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玉玲
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在幼兒的精神需求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只有用似春雨般的愛去滋潤,似春陽般的愛去熏陶,對幼兒付出自己最真誠的愛,才能讓一顆顆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才會使幼兒產生親切感,樂于受教育,從而促進其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于是,筆者堅持做到如下幾點:
一、關心幼兒,幫助幼兒
幼兒教師的本職工作就是要好好地關心照顧幼兒成長。由于幼兒年齡小,依賴性強,情緒化也比較強,你如果多愛護他們,多關心他們,他們就總與你親近;你如果疏遠他們、冷淡他們,他們就會怕你、不理你。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地關心幼兒,熟悉了解幼兒,并且和他們成為好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關注幼兒們的需求,當他們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像媽媽一樣關心愛護他們。如,小朋友被蚊子咬了或肚子痛時,及時給涂上風油精;感冒發燒時,及時量體溫并馬上打電話給家長;不小心弄傷時,及時給擦上萬花油;冬天時把幼兒們冰冰的小手放在自己手里或毛衣里暖和暖和;夏天時看到他們滿頭大汗,給他們扇涼,幫他們換干凈的衣服;在他們尿床或不小心把大便拉在褲子上時,總是趕快幫他們換干凈。用自己的心去溫暖他們,傾注自己全部的愛,幫助幼兒克服膽怯心理,喜歡與老師親近。“愛”的教育滲透在生活中,生活即課程,教師應關注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的隱性課程資源。對于幼兒生活中的細微處所暴露的問題,敏銳觀察,有效引導,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學習,促使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二、親近幼兒,了解幼兒
在幼兒園的生活中,教師要時時刻刻讓幼兒體會到:他并不缺少關心,老師們都很愛他,關心他的成長,希望他可以健康快樂的長大。做到這一點并不難: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手勢……都能傳達你對幼兒的愛,并讓幼兒從你那里獲得溫暖。當幼兒們流著鼻涕來找老師時,老師可以親手給幼兒們把鼻涕擦了;當幼兒走丟時,老師可以抱起幼兒,給他最好的安慰……用行動來表達愛意才是最直接的,不經意的撫摸又或是一個鼓勵的眼神,都能讓幼兒開心好久,知道老師關心他,愛護他。只有用親切的語言,和藹的態度親近幼兒,了解幼兒,形影不離地和幼兒們在一起,經常和幼兒們一起玩耍,一起游戲,一起聊天,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午睡后的幼兒不愿起床,可以滿懷愛意注視他們幾秒鐘,然后再輕悄悄地拍拍他,再彎下身去吻吻他的小臉蛋,最后輕輕地趴在他的耳邊對他說:“寶貝,該起床啦!”用你的愛去喚醒幼兒,他會特別愉快,并很樂意地起床,開心地開始他下午的生活。
老師與小朋友的關系沒有天然的血緣聯系,所以我們只有比家長更熱愛小朋友,奉獻自己真誠的愛,熱情主動地接近幼兒、了解幼兒,小朋友才會喜歡與老師在一起,把他們的歡樂與苦惱都告訴老師,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幼兒。如,在一次自由活動時,小賴小心翼翼地走過來跟筆者說:“前幾天把書弄壞的事情是小朋友誤解我了,是小鑫弄壞的,當時我怕說出來你會批評小鑫,所以沒說。”筆者微笑著摸著他的頭說:“謝謝你!你受委屈了,相信老師!老師一定能處理好的”他馬上恢復了笑嘻嘻的面孔去與小朋友一起玩了。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只要教師時時為幼兒們送上微笑的面孔,對他們來說那是一種鼓勵、一種信任、一種鼓起勇氣的力量。
三、尊重幼兒,信任幼兒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所以我們要做的事情不能馬虎,我們需要了解幼兒們的內心所想,給他們我們的愛。在學校里,幼兒和老師相處的時間非常長,所以他們學到的許多東西都來自老師的身上,老師是幼兒在學習中至關重要的一個人。對于班級中一些犯錯、調皮的學生,筆者會尊重寓于批評之中,在批評中體現尊重,批評只對事不對人。對幼兒進行批評后,會擁抱或親吻他,并告訴他:做錯事沒關系,只要能改正就是好孩子。使他明白老師這樣做是為了幫助他改正錯誤的行為,是出于對他的愛。有一次課間,揚揚突然叫筆者:“溫老師,大笨蛋!”猛然間聽到,真有點生氣。可轉念一想:童言無忌,不就是孩子嘛!于是,筆者笑著對他說:“哦,溫老師老了,有時反應還真得有點慢呢!不過,很高興,我們班的孩子個個既聰明又活潑。但是,你剛才對老師說的話好像不太禮貌哦!”揚揚聽了,不好意思地漲紅了臉。筆者親切地摸了摸他的頭。以后,他再也沒有說過此類的話。
愛就是一個相互理解的過程,所以在幼兒犯錯時,不要急著給他們“定罪”,如果可以,就先給他多一次機會,在幼兒取得優秀成績時,也要給他們足夠的鼓勵;幼兒有疑難時,我們又是最好的幫手:游戲時最好的伙伴、最真誠的朋友;當幼兒在大膽表現自己時,我們就變成最好的觀眾。每個幼兒來上幼兒園,內心都懷著當個“好孩子”的真誠愿望,希望得到老師的愛護和肯定,所以筆者時時處處注意尊重幼兒,重視培養和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信任他們,使他們形成活潑向上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如,小萱年齡較小,控制能力較差,所以筆者總是特別留意她,有一點進步及時表揚她,在她想犯錯誤時及時提醒她。一次餐前活動中,小朋友都在認真欣賞故事,就她趴在地板上,筆者輕輕走過去,用體諒、愛護的語氣,小聲對她說:“怎么?憋不住了,想鬧一鬧了?那老師帶你去沒有小朋友的地方去鬧,只讓老師看到,別讓小朋友看到了,因為小朋友都知道小萱進步了,如果再退步,多不好意思啊!”小萱馬上知道自己錯了,不好意思地說:“老師,我馬上坐好。”根據實際情況對幼兒的缺點或錯誤行為給予適當的諒解、寬容和信任,使他們開心地自主改正,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教育幼兒,引導幼兒
幼兒的品德教育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培養,也要在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如,故事教學《七色花》中,就告訴學生要樂于助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許多的快樂。在游戲活動中讓幼兒換位思考,讓他們感受別人的處境,感受別人的不幸,從而讓幼兒們幫助別人、關心別人。如,在這個游戲中,筆者對幼兒們說:“如果一個小寶寶生病了,但是寶寶的媽媽不在家,該怎么辦?”這時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說:“快把娃娃送到醫院去吧。”筆者說:“娃娃媽媽不在家,娃娃沒有錢那怎么辦?”大家都說:“我們有錢,我們給娃娃送醫院打針。”在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中養成幼兒關心、幫助別人的良好品質。
另外,還利用各個節日對幼兒進行一系列的教育活動。我國的一些傳統節日都是培養幼兒愛父母、老師、長輩的好契機。筆者抓住這些教育契機,在這些節日主題活動中,有意強化了幼兒的意識培養,并開展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筆者總是通過家園之窗、校訊通、微信群、家訪、電話、家長會等形式,與家長密切聯系、配合,共同商討最好的育兒方法,讓幼兒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愛是陽光,能融化冰雪;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梁,能溝通師幼的心靈。就讓愛深入每個幼兒和老師的心靈,讓老師用愛去呵護幼兒們,讓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