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體育舞蹈的蓬勃發展,體育舞蹈競技比賽也隨之不斷增加,近幾年體育舞蹈聯合會針對評分系統不斷進行改善升級,使裁判在執裁過程中有據可依,進一步提高評判的客觀性,也使拉丁舞技術更加標準化,然而面對愈加清晰標準化的技術規定,不同年齡的選手開始出現不同問題,低年齡組別的選手過多的使用藝術表現力,導致舞蹈過于成熟化,技術標準化程度低,高年齡組別的選手則被技術標準化所捆綁,技術標準化程度過高,導致其難以展現自身的舞蹈風格,失去個性化發展,所以不同年齡段的選手,該如何平衡技術標準化與競技的關系成為當今選手的重大困惑,該文以不同年齡組別的體育舞蹈選手為研究對象,對技術標準化與競技的關系進行淺析。
關鍵詞:體育舞蹈;技術標準化;競技
一、體育舞蹈競賽發展歷史
最初體育舞蹈競賽的形成是因為在一戰勝利以后,人們對舞廳舞(當時的體育舞蹈還稱為舞廳舞)的狂熱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該階段在英國本土,各種舞蹈社團,職業化的舞蹈公司也紛紛設立,由于外來文化的沖擊與糅雜,使一些新奇舞步和流行風格不斷傳入,造成了舞蹈教師的極大困擾,也逐漸使得各流派教師意識到需要有統一的技術標準來推廣舞步,消除人們對舞蹈的負面影響,于是,標準舞與拉丁舞的規范動作及技術標準逐一形成,為了更好地推廣這些規范動作與技術標準,各類競賽相繼興起,由此可見,體育舞蹈競賽的興起源于對于舞蹈規范及技術標準化的推廣,所以,當時的競賽是以技術標準化為主要目標,為大力發展體育舞蹈奠定良好基礎。
二、體育舞蹈競賽現狀分析
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體育舞蹈由最初的英國倫敦走向了整個歐洲,隨之在世界范圍內推廣開來,體育舞蹈賽事的選手們呈現出國際化趨勢,體育舞蹈選手們開始嘗試著改變一些技術的標準化,加入一些自己舞蹈風格及藝術元素來豐富自己的舞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規范性,進行一系列的創新技術來提升自己的競技能力,面對這一發展趨勢,自2010年起,世界體育舞蹈聯合會開始針對比賽評分規則進行研發與創新,從最初的2.0版評分系統至2013年新的2.1版評分系統,體育舞蹈聯合會2.1評分系統是為體育舞蹈項目更加符合奧林匹克運動競賽項目的要求,增加體育舞蹈比賽結果的公正性,客觀性及透明性,有利于 制裁小組有依據,有標準的進行賽事評判所研發創新的。在2.1評分系統中分為技術質量,動作的音樂詮釋,雙人配合技巧,編舞與展示四大評分要素,并針對評分要素,運動表現評價標準(對預期運動表現和所要求的運用技術的描述),動作質量描述(對于正確完成技術,動作和表情等的運動表現的質量描述)以及運動表現評價三種計分等級(平均水平6分,良好8分,優秀10分)進行了詳細說明。其中,在技術質量中又詳細地劃分了12類技術評分標準,對每一項技術都做出了一般(6分)、良好(8分)、優秀(10分)的評分依據,由此可見,2.1評分系統針對技術標準的評判是十分嚴格翔實的,并且對于舞蹈藝術特性的展現也制訂了評分標準。
三、體育舞蹈選手不同年齡組別中技術標準化與競技的關系
結合體育舞蹈競賽發展趨勢,我將針對少年組,青年組,A組,與職業組四大組別進行技術標準化與競技關系的分析研究。
(一)少年組選手技術標準化與競技的關系
少年組(14歲以下的所有選手),此年齡段技術標準化應是競技中最看重的評分標準,14歲以下年齡的選手因年齡較小,對于文化,自我認知,舞蹈情感以及以何為美等方面的理解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無法形成自己的思維邏輯,所以,對于這部分年齡稚嫩的小選手,競技中應以技術的標準化為第一準則,規矩地完成自己的組合,使自己的每個出腳,每個舞姿,每個基本節拍力爭標準是競技中獲勝的主要因素,所以此階段技術的標準化在競技中起決定性作用。
(二)青年組選手技術標準化與競技的關系
在青年組(16至18歲的選手)中,這部分選手已處于青少年時期,開始有了自己一定的思想,情感以及審美標準,并屬于體力最旺盛的時期,技術標準化并不再是競技比賽中獲勝的唯一標準,根據2.1評分系統中評判標準中,表現力,能量,身體表達音樂的能力開始也成為取得好名次的關鍵,但因還處于青少年時期,文化底蘊還不夠濃厚,此時期的選手是以技術標準化為主,在不破壞標準技術的前提下加上能量,表現力,音樂的運用,是獲得優異成績的法寶。
(三)A組技術標準化與競技的關系
A組可稱為競爭最激烈的組別,參加此組別的選手大多為成年人,對于自我認知,文化底蘊,有了自己的想法,清晰自己的目標,且經過十幾年的訓練年限,對于基本技術以達到一定的標準,所以在此階段想要在競技中脫穎而出,需以技術標準為根基,為了更好地展現自己的舞蹈風格,突出自我美感,開始出現一些變化性技術,不再按部就班的使用標準技術,但這些變化性技術一定是以標準技術為原型,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變化,以此來突出自己的特點,將變化性的技術與藝術表現力相結合,使舞蹈注入自己的靈魂,增添新的藝術源泉,使自己在競技中脫穎而出,取得好名次。
(四)職業組技術標準化與競技的關系
職業組是一個最特殊的組別,參加職業組比賽的大多數選手之前都以獲得過較好的名次,所以在這高手聚集的組別,技術標準成為非常小的得分分值,此組別的選手大多具有良好的標準技術,他們需要展現的是舞蹈的藝術特性,他們不在糾結于是否按照標準技術來進行演繹,他們以是否能演繹出打動人心的,有靈魂,有故事的舞蹈是獲勝的關鍵,在此組別中技術的標準化似乎與競技成績無太多絕對關系,他們需在音樂詮釋,編舞與展現方便提升自己的競技能力,從而在高手云集的賽場上成為贏家。然而,技術標準化一定還是他們舞蹈的根基,藝術特性是在標準化的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所以此組別選手奪冠的有可能不是因為技術的標準化有多高,但沒有這些標準技術的長年累積的訓練,在競技中仍無法取得優異名次。
四、結語
我國體育舞蹈賽事制度在不斷朝著科學化規范化發展的同時競技難度與舞蹈藝術表現力更加完美結合,技術標準化是競技的基礎,個人藝術表現力是躋身高水平行列的重要條件,選手們一定要以技術標準化為基礎,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在進行藝術特性的暈染,增加舞蹈的美感,但針對少年組的選手,應先規矩的完成標準技術,展現屬于自己年齡段的感覺,杜絕過多的加入成熟化的情感藝術,隨著年齡的增長,選手們就要開始突破一些技術的標準化,加入藝術特性,不可過多的被技術捆綁。
參考文獻:
[1]運動舞蹈運動教程編寫組.體育舞蹈運動教程[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6.
[2]World Dance Sport Federation.WDSF Competition Rules.
[3]田麥久.我國運動訓練學理論體系的新發展[C].全國體育科學大會.2004:145–148.
[4]劉燁.對影響體育舞蹈選手競技表現力因素的分析[D].四川師范大學,2014.
[5]李月.競技性體育舞蹈編排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8.
[6]謝湘元.影響高校拉丁舞選手競技能力的因素及對策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3.
[7]李春文編著.體育舞蹈教程[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
[8]王雨寧.我國拉丁舞選手藝術表現力培養的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4.
作者簡介:于海婷(1997-),女,漢,山東濰坊人,碩士,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