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若愚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是民生大計,關系百姓福祉,影響著社會發展的穩定性。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食品檢驗檢測工作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撐。本文就如何完善食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以確保公眾飲食安全進行了相關探究。
關鍵詞:食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食品安全
近年來,有關食物違法添加等食品安全問題的社會報道越來越多,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對于食品監管以及食品檢驗檢測工作也越來越關注。食品檢驗檢測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完善食品檢驗檢測體系能夠有效提升食品檢驗檢測工作效率,提升食品檢驗檢測結果的科學性與準確性。為了確保公眾飲食安全,需要進一步完善食品檢驗檢測體系,提升食品檢驗檢測水平,強化食品安全監管。
1 食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現狀
1.1 檢測機構科研創新能力不強
就我國食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現狀來看,目前我國食品檢驗檢測技術科技水平仍然較低,各省市所開展的食品檢驗檢測工作多為常規檢驗,對于檢驗方法的補充較少,對檢測技術的探究較少。各檢測機構在常規項目上已擁有較為成熟的檢驗檢測技術,但對非法添加物,尤其是在快速篩選未知有害物方面,檢測技術尚不成熟。與此同時,大多數食品檢測機構均有類似問題:工作人員忙于完成檢測項目和檢驗任務,而對檢驗檢測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不足,對與檢驗檢測相關的課題方法等的創新不足,科研創新能力亟待加強。
1.2 食品檢驗系統不完善
食品檢驗系統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①食品質檢無法全覆蓋。國內各檢驗檢測機構對食品安全檢測手段的投入不足,從而限制了行業與檢測能力的發展。對于食品檢驗質檢工作,國內大多數采用抽查、突擊檢查等方式,并沒有全程檢查,沒有貫徹落實“農田到餐桌全過程檢測”這一口號[1],具有一定的漏洞,從而影響了食品安全質量。②食品生產單位缺乏檢測意識。食品檢驗檢測屬于國家強制要求,并非企業自愿參與,部分企業對檢驗檢測工作的重視不夠,有小部分企業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視了食品安全檢測的重要性,甚至違法作假。③檢測工作具有局限性。檢測機構只能檢測產品是否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但無法查找導致不合格問題的原因,企業無法根據結果發現問題根源,尤其是小型企業,較難通過自身能力提高產品品質,檢測工作對食品行業的發展提供的技術支撐作用較為局限。所以,不論是檢測方法還是檢測手段,檢驗檢測機構都需要進一步提升,以更好地滿足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需要。
2 完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措施
2.1 加強食品檢驗機構的考核
食品監管需要科學準確的檢驗結果提供技術支撐,因此,保證食品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對食品安全監管具有重要作用。針對目前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現狀,必須要加強檢驗過程的規范性和檢驗數據的準確性,針對不檢驗就出具報告的機構要重點查處,對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的承檢機構,要加強考核,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加大對出具虛假報告的檢驗人員的處罰力度,令其終身不得從事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工作[2]。如果在承檢機構的考核過程中發現存在數據不真實、不準確或造假等行為,則永久剔除承檢機構行列,并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通報,使其無法立足于食品檢驗行業。另外,必須要加強信息化技術在食品檢驗檢測體系中的應用,增強食品檢驗的科技水平。
2.2 建立資質認定與監管系統
資質評審制度的建立能夠有效審核食品檢測能力、監測機制與檢測結構,建立資質認定能夠統一檢驗人員與上崗人員的資質條件,提高對檢驗人員與上崗人員的操作水平的要求,只有通過資質評定、達到上崗條件后才能從事檢驗檢檢測工作。同時,不能將機構資產性質與部門關系作為準入條件,在篩選上崗人員與檢驗人員時,必須要按照實際操作能力與理論知識水平等內容確定其資格。在監督方面,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充分發揮監督職能與市場引導作用,進一步約束食品檢測單位的資質與行為。
2.3 合理設計食品抽檢流程
為有效保證食品安全質量,充分發揮抽檢工作效果,在開展食品抽檢工作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①不能只注重結果,對食品生產的過程也要加大抽檢力度,保證食品安全;②建立統一的監測信息平臺,避免重復抽檢,最大限度發揮抽檢作用;③將抽檢與監管相結合,發揮檢驗檢測機構的技術支撐作用[3]。
3 結語
總而言之,雖然食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現狀來看,仍然存在較多問題需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關系著我國國民的身體健康,關系著社會穩定程度,做好食品檢驗檢測工作對我國社會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要加強對食品檢驗機構的考核,并結合實際情況建立資質認定與監管系統,充分發揮食品抽檢作用,出具科學準確的檢測結果,為食品監管提供有力技術支撐,為公眾的飲食安全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王立石,楊波,宋金隆.完善我國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的思考[J].食品安全導刊,2019(24):188.
[2]劉翊.完善我國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的思考[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9,44(7):84-86.
[3]張居舟.新時期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現況與對策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2019,31(6):42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