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駿
摘要:市場經濟條件下,融資已經成為企業經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融資客觀上存在融資風險,如何控制和防范融資風險已成為企業經營決策考慮的關鍵因素之一。基于此,本文闡述了企業融資風險評估方法,對企業融資風險的主要原因及其解決策略進行了探討分析,旨在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企業融資;風險;評估方法;原因;解決策略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企業為了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并獲取更多利潤,企業面臨著不斷增加的資金需求,融資活動變得非常重要。為了保障融資的有效性,以下就企業融資風險原因及其解決策略進行了探討分析。
一、企業融資風險評估方法的分析
1.定性評估。定性評估是對企業的融資風險進行的主觀層面的概括、歸納、評價,這一評估方法更多依賴于評估者的經驗積累、知識儲備。比較常見的定性評估方法主要有專家意見征詢法、頭腦風暴法等。定性評估更多是從整體層面對融資風險進行把握,給出的結論往往是“風險很大”“風險較小”等不太明確的評估意見。
2.定量評估。定量評估是對識別出來的融資風險,利用定量模型進行的分析,從而準確地把握風險的大小。定量評估依賴于一系列的量化評估指標,企業在融資風險定量評估方面,一定要確保指標選擇科學合理,能夠量化的指標固然需要量化,不能夠量化的指標也要盡量量化。舉例來說,負債率、還款額度、利息備付率等是量化指標,而還款壓力、資金壓力等則需要通過其他的量化指標進行衡量。
二、企業融資風險的主要原因
1.企業外部原因。(1)利率以及外匯匯率的波動。企業進行債務融資的實際利率即代表了企業使用該筆債務資金的成本,因而利率的波動會使得企業的融資風險發生變化。比如,企業在采用發行債券的方式融資的時候,通常會根據當前相同期限的債券的市場利率來確定其發行債券的實際利率。這樣企業就面臨著市場利率可能上升或者下降帶來的風險。市場利率上升,而企業又是發行的短期債券,那么就失去了降低融資成本的機會,從而帶來風險。(2)法律法規的調整。企業的任何行為都受到相應的法律約束,與企業融資相關的法規主要有《證券法》《公司法》等等。這些法律規定企業進行某種融資方式應該達到的條件,從而會影響企業的融資行為。另外一個影響企業經營管理的法律便是稅法,而且幾年來“營改增”全面推開,不少法律法規仍然在試行階段,所以相應的調整也比較頻繁。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也會增加,這些因素都是導致企業融資風險的重要原因。
2.企業內部原因。(1)資本結構不合理。資本結構是指企業整個資金來源中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所占的比例,權益資本相對于債務資本來講風險更小,但成本也更高。因此,企業的資本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財務風險。一般對于企業融資風險的評價也主要是采用資產負債率這一指標,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過高其財務風險也更高。較高的財務杠桿意味著企業還本付息的壓力較大,會減少企業的稅后收益進而影響企業所有者的收益。并且財務杠桿具有放大企業息稅前利潤波動的效應,也就意味著一旦企業息稅前利潤利潤較少,股東的每股收益將以更大的幅度減少,從而使得股東的回報極不穩定。因此資本結構是影響企業融資風險的首要因素。(2)資金來源與資金運用不匹配。債務資金需要還本付息,但是不同還本付息的期限有所不同。前面談到,短期債務風險較高,但成本很低;而長期債務資金的風險較低,但成本很高。理想的情況是,企業的資金來源與資金運用完全實現匹配,即長期資金滿足長期投資的資金需要;短期資金來源滿足企業流動資產的資金需要。但現實情況是,企業的資金來源于資金運用并不能實現完全的匹配。這就導致兩種情況的出現:一種是,企業的短期資金還需要滿足企業長期資產的資金需求;一種是企業的長期資金比重過大,部分還投入到了短期資金項目。而第一種情況的出現就將給企業帶來較大的財務風險。企業的短期資金來源比重過大,這些資金是需要在一年進行支付的,而長期資產的變現通常超過一年,這就可能使得企業在債務到期時沒有足夠的現金用于還債。尤其是對于一些難以臨時取得銀行借款的中小企業,這一風險將得到放大。
三、企業融資風險的解決策略
1.做好風險預警工作。融資風險預警的主要工作就是對一些潛在風險進行識別預警,及時采取風險預防、分散等措施,在風險尚未發生的時候進行有效干預,將相關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直接規避融資風險。企業融資風險預警工作的重心在于構建具有敏感性的預警指標體系,選擇與風險密切相關的指標作為預警指標,通過對這些指標進行實時分析,來進行有效預警。融資風險預警工作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及時發現風險并加以處理。
2.嚴格控制融資成本。雖然融資可以解決企業資金危機,但是也會因此而承擔融資成本,如果無法較好地控制成本,一旦融資成本大于融資收益,融資活動本身的意義就會大打折扣。從這一角度來說,企業在融資活動開展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控制融資成本,盡量多選擇成本較低的融資方式,同時在融資過程中注意節省各項費用支出,努力實現融資成本的降低。舉例來說,企業可以在利率較低的節點進行舉債,同時可以鎖定利率,這樣可以避免利率攀升導致融資成本上升。
3.合理籌劃融資結構。合理的融資結構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融資風險,融資結構內涵包括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不同融資方式的有效結合,例如靈活搭配債務融資、股權融資、外部融資、內部融資等不同方式;另一個層面就是合理設計融資期限,長期融資與短期融資相結合,避免還款期限過于集中。當然在融資結構籌劃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不同融資方式的成本、風險,需要對自身的還款能力進行評價,避免出現融資風險過高的情況。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市場經濟的日漸完善,企業融資也朝著多樣化發展。在此過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風險,而且不易控制。因此企業需要結合自身條件,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避免企業融資風險,從而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洪和.企業投融資管理風險及應對研究[J].經營者,2019(17).
[2]李燕.企業融資風險及應對方法[J].財會學習, 2019(17).
[3]王文濤.企業融資風險及應對方案探析[J].現代商業,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