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高中課程從實際教學上以緊張的氛圍影響著學生。同時,臨近高考應試,當下高中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也逐漸變得緊張起來,學生一心“撲”在學習和復習上,往往很容易忽視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身心共同發展更是促進學生在學習上更好進步的關鍵因素。因而,學校更應當關注學生體育課程的質量,加強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放松學生緊張的校內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體能素養。
關鍵詞:高中;田徑教學;訓練強度;訓練量;有效;發展
高中階段的教學往往從本質上不同于初中階段的教學方式,高中教學的時間相對于初中來說要更為緊迫,從學生日常學習的課表安排來看: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習較為緊張,因而,學生的課表有時可能會安排一個星期1到2節體育課程,而在體育課程中由于沒有對田徑教學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往往會導致學生在田徑訓練方面較為散漫,不能很好地鍛煉學生自身的體能素養;學生在對待體育課程時過于表面形式化,很容易忽視了對于自己身體方面的重視。同時,從教師指導方面來看:由于課程緊張,教師更容易忽視在體育課堂上加強學生的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重視,缺少了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之間的結合式教學,導致兩者的核心思想不能很好地促進高中學生的發展。
一、加強高中田徑訓練強度與訓練量的依據
不論學生進行哪個階段的教學學習,鍛煉學生身體健康的體育課程更是必不可少的。而我們就高中教學中的田徑教學來看:教師加強田徑課程中的教學訓練強度,豐富了學生“德智”課程知識面的同時,通過田徑教學的課上訓練鍛煉學生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達到一定教學程度上的共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自身素養的發展。
由于高中課程的上課時間和課程任務讓學生感到學習上的壓力,通過加強一定程度的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糾正當下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不正確教學方式,合理化教學促進學生體能方面得到放松,緩解高中學習的緊張性壓迫。
二、田徑教學中訓練強度與訓練量之間的關聯性
如同初中階段的物化實驗與物理教學的重要關聯性,在高中田徑教學中加強田徑教學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之間的教學關聯性發展,從實際訓練出發,讓兩者達到一定程度上的優勢互補,在互補的同時注重制約性,促進學生身體素養的發展。
從加強田徑教學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之間的關聯性來看:由于加強田徑教學的訓練強度往往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訓練練習,訓練強度或重或輕,對學生的身體機能產生一定的刺激性,從而影響學生的身體機能得到快速的運轉;在此訓練強度的基礎上,其訓練量就要明顯減少;而在訓練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田徑課程任務數量的訓練時,就要兼顧該田徑訓練任務的訓練強度,量達到一個標準時,就要適當的減少訓練強度。若是二者共同加強訓練程度,就會導致學生產生肌肉疲勞、身體酸痛等身體現象,嚴重的會導致學生在田徑教學訓練中受傷。因此,田徑訓練強度往往與訓練量之間成反比例關系,當訓練強度變化時,訓練量要依據強度的大小進行適當調整,在保障學生訓練安全的情況下進行田徑教學的訓練指導。
三、探尋高中田徑訓練強度與訓練量的有效應用措施
就高中體育課程中田徑教學的指導訓練方面,教師更要注重全面化田徑教學分析,深刻認識到訓練強度與訓練量之間的反比例制約關系;緊抓田徑教學多元化教學方式的發展,轉換過去式單一化教學的指導模式,為學生營造田徑活動,鼓勵并引導學生參與到田徑活動中,多樣化、趣味性的田徑活動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身體機能,在完善學生自身體育素養的同時緩解高中緊張學習氣氛給學生帶來的“身心壓力”,促進田徑課堂有效性實施發展。因此,就高中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在田徑課堂教學中有效性應用展開了探究和分析。為今后高中田徑教學的發展首先打好充分地教學指導基礎。
1.把握兩者關系,促進學生在教學中的體能發展
在實際田徑教學中,對于體育教師來說,更要緊抓田徑訓練強度與訓練量的反比例關系,從兩者關系入手田徑教學的指導,促進學生在田徑訓練中自身機能得到提升,緩解高中緊張的學習壓力。
由于學生的身體機能在高中階段正是處于一個成長的階段,不同程度強烈的運動都會對學生的身體產生不良影響。因而,體育教師更要關注高中學生的身體情況,適當安排田徑任務,注重訓練強度與訓練量之間的合理化運行。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田徑運動的訓練時,提出該節課程的訓練目標,事先關注每個學生的體能狀況,做好任務開展前的教學準備工作。如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田徑項目的訓練時,指導學生進行2組的短距離跑時運用計時的方式加強短距跑的訓練強度,規定計時化短跑;當進行2組長距離跑時,引導學生調整呼吸運用長距跑的正確方法以先慢后快的方式進行訓練。教師把握好訓練強度與訓練量在實際田徑訓練中的關系,既鍛煉了學生的整體機能的發展,又鍛煉了學生的身體。
2.逐步規范指導,讓訓練變得平常化
由于學生在田徑訓練中的教學熟悉程度不是一節課程就能完成鞏固的,且長期身體處于松懈狀態下的學生若是進行強度訓練,就會產生各種后期的情況;同時,學生會由于不規范的田徑課程動作而影響實際課程訓練中的更好發展,體育潛能沒能很好地發揮,影響最終的田徑課堂練習成績。因此,單單從這些方面來看,教師更要加強同種訓練的鞏固化教學,讓學生的肌肉對該類田徑課程項目產生熟悉感,激發學生肌肉的記憶性,對田徑課程產生課堂上的身體本能反應;同時,就學生在田徑教學中的不正確訓練方式提出實踐式糾正和改正,規范學生訓練方法,為學生身體機能首先做好指導保障。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長距離跑的訓練時,設定為 1組訓練,實時指導學生在長距離跑開始時先以慢速進行,讓肌肉的記憶性逐漸被激發,適應賽道;之后在沖刺階段引導學生加速進行,加強后50米的沖刺強度,喚醒通常情況下50米訓練的肌肉強度,從而達到訓練效果,促進田徑訓練強度與訓練量在訓練中的有效應用。
3.轉化課堂訓練方式,營造田徑活動
高中教師更要注重轉化單一化田徑課堂教學,將多元化田徑活動帶入到實際訓練中,為學生的田徑課堂增添光彩;讓學生在田徑活動自行感受訓練強度和訓練量? 的實際運用,將單一化的田徑教學課堂變得豐富多彩。
教師將田徑課程的實際訓練項目“搬到”田徑課堂中,加深印象的同時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田徑課堂潛能發展,活躍課堂。教師為學生事先布置操場場景,準備田徑活動需要的接力棒、障礙物、海綿墊等,保障學生的身體安全。之后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全力投入到各項活動的訓練中,接力跑、障礙跑、長短跑、跳高等運動事項,以計時化指導學生進行活動式訓練,引導學生掌握好各項活動的訓練強度和訓練方法。通過活動化的訓練方式,促進學生掌握田徑活動的訓練強度,提高訓練強度與訓練量對學生的有效性發展和影響。
高中階段進行田徑教學的培養和指導,注重其訓練強度與訓練量的運用程度,是促進高中學生更好發展的根本。田徑教學的發展既關系到學生自身更好發展層面又與實際文化課程相接軌。在田徑活動中,教師促進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緩解了高中學生緊張的高中學習生活,讓學生緊張的學習氣氛在田徑教學中得到緩解和活躍。
參考文獻:
[1]王東,張明.淺談高中體育教學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J].明日,2018 (40).
[2]鄭東方.論體育教學中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 (18).
[3]管東平.高中生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探析[J].思維與智慧,2016 (12):75.
作者簡介:王繼業(1973-),男,漢,山東青島人,青島市即墨區市北中學,學歷:本科,職稱:中學一級,研究方向:田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