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淺生
【摘要】學生的品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希望工程,不容忽視。班主任要落實團體品德教育,重視個體品德輔導,優化班級環境,家校聯合,共育品德高尚的學生;要整合多方力量,采用多種渠道加強學生的品德教育,助力學生人格健全。
【關鍵詞】品德教育;團體教育;個體輔導;優化環境;家校共育
班主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學生的健康成長包括生命安全與發展,身心和諧,品格健全和素質全面發展。可見,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重視學生的品格健全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那么,在小學低年級的品德教育中,我們該如何進行呢?
一、落實班級團體品德教育
育人為本,育德為先;全面發展,以德為重。德育是班級管理和班集體教育的重要內容,班級是德育的重要陣地。班級品德教育是在班主任老師的組織下,在集體的情境中進行的一種班級教育形式。它是通過集體的人際交往,促使個體在交往中形成文明向上,愛國愛家,友善寬容等等良好品行。
例如,通過主題班會課“國旗在我心中”讓學生們了解國旗,愛護國旗,懂得維護國家榮譽,增強愛國之情。又如,通過“戰勝困難,挑戰自我”的主題班會課,讓學生學會克服困難,面對挫折。知道在生活中要學會克服困難與挫折,學會堅強挑戰自我,直面挫折。再如,“我愛我家”的主題班會課,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明白家人的重要,感受父母的關愛,從而學會感恩父母,珍惜家人。
總之,班級品德教育就是讓學生們在老師有意識的安排下,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學生端正思想,克服困難,善于交際,懂得珍惜,學會感恩……成為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因此,班級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是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重視個體品德輔導
班級團體教育有時候并不能滿足所有個體的需求,個人品德形成出現的波折也是因人而異的。因此,班主任除了要落實團體品德教育以外,還要重視個體品德輔導,細心觀察,用心發現,幫助每一位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健全學生的人格。
如,筆者教過的學生小文,他在成長中曾遇到波折,讓筆者更加重視個體品德輔導了。小文剛開學時和其他同學一樣,不遲到,能完成學習任務。在第二周開始有遲到現象,頭發衣服也比較凌亂,學習不能按時完成,和同學相處不夠融洽。觀察出這一現象后,筆者首先聯系家長了解情況。原來他父母在外打工,現在和爺爺兩人在學校附近租房居住,爺爺在市場擺攤賣菜,每天爺爺準備好早餐就去市場,小文是自己吃完早餐自行步行到校,他的日常生活大部分都是自己打理的。了解到情況后,筆者故意安排他們小組打掃課室衛生,并和小文一起動手完成。在班上,筆者著重表揚了小文動手能力強,打掃衛生很積極。第二天早上,筆者在校門口看到了他的身影,在他快到教室時筆者故意追上他,很隨意地對他說:“小文,今天真早啊!比老師還早,真棒!”課間活動時,筆者經常摸摸他的頭,不經意地用手梳理一下他的頭發或衣服,夸他是個“帥小伙”。一段時間后,小文變得樂觀向上,以前的小毛病全沒了。筆者乘勝追擊,安排他做學習小組的組長。從此班里多了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可見,加強個體輔導是多么重要,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都可以感化學生的心靈。所以,班主任要重視個體輔導,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讓每個學生都無憂無慮,健康成長。
三、優化班級環境,助力學生崇高品格養成
社會環境深刻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優化校園環境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工作。很顯然,在學校教育中,班級環境是學生成長的主要環境,班級環境對學生個體和群體的發展起著直接影響的作用。所以,優化班級環境,助力學生崇高品格養成是我們刻不容緩的責任。
(一)讓學生在有愛的班集體里快樂成長
學生的健康成長少不了愛的滋潤。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剛從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的幼兒園生活轉向以識記、理解、運用為主的課堂生活,難免會有孤獨感和陌生感,會出現焦慮和畏難情緒。面對這些現象,就需要班主任對學生們加以輔導干預。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筆者:這時候的老師只有真心付出,讓學生感受到爸爸媽媽般的愛,從而緩解學生心中的焦慮和畏難情緒。如,組織生活學習小組,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老師融入小組中,帶領學生們在活動中發現美好,互幫互助,互相表揚鼓勵,學生們付出自己的愛同時也收獲著他人的愛,讓愛傳遞到每一個學生的心中。學生的成長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老師的愛心灌溉,有助于釋懷學生心中的擔憂和不解。一個小小的動作,一句溫暖的話語,一次同學們的集體夸贊,都能讓學生感受到在班集體里的愛與溫暖。
(二)用心聆聽,讓學生在班集體里樹立信心
低年級的學生表現欲強,希望得到關注和認可。這個時候我們要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鼓勵學生勇敢表現,樹立信心。成長的道路有磕絆,學生出現錯誤的行為我們更要注重方式方法。所謂“穿當事人的鞋,走當事人的路,用當事人的眼光看世界。”強調的是我們在對學生輔導教育時,不要急于批判,要積極聆聽學生的傾訴,感受學生的感受。
她叫小敏,二年級,成績中上,算是比較聽話懂事的學生,正因為這樣,平時關注她應該是少了點,因為她無需老師操心。可是有段時間,筆者發現她郁郁寡歡,上課也無精打采。筆者正想進一步了解情況,她的家長先找到了筆者,微笑著對筆者說:“許老師,小敏說您不喜歡她了。”說實話,筆者聽了以后很是詫異。是什么原因讓學生有“老師不喜歡她”的想法呢?是語言?表情?或者是某些行為?總之,筆者知道小敏有心結了,這也是她郁郁寡歡、無精打采的原因。為了弄清楚真相,筆者決定找小敏談談,下面是我們談話的內容。
老師:(拉著小敏的兩只小手)你最近是不是對老師有什么想法呢?
小敏:(不出聲,還想哭)
老師:(溫柔地)你能悄悄地告訴我嗎?
小敏:(點頭)嗯!
小敏:(支支吾吾)老師你不喜歡我了,老師上課都不叫我回答問題。
老師:哦,原來這樣(微笑),你認為老師不叫你回答問題,就是不喜歡你?
小敏:(點頭)
老師:孩子,那你看老師是不是除了你以外其他的同學全部都叫了呢?
小敏:不是。
老師:那其他沒有被老師提問的同學,你覺得老師喜歡他們嗎?
小敏:(微笑不出聲)
老師:(微笑)孩子,老師非常喜歡你,但是我們上課的時間那么短,不可能每一位同學都提問呀!
終于,小敏放松了表情,露出了笑臉。一次簡單的交談,打開了學生的心結。自認為“老師不喜歡自己”原來是自己多想了,而且在交談中知道了“老師很喜歡自己”。至此以后,小敏回歸了活潑可愛的神情,每天更加認真愉悅地聽老師講課了。
聆聽讓我們了解問題的根源,聆聽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只有讓學生內心體驗到被尊重的感受,才會有正確面對困難的信心。班主任的聆聽,是學生獲得尊重,樹立信心的主要路徑,學生們在班集體里能夠得到老師的肯定,同伴的認可,他們就能夠在班級里自信努力,健全人格,快樂成長。
(三)表揚鼓勵,形成積極向上的班級輿論
我們生活在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中,影響品格養成的因素也有很多,但在校園生活中,老師的表揚鼓勵,班級環境的積極向上必然是學生形成良好品質的重要條件。
筆者曾經試著用兩種截然相反的方式激勵學生。一種是點名批評表現不好的學生,給表現不好的小組扣量化分。一種是表揚鼓勵表現比較棒的學生,給表現好的小組加小紅旗。結果很顯然,表揚鼓勵比較湊效。的確,點名批評是傳播負能量,不但會對受批的學生產生心理影響,也會對班級健康產生不利因素;而表揚鼓勵是傳播正能量,起到的是榜樣的作用,即使不專心的學生,聽了對別人的表揚也會“改邪歸正”,向他人學習。因此,表揚鼓勵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在這樣的班級環境中成長的學生也會是積極向上,懂得感恩,充滿陽光的。
可見,優化班級環境,讓學生們在老師同學的關心愛護,信任聆聽,表揚鼓勵中學習生活,他們一定能夠快樂學習,品德高尚,健康成長。
四、家校聯合,共育品德優良學生
我們知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只有班主任與家長統一認識,同步協調,形成合力,才能保證最佳的教育效果。這一點,在學生的品德教育中尤其重要。因此,作為班主任的我們要加強與家長的合作與交流,做到家校聯合,才能共育品德高尚的學生。我們都知道,現在是信息社會,家校互動已經無需一定要把家長請到學校了。“釘釘群”,微信群已經成為了主要的互動手段。如,通過群發或私發倡導“親子閱讀”,宣傳一些積極的教育類網絡鏈接,表揚學生在家在校的良好表現等等。用好“空中互動手段”家長老師共商教育之道就會更加便捷有效。
總之,低年級學生的品德養成教育非常重要,不容我們忽視,班主任要整合多方力量,采用多種渠道塑造學生崇高品格,助力學生人格健全。
參考文獻:
[1]韓東才.班主任基本功——班主任管理的基本技能[M].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