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首芳

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家政市場經歷了40年的發展歷程,日趨成熟。而相應地,家政市場內部的分工也逐漸清晰,家政服務的專業度日益提高。
尤其在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很多家庭都希望聘請到管家式的家政服務人員,而反觀我國家政市場,卻鮮有能夠滿足這些需求的培訓機構。
除了市場對于高端家政人員有需求外,家政從業人員本身也急需一些專業的培訓機構來提升自己的服務技能。近些年來,家政人員考取的資格證書,很多
被家庭雇主認可,這使得家政人員在服務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持證上崗”的概念,也很愿意尋找正規專業的培訓機構提升自己,以此來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和勞動報酬。
國家政策大力扶持,家政培訓如火如荼
近些年,隨著國家對家政行業重視程度的提高,家政培訓市場也得到大力扶持。2018年,全國各地廣泛開展“家政培訓提升行動”,通過一系列培訓、宣傳、對接等活動更有效地促進家政服務質量的提升。

縱觀目前我國的家政培訓市場,正規的家政培訓學校一般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由官方出資和組織創辦的培訓機構,它們大多具有“師資充足”“規模較大”“設備完善”等優點,因而得到學員信賴;第二種家政培訓機構是由家政公司開辦的,這種培訓模式因為能夠直接安排學員就業而成為很多家政從業者的首選;還有一種培訓機構專業度非常高,彌補了常規培訓的不足,一些對自身要求較高的學員通常會選擇這種培訓機構。
那么,這些家政培訓機構是否能完全滿足市場和家政學員的要求呢?他們在發展中存在哪些不足,又遇到了哪些問題呢?
1.家政行業不受重視,“殃及”培訓市場
進入21世紀,人們的觀念相較于過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提到“家政服務”職業,很多人還是覺得這是一份“低人一等”的工作,家政行業仍被貼著“伺候人”的標簽,所以在社會上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很多失業者寧愿領著每個月的低保,也不愿意涉足家政行業;而外鄉進城的務工人員受地域歧視等因素影響,雖有想當保姆的心也只能在家政的“大門”外望而卻步。從政府層面來看,雖然出臺了相關政策,大力扶持家政行業的發展,但政策落實需要克服許多困難也需要時間,加之部分媒體對于家政宣傳“不用心”,致使家政行業的社會地位仍然偏低。而對家政行業的一系列“誤解”也直接給家政培訓市場帶來了負面影響。
2.培訓種類單一,難以滿足社會高標準需求
如今的家政服務已經不單單局限于打掃衛生、照看老人和嬰兒、看護病人等傳統意義上的“服務”,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理財、服裝搭配等都需要專業的家政人員為雇主提供建議。然而,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首先,我國現有的家政行業產業規模普遍較小,基本都是小微型企業,涉及的家政業務范圍比較狹窄,業務種類單一,家政從業人員技能培訓、職業道德培訓缺失,這導致整個家政行業無法滿足市場的龐大需求和客戶的不同期望。
3.培訓內容偏于知識層面,深入細化不夠
其實,“家政服務”雖然只是簡短的4個字,但卻囊括了20多個類別。普通的培訓時間通常情況下只有1周左右,家政人員基本上只能學到烹飪、洗滌、清掃、護理等幾項技能。而事實上,每一門家政培訓類別都是一個專業,有些培訓學校對這門技術甚至會安排1學期甚至幾年的課程。這種精細化的培訓對于部分剛進入家政行業的初學者而言是急需的,但是對于很大一部分從事了多年家政服務的學員來說需求不大。
與此同時,在家政行業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很多家庭對于家政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在一些高端家庭,對家政服務人員的要求遠遠不止打掃衛生、照顧老人小孩這么簡單,她們還得學會幫助雇主策劃高端的朋友聚會,并根據不同賓客的喜好烹飪不同口味的餐食,但現實生活中能滿足高端客戶較高要求的家政人員卻很少。
4.教學形式多為“紙上談兵”,實際技能培訓太少
家政服務是一種技能。何為技能?技能是通過練習獲得的能夠完成一定任務的動作方式,對眼手的協調能力要求很高,個體一旦停止練習,將變得生疏。技能與知識存在很大不同,例如我們的生活常識、數學知識,可以通過語言文字等形式傳授,而技能必須由個體親自學習,并堅持練習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家政服務的培訓正是一種技能培訓,針對性強,需要動手操作。但大多數的培訓課基本都是采用“教師講授”的方式進行,鮮有實際的操作與互動,難得上一堂實操課,也是在幾十人的課堂上,基本只有前面兩排學員才能看清楚老師的手法,坐在后面的學員根本看不清老師操作的具體細節,更實現不了學員在老師身邊一對一的學習了。當然這與上課的場地和硬件設施的安排有很大的關系。
5.家政培訓時間太少,學習空間嚴重不足
國家有關家政服務培訓大綱中明確提出:初級家政從業人員的培訓課時應不少于150課時,中級培訓不少于240課時,高級培訓不少于360課時,且實踐課時要大于理論課時。
但當前培訓市場的相關培訓,課程遠遠低于這些標準,而且理論課遠多于實訓課,實踐課不僅時間少質量也很低,老師幾乎只是一帶而過。此外,在我國,經過國家認證的培訓機構相當稀少,很多家政人員是在自己加入的家政公司參加內部培訓,但這些家政企業根本不具備頒發職業資格的資質。
6.老師素質良莠不齊,非良師如何出高徒
現在的家政培訓老師有以下幾種:一種是在業內廣有名氣的專家,雖然他們的課堂教學經驗十分豐富,但是他們多為理論上的“大家”而非身經百戰的“家政能手”,所以在碰到實際操作時就顯得浮于表面;另一種恰好相反,他們本身就是多年的家政服務行業從業者,經驗可謂相當豐富,但是由于沒有經過專業教師的資格培訓,他們在授課過程中的語言組織能力、課堂管控能力還是略有欠缺,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還有一種根本不具備任何培訓資質,卻能堂而皇之地開班授課……真正能做到被學生交口稱贊的好老師,可謂“一師難求”。
7.非專業培訓機構層出不窮,課程、證書亂象叢生
近年來,國家對家政行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家政培訓市場火爆,不少人將商機瞄準這一市場,紛紛辦起了“家政培訓機構”。這其中不乏一些靠著國家政策紅利“投機取巧”的非專業機構,他們打著“無任何學歷要求,學成后頒發國家統一職業資格證書”等招牌在社會上招攬學員,其中有些甚至承諾“不培訓直接拿證”,而通過這種渠道獲取的工作資質和水平證書到底有多少含金量,是個大大的問號。更為離譜的是,發證機關一般只是憑借各個家政公司和培訓機關提供的資料,給家政服務人員頒發不同級別的證書,并不能有效保證她們已經達到相應級別的水平。
8.“互聯網+”時代,沖擊傳統線下培訓模式
近幾年,“互聯網+教育”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家政培訓行業也受其影響,不少家政培訓機構紛紛開辦“線上培訓”。這種線上的培訓模式因其便利、高效的特點受到了很多家政從業人員的歡迎。一些線下培訓機構遇變則變,也在互聯網上進行自己的“線上事業”,線上和線下雙管齊下。有些家政機構則因為對互聯網的不熟悉或者不信任,堅守著自己的“線下陣地”。但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已然明朗:“互聯網+”帶來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曾經的線下培訓市場正在被影響已是不爭的事實。
目前,各種家政培訓機構充斥著大街小巷,培訓的內容也是五花八門,整個市場看似趨于飽和狀態。與此同時,家政培訓市場的飽和并不能滿足人們對于家政服務品質的追求。所以,我們對于家政行業企業規范化、標準化建設管理的要求決不能降低;對于家政服務人員的綜合素養和服務技能的要求也不能放松;對于家政培訓行業的整體質量應該制定更高的目標……家政培訓機構只有不斷推進企業的轉型升級,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經受住市場的考驗,持續不斷地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
如何在這幾近飽和的家政培訓市場中抓準商機,實現家政培訓的轉型升級?這是眾多家政企業者當下思考的問題和進行企業改革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