德育”的老問題,部分家長價值觀教育意識淡薄,教育方式失當,和學校教育理念背道而馳的案例屢見不鮮,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互相抵消,效果減弱,甚至出現背道而馳的現象。
(三)在“學習是為了成為什么人?”的調查中,要成為偶像明星的人占比5%,雖然人數不多,但可見“急功近利”“不勞而獲”的價值觀仍占了一定的比重。我們的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價值的世界,個人的價值觀來自于這個世界和他所在的環境,也就是社會影響,作為小學生,其社會影響來自生活所在的社區,但現代社會整體呈現出一種浮躁的氛圍,在商業價值驅動和別有用心的媒體宣傳下,中國傳統文化東風西漸,“洋節日”充斥學生生活,“外國的月兒分外明”思想有一定的市場,當代西方文化和價值觀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沖擊達到高潮,使學校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難度倍增。
二、方法與策略研究
學校教育有責任向少年兒童們開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門,將夢想的種子播撒進他們的童年。塑造小學生的價值觀方法多種多樣,我們極力尋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小學教育的有效策略。在實質操作中發現,營造環境文化育人氛圍、重視課堂教育、開發主題教育活動,同時注意經營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等都是有效的教育策略,除了堅持課堂教學這一中堅陣地之外,我們重點圍繞學生喜聞樂見的主題活動和“三位一體”教育網絡的營造加大探索力度。
(一)主題活動使學生“知行合一”
如調查所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濃縮了延綿千年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的基因,24個字高度概括了個人、社會、國家三個層面的要求,少年兒童受限于教育、生活等經驗,如何理解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注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小學生自動自主接受浸潤教化,學生喜聞樂見的主題活動是有效的主要途徑。
1.“每月一事”化抽象為具象。借鑒朱永新的“每月一事”德育模式,我們專注于用學生熟悉的語言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知道理解事物,我們可以用聽、說、讀、寫、看、摸等多種感官建立立體模型,同樣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不止于“黑板+粉筆”式的名詞解釋,那么,我們怎樣把一個詞、兩個字轉化成具體的、多角度接近情感共鳴的呢?以“誠信”主題活動為例,我們圍繞主題目標設計主題背景、主題誦讀、主題閱讀、主題實踐、主題展示和主題影視欣賞,什么是誠信,學生習慣從文學作品中對相關的詩詞散文進行誦讀,講誠信的故事,結合每年3月15消費者權益日,了解社會現象,參加誠信考試活動等等,讓抽象的概念穩穩地落到實地,學生看得進、記得住、做得到,收到效果。
2.“傳統節慶”建立文化自信
現代社會商家為推動銷售,大肆宣傳過“洋節”,為中小學生甚至年輕人的意識形態埋下“外國的月亮格外圓”“外國的空氣比較甜”的錯誤意識。而有著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國節日卻不得青睞。其實中國節日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情感,流淌著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因此,如何更好地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和認同尤為重要。
經過探索嘗試,將中國節日文化內涵挖掘提煉為學校節慶主題活動,形成系列,分別是新年之約、清明之思、勞動之榮、端午之憶、愛黨之情、中秋之韻、師恩之念、重陽之孝與愛國之懷等主題活動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節慶主題活動中。例如,在四月的“清明之憶”的主題活動中,組織“堅定信念,弘揚革命精神”為主要內容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組織學生挖掘清明節的來源和內涵,帶領學生到順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西海烈士陵園進行祭掃活動,一年級新生就在鮮艷的紅旗、肅穆的紀念碑下戴上紅領巾,成為光榮的少先隊員,再聆聽老人講東江縱隊英雄抗日的故事,為人生系好第一顆扣子。
3.“社會實踐”增強教育效果
學校教育基本陣地在學校,但推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活動要善于利用社會的各種資源優勢,讓我們的學生“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走出小課堂,走向大課堂”,通過實踐、體驗、培育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每一年,我們會通過爭取與多方聯系,在佛山市五區的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南國絲都、消防中隊、南方電網、交通安全教育基地、順德戒毒所等建立校外實踐基地。在校外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生極大地開闊眼界,體驗家鄉建設成就,培育家國情懷,初步滲透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在參觀南方電網、消防中隊、交通安全教育基地中,對成為一名消防員、供電工人、交警等職業角色進行深度了解和角色扮演,初步體驗什么是敬業愛崗精神。
社會實踐活動有著親歷其景,感同身受的效果。為了加強法制教育,滲透法治精神,我們學校會帶領高年級學生到順德區戒毒所“體驗生活”。每次走進高墻鐵門之內,學生們都格外靜穆,感受“自由”的珍貴,在戒毒所干部帶領下參觀禁毒展覽,通過聲、光、電技術手段,學生們一一了解過去只在圖片見識的毒品和吸毒的危害,聽服刑戒毒人員講涉毒犯法的過程和承受的惡果,聽警察叔叔分析犯罪案例,使警鐘長鳴,知道個人的遵紀守法和社會的繁榮安定,家庭的安居樂業密不可分,從小種下法治精神的珍貴種子。
4.“三禮四節”燃亮人生節點
“三禮——開筆禮、成長禮、畢業禮”是為每一名學子的六歲、十歲和十二歲的人生節點加油助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最寶貴精神和文化的沉淀,舉手投足,一言一行無不體現中華民族的文明之美、文化之美、禮儀之美,在家長、老師、同學的相互祝愿中,是對過去成長歲月的一回眸,是對未來夢想之舟的再揚帆,更是對建設祖國努力學習的勇敢承諾。
“四節——悅讀節、歡樂節、體育節、科技節”是貫穿每一個學年的屬于學生的節日,書海遨游誦讀經典為人生打好底色是每年四月的悅讀節;六月是歡樂的海洋,學生們一展才藝與特長;九月科技節,探索科學的奧妙:“紙”為你瘋狂——紙飛機滑翔賽、紙船承重賽,校園科技創新大賽,航模車模比賽等等活動增強孩子的科學知識,提升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主題活動為載體,以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掰開、揉碎,化抽象為直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從高高的云端落到實地,化為雨露,滋潤盛開的美麗花朵。
(二)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教育網絡”
我們提倡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者間密切聯系,構建起綜合教育網絡,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目標的整體效應。
1.健全機制,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目標。為了加強學校、家庭和社區聯動,健全三者間聯系的組織機制很重要。例如,在A小學,學校校長兼任所在村居的黨委委員,村婦聯、婦女兒童之家、關心下一代委員會核心成員由三方成員共同兼任;家校聯系密切,成立校、級、班三級家委會外,還組建了“都樂園”家長義工聯,設立“護苗”崗等家長組織,做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保證了學校制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目標可以分層實施、學校與家長,社區信息上的互聯互通。
2.搭建平臺,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開展。學校、家庭和社區的教育網絡有力推動家長學校工作,互聯互動有效加強家庭教育價值觀滲透的原則性,教育方法的科學性,社會輿論監督的連貫性等。通過社區,實現多方資源進入校園,如,先進人物事跡宣講、地方文化歷史介紹,等等,幫助小學生從具體的身邊人身邊事汲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營養;社區的黨委、團委聯合學校少工委共建活動保持了價值觀滲透教育的先進性和連貫性;社區公益活動為學生搭建了實踐體驗的平臺,如,七月黨建文藝匯演、九月重陽敬老活動,定期探訪五保家庭和獨居老人的活動,社區公益義賣活動等讓學生體驗生活,幫助正確樹立價值取向,促進教育效果。由村婦聯和學校共同申辦的“3861”活動“小眼睛看大世界,大視界愛中華”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學生們走出校門,參觀博物館、科技館,走訪地方龍頭企業代表,參觀供電、供水、消防建設,探訪戒毒所、交通安全體驗深入了解社會發展、家鄉變化,樹立家國情懷和法制意識。
3.善用資源,促進價值觀“紅色基因”發育。本鎮是千年花鄉,花卉種植產業遠近聞名,更是文化之鄉、名人故里,《三字經》作者區適子,詩書畫三絕的黎簡,還有擁有“紅色基因”的鄉賢梁培基。對于這些良好的地域人文資源,就是優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素材,創建“光華醫學院”——中國第一家華人自辦的醫學院的梁培基先生是本村人,他在《廣東光華醫社擴充醫院勸捐小啟》中提到創建醫社為“尊國體、爭醫權,培育醫材,救濟貧病之本旨,歷久彌堅,鍥而不舍?!钡木褡非笥绊懞笕酥辽?,還有“不留磚瓦,后人自強”家風傳承,他身上有著中國人愛國戀鄉的家國情懷,有懸壺濟世的醫家精神,故居“知稼園”就在村內……這些都是學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沃土。了解身邊人,知曉身邊事,引導學生講好培基故事,學習培基精神,開發家風傳承系列家長學校校本教材……學校聯動社區,拜訪培基先生后人,逐步開發教育內涵,創新開展大都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新路徑,教育優勢逐步顯現。
時光荏苒,難忘的2020春天,在抗擊疫情中,我們學校、社區、家庭尤其是學生們表現出來的情感認同、行動舉止,讓我們深深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校推行的良好效果。學校通過主題活動的方式開展滲透式教育,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協同努力,使學生參與其中并培育萌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在校、在家、在社會的行為上開始自覺遵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準則要求的表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最佳成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G].教基一[2014]4號.
[2]周多文.農村小學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和策略[J].甘肅教育,2019(8).
[3]朱漪.探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表述的科學性[J].知與行,2015(03).
[4]周伊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小學教育的路徑探索[D].廣西師范大學,2016.
[5]“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教育管理體系及實施模式[J].遼寧教育,2019(04).
[6]梁月琴,劉蒙蒙.構建學校、社區、家庭三位一體德育網絡的策略研究[J].東方教育,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