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摘要:自1973年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將環境影響評價概念引入中國以來,中國環境影響評價發展史僅有40余年。隨著中國綠色建筑、環保等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和人民對環境保護問題的高度重視,作為區域規劃及建設項目可行性實施的有力保障之一,環境影響評價響應“綠色時代”的召喚,已成為區域發展規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備程序之一。鑒于此,本文對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現狀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對降低城市規劃發展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確保城市在環境不受不利影響的前提下取得經濟上的快速進步,對提升城市經濟發展的質量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城市政府部門必須充分認識到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性,以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為基礎對城市規劃工作進行積極有效的優化改革。
一、區域環評的基本內涵
區域EIA也稱為區域環境影響評估(regionanviroamentalalimpactassessment,REIA),以特定區域內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根據區域發展計劃,全面考慮區域內各種社會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為可持續發展制定和選擇最佳行動計劃或方案,同時為區域發展計劃和管理提供決策基礎。區域環境影響評估的目標是該區域內所有建筑項目(包括開發和改造項目)的行為。評價的重點是協調人文環境與區域項目開發建設行為之間的矛盾,并為區域內未來建設項目的部署、產業結構等提供理論上的全面優化計劃和全面的預防措施,同時為區域環境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必要性
在生態城市建設中使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方法,不僅有利于全面提升城市整體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還能幫助建設者有效規避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部分問題。雖然我國近年來在工業生產以及城市建設中很重視環境治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整體來講,我國城市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發展協調性較差。因此,城市發展期間,怎樣對城市的空間布局、功能配置以及生態保護方面做好協調,是擺在城市規劃者和管理者眼前的難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由國外傳入我國的時間較晚,在投入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大量國外實踐應用案例證明,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對于實現城市資源有效配置、提高城市空間利用率以及提升城市建設水平都有重要作用P3因此,我國城市規劃建設應當從城市環境、資源條件、社會狀態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通過對現狀及未來發展的城市環境協調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制定科學的城市規劃、改造、建設方針,最終實現城市經濟、社會、生態均衡可持續發展。
三、傳統環境影響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的理論體系不健全
由于行業對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的性質、內容及計劃等的認識不具體,具體實踐沒有指導意義。目前主要以污水總量控制法和區域環境承載能力分析方法為主,前者單方面強調“污染評價”,但無視“生態評價”,沒有考慮非線性的環境積累效果。后者使用測量模型作為環境系統閾值的模擬基準,因為指標權重的設置太主觀,具體的分析結果不客觀。也忽視了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整體也被忽視了。
(二)技術管理水平較低
當前,大多數城市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都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技術管理體系,主要表現為兩點。其一,從事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人員不具備專業理論基礎,很多城市該工作崗位都由規劃管理部門員工兼任,規劃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往往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導致評價信息參考性降低。其二,沒有成熟的技術機制,如今很多城市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方式比較落后,大多數時候都依靠人員四處奔波,收集數據,再進行評估分析,對信息技術的使用不足,得出的評價信息比較簡單。例如,針對一些交通工程項目進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時,城市只關注工程建設過程對環境的影響,而沒有基于城市汽車保有量和未來發展趨勢來計算未來該地區汽車通行量,進而計算出汽車尾氣排放對城市環境的影響值。如果缺乏這方面的評價信息,就無法給城市生態建設的規劃和管理提供有效依據,更無法滿足未來城市生態保護和管理的需求。
四、區域環境影響評價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加強部門工作聯動
區域環境影響評估工作體系中,單靠一個部門難以完成所有項目的研究和監控任務,因此具體的任務必須從這個角度提高各個部門之間的融合性,最終形成相應的環境管理體系。通過互聯網等系統完成整個系統的集成,由污染物監控研究所領導,提交每個地區的污染物信息,自然資源部分分析土地變化情況,環境監控部門完成數據集成和分析工作,在此基礎上構建相應的任務管理系統。
(二)結合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對城市規劃的編制進行調整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的實施對城市規劃的內容產生強烈影響的同時,也必然會對城市規劃的工作流程產生強烈的影響。城市政府部門應當在充分認識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重要性的前提下,對以往的城市規劃編制程序、審批程序進行優化整改,使得城市規劃的工作流程能夠適應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實施要求。例如城市政府部門在編制程序的優化過程中,可以引入環境評價機構適當參與到城市規劃編制工作中,要求其能夠從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等角度出發,在城市規劃工作開始之初就對相關內容進行全面細致的評價,以此在程序上使得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措施能夠更加具體化、實際化。
五、結束語
人類社會近百年的飛速發展是建立在對自然資源的大量應用基礎之上的,因此對自然生態造成比較嚴重的破壞。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的發展意識的逐漸轉變,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越來越注重生態保護。因此,在城市項目的規劃和建設之前,人們會通過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來充分考慮各類環境影響因素,尋求兼顧城市建設和生態保護的規劃建設方案。
參考文獻:
[1]高潔丹.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9(20):56-61.
[2]酈剛,邵良成.芻議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發展現狀及問題對策[J].科技風,2019(13):128.
[3]陳莉.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發展現狀及問題對策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8,30(03):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