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首芳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教育培訓作為一項最基本的工作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要想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全面推進企業的各項管理、提升員工的整體素質以及產品的科學技術水平。
在家政服務行業,亦是如此。產婦生孩子坐月子要請月嫂,人們生病動手術要請護工,老人行動不便、孩子尚在襁褓中要請保姆,家庭日常清潔、年底大掃除需要請鐘點工……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升,家政服務無形中成為現代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家政服務業在需求增加、為萬千家庭提供方便快捷服務的同時,也普遍面臨著諸多問題,例如:企業管理經營不規范、供需關系緊張、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
目前,我國家政服務業市場潛力達萬億元規模。在這龐大的市場背后,也有消費者對于家政服務標準化較低、服務人員專業化程度不夠等諸多不滿。他們的“吐槽”集中在鐘點工打掃衛生不徹底、月嫂做事不勤快、護工素質差等方面,整體上的問題可歸納為家政人員素質不高,品質化的服務需求與實際服務水平還存在顯著差距。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曾對1 964名體驗過家政服務的受訪者進行過一項調查。調查數據顯示:近80%的受訪者坦言自己所請的家政服務人員職業素養較低;52%的受訪者表示所請的家政人員工資水平并不低于受訪者本人;70%的受訪者表示所請的家政人員素質良莠不齊;61%的受訪者則表示家政行業應該制定出一套服務行業標準。
消費升級帶火家政服務,標準化服務成家政市場香餑餑
隨著消費的快速升級,人們對家政服務這件“小事”有了更高的要求。選擇家政服務,不單單是為了解放自己的雙手,更希望家政服務人員能夠利用自己的專業所學為雇主營造更加干凈整潔的家庭環境。
高端的需求也帶來了家政行業收入的兩極分化。進入家政行業雖然容易,但是家政員想要在這一領域有所作為,獲取高薪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業者必須有過人的能力,不僅要經過專業的培訓,掌握標準化的技能,還要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在服務他人的同時,成就自己的事業。
全國家政培訓提升行動,家政行業人才也需要“高精尖”
2019年6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重磅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36條政策措施。
為進一步落實《意見》,提高家政培訓水平,推動家政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婦聯共同主辦“全國家政培訓提升行動”系列活動。通過家政培訓提升行動的積極開展,促進全國各地家政課程的完善,逐漸形成以政府為領導、企業為主體、院校為支撐的整套家政服務培訓體系,以此提升家政服務人員的整體技能和素質,讓更多勞動者積極主動地加入家政服務行業,為我國的家政服務行業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力促家政培訓行穩致遠。
實現家政培訓的轉型升級,首先要確定培訓內容、明確培訓目標、確定培訓對象,適應形勢發展,緊貼市場需求,既保證培訓質量,又做到“適銷對路”。培訓的關鍵是要把握市場規律,瞄準市場需求,做到市場需要什么人才,就培訓什么人才。
當下,家政培訓市場總體呈現低端、重復率高的現象。“高精尖”的家政人才十分稀缺。所謂“高”,就是高端、高級,在培訓市場上處于領先水平。對市場急需的具有高技能的家政人才要加緊培訓。如今,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使得小型化家庭的特征日益顯現,對于母嬰以及老人的照顧更偏于傳統的中醫保健治療,這也導致了家政市場對于艾灸、推拿、理療等人才的渴求。所以,應該加大此類人才的培養,以便更好地迎合市場,搶占商機。
“精”,指的是培訓過程中要注重精確和精準以迎合市場的需求。這就需要針對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專業、不同層次、不同對象、不同需求,進行市場潛力調查和質量分析測算,特別是做好對什么專業最急需、對哪個層次的人員最急需,大致需要多少數量等作比較精確深入的研究,確?!傲矿w裁衣”、精準到位,避免培訓的盲目性、隨意性。
“尖”,就是要注重培養家政行業的尖端人才、專業骨干?,F在的家政培訓內容和分工越來越細致,企業和院校必須采取科學的逐階上升的階梯式培訓模式,指導家政人員明確自己的發展空間和提升空間,自覺地通過“培訓-就業-再培訓-再就業”的發展路徑,不斷實現由初級到高級的專業能力提升,進而推動高層次、專業化人才大量涌現,更好地迎合家政市場需求和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需要。
培訓對家政服務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事家政服務既需要良好的職業道德,又需要過硬的專業能力、方法技巧和社會能力。家政行業的職業人才作為引領行業發展的第一資源,對家政服務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經濟社會發展對家政職業人才的需求強勁
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加快、人口老齡化加劇、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家庭結構逐漸變化,城市的中產階級逐漸成為家政服務消費的主力人群。隨之產生的是家政服務市場供給與人們對于家政服務旺盛需求不對等的矛盾。中國家庭服務業協會調查數據表明,我國需要照料未成年人的家庭有18.2%,需要照料老年人的家庭有35.6%,兩者都需要照料的占到30.4%。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相關專家預測:到2035年,家政行業的服務需求將從2018年的4 560萬人次增加到1.39億人次。而就我國家政市場的現狀而言,必須引入數以萬計的從業人員才能填補整個市場的空缺。
2.家政職業人才將加快推進家政服務業職業化
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使得市場對家政服務的需求朝著多元化、多樣化、職業化方向發展。2018年,中國市場對于家政人員的需求數量為700萬人;據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預測,到2035年,這個需求量將增加至0.85億人,實現井噴式增長。而從目前家政市場的規模和服務能力來看顯然很難承受住這樣大的增長壓力,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家政人員總體素質偏低,人員來源渠道較為單一。相關數據顯示,家政行業從業人員中,農民工、失業再就業人員占到了相當大的比例,他們普遍存在著年齡較大、文化程度低、專業技能不過關等問題。而且這部分人大多數都是一邊培訓一邊上崗,有的甚至只會干一點家務活兒,未經專業培訓就直接上崗,真正做到持證上崗的在整個行業內不足5%。
二是無法用科學的標準來衡量從業者的口碑和能力,而這些正是雇主與家政人員之間建立信任的基礎條件。
三是部分家政服務項目性價比不高。一般來說,城市里的家庭雇主在各種剛性支出較多、其余支出能力有限的情況下,享受的服務基本上沒有太高的性價比。因此,需要通過培訓的方式培養出一大批家政職業人才,推進家政人員的職業化、標準化、規范化,提升從業人員的整體技能水平,增強行業吸引力,促進家政服務市場的良性發展。
3.家政服務業新業態、新方向、新內涵對家政職業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意見》提出,要促進家政服務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家政電商、“互聯網+家政”等新業態;鼓勵家政企業進一步向社區發力,在社區設置網點;培育一批家政服務品牌和龍頭企業。從產業鏈整體延伸的角度看,家政服務還需要向輔具器械、智能設備、康養結合等領域延伸,引導服務滿足新時期城市社區家庭多樣化、個性化、中高端需求。而現有的家政人才結構還不完善,從業人員普遍缺乏相應的技術技能,急需培訓各類型、各層次的家政職業人才,特別是與之匹配的家政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社區家政服務網點管理人才、家政培訓人才、面向一線崗位的家政服務人才和服務產業鏈的家政拓展領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