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摘要】2020年春節,中國湖北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事件,是我國衛生領域發生的一件令世界關注的大事,而且因為新冠肺炎事件影響巨大,曾引起人民的恐慌。這場無硝煙的戰爭,正檢驗國家處理公共事件危機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同時引發我們不同層面的深刻思考。本文以新型冠狀肺炎為例,思考在衛生公共危機事件下小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并給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公共危機;新冠肺炎;責任意識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樣一種危機全體社會公眾的整體生活和公共利益的突發性災難性事件,需要全社會共同擔當,積極面對。但有部分人們的責任意識比較薄弱,在公共場合不配戴口罩、不配合體溫測量、不配合每日健康情況上報等,無法為小學生樹立榜樣。部分小學生不能好好宅在家里安心上網課,不夠自覺完成作業,有的還為受疫情影響的停課感到高興,因為不用上學。這些都是責任意識培養不夠的表現。本文從小學生責任意識的自身塑造和外部強化方面思考小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通過家庭的影響、學校的教育、社會的引領,培養學生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負責的意識。
一、責任意識的內涵及對行為的影響
責任意識是個性心理的重要素質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當代學生發展的六大核心素養之一,是存在個體里對應其身份角色的自覺意識和態度。小學生的責任意識主要來源于現有的生活實踐與體驗以及間接性的經驗學習和所受的教育,包括對自己的責任意識、對他人的責任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意識。
心理決定行為,行為是心理的體現。心理支配行為,又通過行為表現出來。 責任意識強,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責任意識差,即使再小問題也會成為大隱患。
二、公共危機事件下,小學生責任意識的自身塑造
2020年這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讓武漢這座城市甚至整個中國城市都按下了暫停鍵,為了防控疫情,全國人民聽從國家的號召和指揮,嚴格控制聚眾聚餐、走門串戶、各自守在家里安全隔離。然而,卻又那么一群人逆向而行,為了救治患者成千上萬的醫護人員自愿請命奔赴一線;為了讓患者得以安頓接受最合適的治療,成千上萬的建筑工人夜以繼日十天建成可以提供一千個床位的武漢火神山醫院。除此之外,還有警察、城管、環衛人員、街道辦事處、物業管理等,他們都是向最危險處進發的逆行者。這是他們的職業使命和社會責任擔當的體現。在全民抗“疫”,共克時艱的時候,小學生必須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和培養行為習慣:
(一)小學生對自己負責的意識
在防控疫情背景下,小學生首先要做到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每天要檢測自己的體溫以及其他身體狀況,萬一發現自己有疑似癥狀,必須主動隔離并就醫;要講究生活衛生,勤洗手,出門戴口罩,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細菌和病毒入侵; 還要每天居家鍛煉,加強身體的免疫力。其次要做到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做到文明有禮貌,遵守生活規則以及防疫要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自己有一個行為美好的形象。最后是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小學階段正值學習知識的黃金時期,小學生雖然受疫情影響,不能返校學習,但是也不能荒廢時光,“停課不停學”,要認真對待居家在線學習。
(二)小學生對他人負責的意識
在防控疫情背景下,小學生要做到對家庭負責。學會關心父母長輩以及其他家庭成員,承擔一定的家務責任,如,在家庭用餐時,講究衛生,為家人健康考慮,使用公筷。另外要注意與他人接觸時的衛生防護,盡量少出門、少與他人接觸,出門一定戴口罩,與人交流自覺保持安全距離,萬一發現自己有疑似癥狀,必須主動隔離并就醫。
(三)小學生對社會負責的意識
在防控疫情背景下,小學生要做到對社會負責。首先,要時刻關注國家新聞以及疫情實況報道,不傳謠不信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敢于同不切實際的謠言以及詆毀國家的言論做抗爭。其次,要懂得遵守公共秩序,講究社會公德,承擔社會公共責任,要積極配合政府、社區、學校等開展新冠肺炎的防疫工作。最后,要愛國愛家,做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人民的事,愛護環境、保護自然。
三、公共危機事件下,小學生責任意識的外部強化
小學生作為未成年人,心智發育與自我的責任意識還不夠成熟,需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進行引導,進一步強化和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意識。
(一)家庭影響。家庭教育對小學生的基本教育及健康成長起根基作用、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小學生的發展起表率和楷模的作用、和諧健康的家庭文化對小學生具有熏陶作用,影響著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以及身心發展。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重癥醫學科的醫生張儉,值完除夕班的他,正打算兌現自己對兒子多年的承諾——一家人回東北看雪。然而武漢疫情爆發,張儉醫生毅然報名參加援助醫療隊,大年初三馳援武漢。8歲多正度小學三年級的大兒子亮亮,給爸爸寫信,他非常想念爸爸,看到爺爺奶奶著急,才知道爸爸是冒著生命危險去工作,自己也在跟媽媽的交流中明白,爸爸是一名擔當責任的好醫生,是他心中的英雄。媽媽不僅給他講疫情,還給他推薦了一本叫《鼠疫》的書,他讓爸爸放心,全家人都一起宅在家里,做好防疫工作,居家學習,一起為打敗“打怪獸”做貢獻。 因此,在這防疫控疫背景下,父母以及家庭成員的對疫情的認知和對孩子的教育直接影響小學生的責任意識。
(二)學校教育。學校教育的落實是通過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方式,向學生系統傳授社會規范、價值標準、知識和技能,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服務的人,主要包括德智體美勞幾個方面。在這防疫控疫背景下,各學校在第一時間組織學生停課不停學、居家在線學習,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錄播或直播的方式向學生傳授防疫控疫的社會規范、如何戴口罩以及七步洗手法等防疫衛生知識與技能,開展向英雄致敬、生命教育與愛國教育等主題教育,通過多樣的方式和途徑,培養了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三)社會引領。一個人生活在一個時代,想要立足社會,就要遵守社會規則,我們要以社會的榜樣和時代的楷模來引領小學生的價值取向和情感認同。要求小學生要留心生活,發現身邊的社會榜樣,學習榜樣人物的社會責任擔當,從而在生活的小事里提高自己的責任意識。例如,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社會上各大官方媒體及各區域公共場所對抗擊疫情的實時報道和積極宣傳、正面引導,營造了全民抗疫,從我做起,共擔責任的良好氛圍,有效地提高了小學生的責任意識。
提高責任意識培養責任行為,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方法。小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有針對性地培養小學生責任意識與行為,使他們健康成長為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有用人才,國家的明天才會越來越強大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徐韓紅,譚麗娜.小學生責任意識培育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德育,2018.
[2]左文君.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意識[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01).
[3]宋海鷹.淺談對小學生責任感的培養[J].吉林教育,20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