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則騰
【摘要】小學語文是學習重要科目,而且語文素養是最能反映學生綜合素養的科目。語文素養高的學生,一般情況下,其創新意識、創新能力都會較強。反之,創新能力也會較弱。筆者在本文擬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創新精神的培養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四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精神
100個學生就會看到100個不同的孫悟空,也會看到100個豬八戒。這也就是說,學生的思維能力、思考問題都是完全不同的。語文是最能體現人綜合素養的學科之一,無論是在生活交流、學習交流、工作交流等都是需要用語言文字的,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是有著深遠意義的。同時,《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和創新表達的能力。因此,要改變“因循守舊”的語文教學現狀,教師要以素質教育為目標,大膽探索、改革語文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千方百計創設途徑,大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一、營造創新氛圍,形成學生的創新意識
小學生處于發展成長的初級階段,學生喜歡輕松、好玩、快樂的課堂氛圍。只要在這種輕松、好玩、快樂的課堂氛圍下,小學生的興趣才會被激發,思維才會變得更活躍,想象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都會實現施展。從目前來看,很多教師卻往往被語文統測等考試所困惑,在教學的時候主要都是圍繞期末考試、期中考試等內容進行教學,課堂教學也離不開“考試”“分數”為中心,只是單純地讓學生記錄講課內容,做有關試題等,這樣學生就會對課堂失去興趣,學生的主體性也無法發揮,就更別說創新能力被調動了。只有這樣,創造性學習才有可能。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師生關系,真誠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鼓勵學生創新。比如,筆者在教《新型玻璃》說明文時,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因為在筆者看來,如果按傳統的教學,這篇課文肯定是對學生失去吸引力的,更不用說培養創新思維了。因此,筆者注重在營造創新氛圍上做文章,注重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在設計第一課時的教學時改變平板的講解。先是講一個故事:同學們,如果是在黑夜,突然停電了,而這時一個小偷突然爬進了藏有珍貴文物的博物館,一些珍貴的文物都被珍藏在玻璃柜里,進行展覽供人們參觀的,小偷要偷這些文物,就必須需要將玻璃打碎,但是在小偷碰到玻璃時,報警器已經自動報警了。而警察也馬上趕到了,并將小偷現場抓獲。課堂上,筆者提出這樣一系列的問題:報警的人是誰?玻璃怎么會自動感應呢?新型玻璃到底裝了什么玄機呢?等等。通過這樣的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和想象,學生自然對這些問題就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帶著問題去學習課文,就可以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創新。例如,在教《范進中舉》一文時,可引導學生想象“范進后來會怎么樣?”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學習,并且看哪個小組想象、總結得最好最快。這樣學生就會興趣,學習勁頭也不同了,學生就會展開想象,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想象,學生思維能力也被激發了,創新的想法也開始產生了。
二、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積極探求新知
有相關報道顯示,80%學生學習成績不好,與學生的自信心缺失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在語文教學課堂中,如何去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這顯得非常重要?!傲己玫淖孕攀浅晒Φ囊话搿?。教師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進而培養其創新精神。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適當采取一些鼓勵性、賞識性的語言,例如,“你真聰明”“回答得真全面”“回答得真好”“你真會動腦筋”等的賞識性語言,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想法。例如,在教學在教《范進中舉》一文時,在導入新課的時候,筆者設置了這樣的問題:范進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如果你是范進,遇到了困難你會選擇堅持嗎?讓學生展開想象和討論,然后讓學生自由回答。例如,一個學生回答“如果我是范進,我一定會放棄了,如果這樣害自己瘋了,有什么值得呢?”這時全班一陣哄笑,筆者卻為學生的想法點贊,這樣就不會打擊學生的信心,學生敢于展開異想天開的思考,以及大膽地表達自己想法,有自由的想象空間,他們的思維就能活躍、靈活,從而逐步培養起創新意識來。
三、優化課堂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
創新能力來自對問題的不斷質疑,在質疑過程中不斷去學習和尋找答案,解決存在的問題,這樣就是推動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如,《丑小鴨》一文教學中,如果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無論老師講得多么精彩,都很難讓學生體會到丑小鴨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的那種過程和歡樂心情。如果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制作視頻,生動和真實演示丑小鴨變白天鵝的過程,以及變成白天鵝后那種高興的表情、動作等相關的情景,這樣不但能使課堂教學的難度大大降低,而且能夠以真實的場景引導學生思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生求知的欲望,有利于解決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不僅敢于提出問題,而且要善于提出有創造性的問題。通過有價值的發現,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例如,有位教師在教魯迅先生《故鄉》一文時,鼓勵學生對文中的遣詞造句進行大膽質疑。學生興趣很濃厚,還真提出了許多新的看法。如,文中有一句話“他便對父親說,可以叫他的兒子閏土來管祭器的?!焙笠粋€“他”好像用得欠妥。因為文中其余地方的“他”都指“閏土”,唯獨此處指“閏土的父親”,人稱不統一。通過質疑,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教學效果很好,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達到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四、加強語文實踐,讓學生在活動中創新
首先,開展主題性的讀書評比活動。我們可以設定一個讀書主題,然后要求學生根據讀書主題去選擇最貼切的讀本,在全班以6人一個小組,進行分組閱讀,并且形成小組的讀書報告,要求在全班交流和分享,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分析能力、閱讀理解能力,還能培養學生語文表達能力,有利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其次,開展主題辯論賽活動。教師可以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每個月來一期辯論賽活動,根據當月熱點問題,開展正反雙方的辯論,在辯論過程中調動學生思考能力、應變能力、分析能力等,推動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第三,建立學校和班級的文學社。讓學生組建文學社,讓學生在平時自由交流各種文學知識,這種自由的形式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了廣闊的舞臺。讓學生在文學社的運作過程中,要開展編輯欄目、修改稿件、編輯排版等,學生們也可以在各種操作過程中激發創新精神。第四,參觀城市建設景點。目前,隨著城市的發展,很多城市的景點建設都非常好,而且有建設理念是創新的,不僅融合了本地人文特色,還融入現代科技創新元素。在參觀時候,要引導學生用心體會,在賞玩中探究出某些值得深思的社會、人生課題。例如,組織學生到漠陽江河岸、金山植物公園、科技工業園點等場所,讓學生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去發現問題,去考慮怎樣使陽江的環境變得更加美麗。學生能運用掌握的知識,提出比較合理的建議。有的學生觀察細致,富于想象,作文充滿情趣,富有創造性。如《地球為什么會流浪?》《假如我是漠陽江河中的一條魚》《環境就是財富》等文章富有想象力、創新性。文章寫好后,經過篩選,挑出數篇,讓學生自己在班里宣讀,另選出幾位學生當評委,當場打分,評出優勝文章。活動課使學生熱情高漲,興趣陡增,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綜上分析,語文教學的創新不僅涉及到了教學理念的創新,更需要教學手段的創新,在語文教學創新過程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運動創新的教學手段,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黃潤紅.啟動學生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小學語文教學研究,2019(3).
[2]馬伯成.小學語文創新教育初探[J].學語文,2019(5).
[3]馮嫄.關于創新教育的思考[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9(12).
[4]王剛.實施創新教育,提高創造能力[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