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強
摘要:當今社會,我國的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已經成為新時期輕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聚焦國內輕工業發展趨勢,不同程度的出現了創新能力弱、質量管控較差、生產效率低等問題。對此各企業應不斷創新、改善民生、擴大就業,提供“綠色、環保、健康、舒適”為理念的產品,加快可持續發展的輕工企業更新換代。
關鍵詞:輕工業;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傳統行業之一的輕工業,逐步實現了市場化操作,企業數量及規模不斷擴大,生產技術及管理模式持續改革創新。輕工業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就業率不斷提高,逐步完善當地民生,從而拉動經濟有效增長。
一、輕工業發展的現實意義
在經濟飛速發展背景下,輕工業面臨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面臨著一系列機遇和挑戰:勞動力流動性大、員工培訓管理效率低、新品研發受限,再加上原材料成本高、利潤率低、貸款難、國內外訂單合同減少,這些矛盾顯著存在。加快結構、技術、質量轉型升級步伐,增加就業率,提高進出口貿易,從而促進經濟社會和輕工行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二、輕工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輕工企業的發展和進步,在給人們帶來更多便利和需求的同時,也給生產技術、生態環境等帶來了極大的壓力與挑戰。大多企業對原材料的消耗極高,這也是造成環境污染的重要源頭,如果不采取措施,將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存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
1.技術創新不夠。技術缺乏創新嚴重制約著輕工業的發展,研發環節薄弱牽制自主創新能力。傳統的過于粗放的增長方式缺乏規模經濟效益。以原材料加工為主要生產方式的產品,科技含量偏低,其附加值、結構水平都不高,從中獲取的利潤有限。我國的輕工產業需要調整技術改進。
2.員工整體素質有待加強。輕工行業中,大多數沒有對員工的綜合素質水平做出要求,這就導致了各類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研發團隊專業水平較高,往往因為不能滿足個人需求,存在跳槽現象。普通員工不需要工作經驗,在正式上崗前沒有做過專業訓練,則流動性大。
3.節能減排不到位。企業規模小、生產水平低、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控制力度不足,從根本上來講粗放型的增長方式沒有發生徹底改變。傳統意義上的高投入與低效益,高消耗與低產出相互制約,制造能力與研發能力存在矛盾。
4.政府財政支持力度不夠。輕工企業是一個體系龐大的經濟群,它們在促進效益增長、企業發展、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角色。然而,企業融資難,政府財政支持力度不夠等問題,一直困擾著企業的發展前景。一是輕工企業自身的規模受限,會計制度不完善,控制信貸風險能力差,因此銀行不敢給予信貸支持。二是政府對輕工企業的財政支持力度不夠。政府財政對中小企業投入相對較低,財政資金審核門檻高,手續煩瑣,企業相對獲取這些政策性發展資金明顯存在困難。
三、解決對策
輕工業是重要的消費品工業,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力軍,增強企業技術創新、人才創新、節能減排創新等能力,加強財政資金對企業創新力度的扶持,形成高效、可持續的企業發展戰略。
1.研發方面創新。作為公司重點戰略轉型的系列產品,保證實現項目高效完成。產品質量穩步提升,研發團隊鉆研技術創新,可以借鑒兄弟單位相關的創新理念及思維模式,要敢想敢干,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無縫銜接。新品到暢銷品需要堅持不懈的后續推廣,從而滿足消費者需求。
2.優秀人才創新。人才要素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在促進生產效益不斷提開的同時,還能推動企業結構優化升級,進而使企業競爭立于不敗之地。要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提高人力資本投資水平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人才創新作為現代企業的一種戰略性資源,已經成為公司文化發展的重中之重。建立良好的人才發展機制,調動員工的創新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最大限度滿足其需求,實現企業目標的完成。通過各種優惠政策、豐厚薪酬及晉升途徑來激勵企業人才創新。優化員工培訓機制,建立高效科學的用人和分配制度,減少優秀人才流動障礙,通過改進口身條件,幫助企業引進和留住人才。
3.節能減排創新。一個企業要想取得長足的發展,應將節能、減排放在首位。科學的規劃設計及管理是做好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環節。原材料采購、產品成型、產品輸出,這一產品鏈上每一個環節都要靠規劃指引,相互配套,相互制約。生產過程為了趕進度往往忽視質量,只重視數量、產量,造成次品廢品的產生,費工費力的同時、又費能源,所以企業高度重視操作程度,保質保量,少出廢品次品,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從而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
4.綠色設計創新。綠色設計理念早已經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重視而逐步展開,在輕工業的發展進程中,將綠色設計環保貫徹于公司文化,增強了企業競爭力。通過綠色設計產品可以從原材料、加工生產、包裝銷售、回收再利用等各環節,進行綠色的全方位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將其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因素作為設計的重要因素,在不影響產品質量及投入成本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將產品的各項環節進行優化,從而降低產品在制造生產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和影響。
5.加大政府財政資金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加強企業自身文化發展水平,特別是加強企業的資金管理制度,獲得融資的必要條件就是良好的信用為前提。另一方面,政府財政資金投入向輕工企業傾斜,資金劃撥審核手續簡化,通過財政撥款用于新產品開發、技術培訓、綠色設計等方面,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放大效應。同時進一步完善稅收優惠政策,從而減輕輕工企業的社會經濟負擔。
四、結束語
文章通過對輕工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進行闡述,使我們了解到輕工業還需要進一步開展科學技術規劃,新技術、新產品以及新項目的運用需要技術成果的轉化。輕工業屬于環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目前節能減排是企業發展策略的主要方向,發展循環經濟要將高效、節能、綠色當作核心。新的生產工藝、新的設計理念、能源資源的循環利用,能夠從根本上降低資源的消耗。
參考文獻:
[1]張崇和.推動輕工業質量和效益協同提升[N].經濟日報,2018-11-08.
[2]肖亞玲,胡繼紅.綠色創新-輕工產業持續發展的金鑰匙[J].科教論壇,2018.
[3]程揚方.基于輕工機械的綠色設計研究[J].中國設備工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