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育兒經驗就是孩子要經常把尿,不然會養成孩子躺著尿床的習慣。但寶寶剛出生沒多久就把尿,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是有很大影響的,無論在心理還是生理方面。
寶寶幾個月開始把尿
在寶寶15個月開始把尿比較好。很多大人急著要訓練寶寶大小便的習慣,其實,浙江省兒保醫院兒保科專家認為,最好在寶寶15個月后再進行把尿訓練,太早的刻意訓練會影響寶寶性格的發育。當然,如果寶寶在尿尿方面比較有規律,也可以早些試試。而西方兒科醫學界主流觀點則是:寶寶2歲再開始大小便訓練比較好。西方專家認為,孩子獨立進行大小便是一種相當復雜的行為。孩子需要感到來自腸道或膀胱的刺激,理解刺激的含義,理解保持褲子干凈和上廁所之間的關系,告訴括約肌“要控制住”,走到衛生間,脫下褲子,然后排泄。因此,西方專家建議父母:等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準備好后再開始訓練,否則會給孩子帶來過多壓力,給親子關系帶來緊張,也會延遲完成訓練的時間。
如何給寶寶把尿
觀察寶寶,了解他的排便模式。寶寶一般什么時候排便,多久排便一次?他總是會在某個特定時間排便,比如剛剛睡醒的時候?還是會在必須排便的時候,發出某些特定的聲音、做出動作或表情?當你的寶寶發出即將排便的信號時,你用雙手從后面輕輕地分開寶寶的雙腿,扶著寶寶凌空坐在馬桶、尿盆、痰盂等上方。如果寶寶還很小,豎頭不是很好,就讓他的頭、頸、背舒適地靠著你的一條胳膊或是你的腹部。在寶寶排便時,你要發出“噓噓”的聲音,或是其他類似水流的聲音,或是說“尿尿”。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他在這個聲音和排便之間產生關聯。每當你發現寶寶要排便時,擺好把尿的姿勢后,你都要重復這個聲音,直到他排便結束。時間久了,你的寶寶就會把這個聲音作為要排便的信號,把自己要排便的意愿跟把尿聯系起來。 晚上睡覺時,在床邊放個尿盆。晚上寶寶醒來吃奶之前,或是有煩躁表現的時候,就給他把尿。一些有經驗的媽媽說,寶寶很少會在深度睡眠時大小便,而且通常會在需要排便前表現得煩躁或是發出其他類似的信號,一般都足以吵醒跟寶寶同睡的父母。你也可以晚上給寶寶裹尿布 ,不過這可能會讓一些寶寶對把尿這件事感到混亂。如果你想讓寶寶光著屁股睡覺,別忘了在他身下墊兩三塊防水尿布,以防他尿床。當他尿濕后,你可以輕輕地抽出最上面那塊防水尿布,這樣可以盡量少打擾他的睡眠。
給寶寶把尿的好處
雖然對把尿這件事還沒有多少科學研究,但支持給寶寶把尿的人認為給寶寶把尿有如下優點。
把尿能密切親子聯系。因為你為了給寶寶把尿,要頻繁觀察寶寶要排便的跡象,這會讓你更加了解他的需求,從而讓你和寶寶之間的親子聯系更加緊密。而且,有的媽媽為了晚上給寶寶把尿,會讓寶寶跟自己睡在同一張大床上。
把尿會讓寶寶更舒服。寶寶尿濕或便污尿布后,往往會哭鬧,就是用紙尿褲有時也會這樣。而且,不裹尿布,寶寶就很少會長尿布疹。
培養寶寶的自我獨立意識。隨著寶寶大動作技能的提高,當他會爬或會走了之后,你更容易鼓勵他自己到尿盆那兒去,或是“用大寶寶的馬桶”,而不是每天為換尿布的事跟他斗爭好幾次。
減少資源浪費。在全球范圍內,垃圾填埋場每年要堆積2 200萬噸的廢棄紙尿褲。減少傳統布尿布的使用,同樣對環境有益,因為清洗棉布尿布也需要能源。減少尿布的使用不僅可以保護地球,還能為你節約開支。
把尿是自然的方式。在中國,給寶寶把尿的歷史由來已久。寶寶不裹尿布,媽媽們也可以抱著他們去做各種事。寶寶光著的小屁屁一般不會弄臟媽媽的衣服,因為媽媽們知道怎樣預判寶寶有排便的需求。當你發現寶寶發出了想要排泄的信號時,你可以讓寶寶面朝外,給他把尿。而且你也不用整天都盯著寶寶,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你自然會知道寶寶什么時候要排便了,就跟你知道他餓了或困了一樣自然。
給寶寶把尿的壞處
把尿易導致嬰兒脫肛。育兒專家認為給嬰兒把尿并不是一件好事。把尿既不利于嬰兒髖關節的發育,也容易造成嬰兒脫肛、肛裂等現象。1歲半左右的孩子就逐漸有自主排尿意識了,到時因勢利導很容易形成排尿習慣,戒掉尿布。
有人擔心尿布使用時間長,可能影響孩子的生育能力,其實國外已經使用了幾十年,也未發現這種現象。老一輩的觀點認為,孩子越早把尿越好,可以從小培養其定時排尿的習慣,小時候不把尿,長大了老尿床。但是從醫學角度來講,人之所以可以自主排尿,是因為膀胱寄存的尿液滿了,就會發出需要排尿的信號,信號到達,括約肌放松,完成一次排尿。
1歲前,與其說把尿是訓練孩子,還不如說是訓練家長找到孩子比較容易排尿的時間,比如吃奶后5~15分鐘或寶寶睡醒后。1歲前把尿會導致寶寶不能自主排尿,后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據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據“把尿”這個動作來反射性排尿,而不是生理性的需求了。比如經常聽到家長抱怨說,孩子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泡尿才能接著睡,甚至白天都不把不尿,只知道因為憋尿而哭鬧。太早把尿,可能造成脫肛、肛裂、尿頻 。
太早把尿,不僅不能幫孩子更早建立自主排尿功能,反而危害很多。給嬰兒把尿,會導致成年痔瘡。1歲以下的孩子被外力介入進行把尿訓練,加上自身控制肛門括約肌的韌帶相對松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腸黏膜經肛門突出,俗稱脫肛。脫肛又會造成嬰兒排便時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費力程度,這又容易引發肛裂。中國人痔瘡發病率高,與嬰兒期把尿把便有一定的關系。此外,如果家長頻繁地給孩子把尿,會讓孩子對大人的指令產生條件反射尿尿,非膀胱充盈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頻。
一定要給寶寶把尿嗎
如果給寶寶把尿的目的是,少用一些紙尿褲,或是少洗一些尿布,那把尿很有意義。而且,把尿還能為以后寶寶自己大小便奠定基礎。但是如果想通過把尿讓寶寶很早就學會控制大小便,從來都不尿褲子,那成功的概率不會很大。
人之所以可以自主排尿,是因為膀胱積存的尿液滿了,就會發出需要排尿的信號,這個信號通過神經系統傳遞到大腦,大腦負責這個部分的中樞就會下達打開尿道括約肌的信號,信號到達,括約肌放松,完成一次排尿。
寶寶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而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之一。所以,在此之前,孩子是沒有能力完全控制排尿、排便的。大部分寶寶在一歲半到兩歲之間,膀胱才能發育得能憋住尿,才能明白自己必須上廁所時的身體感覺信號,并會提前告訴媽媽。到那時,寶寶才準備好了,真正的大小便訓練最好從那時開始。
給寶寶把尿的注意事項
把尿是一種人為的方式,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你會發現,把尿方便、有效、環保,而且節約資源。不過,反對給寶寶把尿的人則認為,嬰兒的生理和心理發育還不足夠成熟,無法有意識地自控排便 ,把尿是把你的意志強加到寶寶身上。兩種說法似乎都有道理。作為父母,你有權力決定怎樣做對你的寶寶最好。
為了方便,把尿的寶寶多半會穿開襠褲。現在市面上很多嬰兒褲子都是開閉襠兩用的。買回來后,你只要小心剪開褲子的襠部就可以了。一般來說,根據寶寶的身體結構特點,后襠開縫會比前襠略長些。如果你給寶寶穿開襠褲,得注意家里的衛生,特別要注意地板的清潔。外出時,給寶寶裹上尿布或穿上閉襠褲,別忘了再拿幾條備用的尿布或褲子。當寶寶失誤,也就是尿褲子的時候,你要保持平靜、放松。你的態度可能會決定寶寶對把尿這件事的態度。要知道你選擇給寶寶把尿,就意味著你已經準備好他偶爾或經常會失誤。千萬不要給寶寶施壓,也不要懲罰寶寶。你要溫柔、積極,再加上一點幽默感,讓寶寶喜歡把尿。在給寶寶把尿這件事上,你不用過于較真。你偶爾可以給寶寶用尿布,比如晚上或是外出的時候,這樣會更方便。為了減少寶寶因此產生的混亂感,你可以盡量用傳統棉布尿布,因為紙尿褲吸水性能太好,寶寶尿濕或便污后,自己往往意識不到。
隨著寶寶自我意識的增強,即使你始終如一地堅持給寶寶把尿,方法也無可挑剔,但你的寶寶仍有可能突然抗拒把尿,把尿時哭鬧,一放下就尿了。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隨他自己的意愿。多準備幾條給寶寶換洗的褲子,并及時清洗、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