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琳
摘要:在社會和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更加重視身體健康。基于我國全民健身發展要求,只有全民健康,才能實現全民小康的發展目標。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武術文化源遠流長,將武術作為全民健身重要的項目,不僅滿足中華民族精神以及文化需求,武術作為健身項目具有廣泛性等特點。本文圍繞全民健身背景下武術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展開討論,為全民健身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全民健身;武術文化;傳播;發展
我國在1995年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成為全民健身發展的基礎。在后續的20年間,我國體育事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在每屆奧運會取得驕人的成績,尤其是北京奧運會,將全民健身發展推向高潮。我國全民健身發展目標,是滿足不同年齡、性別的普通群眾對健身的需求,而武術作為我國傳統的體育項目,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全民健身發展有力的載體。
一、全民健身面臨的形勢
我國競技體育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在奧運會上不斷創造輝煌,但是大眾體育發展速度較慢,盡管我國體育人口數量持續增長,但是人民的身體狀態以及體質,仍未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在大眾體育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未能認識到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性,同時缺乏必要的基礎設施,極大的限制大眾體育的發展。在大眾體育發展過程中,應將貼近人們生活,并且具備健身、使人們開心的運動作為全民健身項目,根據上述要求,武術可以成為全民健身項目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指導人們正確的進行武術鍛煉,既能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健身意識,還能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
二、武術的釋義和社會特性
(一)大眾武術的釋義
大眾武術應滿足人們強身健體、修身養性以及休閑娛樂的需求,在任何場地可以靈活的鍛煉身體,所以大眾武術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蘊藏巨大的發展潛力。
(二)大眾武術的社會特性
1.社會大眾性
大眾武術是讓人們參與到武術練習中,在練習中不斷形成健身氛圍,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武術鍛煉中,進而實現武術大眾化的發展目標。
2.健身養生和娛樂性
根據《清史稿·曹竹齋傳》中記載,“拳棒,古先舞蹈之遺也。君子習之,可以調血脈,養壽命。”在學習武術過程中,既能鍛煉身體,還能緩解人們的疲勞感,同時在武術鍛煉中獲得快樂的感覺,充分證明武術具有健身養生和娛樂性等特點。
3.易于開展性和廣泛適用性
全民健身需要不同年齡、性別以及不同領域的人參與到體育鍛煉中,要求體育項目滿足人們鍛煉身體的需求,同時具備易于開展性和廣泛適用性特點。武術項目在開展過程中,不需要專業的器械和場地,還有利于人們掌握武術動作的要領。
4.大眾武術的多樣性特征
武術種類十分豐富,基于豐富的武術種類,大眾武術可以包含各種形式,如長拳、太極拳等,其中太極拳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以在小學階段開展大眾武術健身活動為例,太極拳動作快慢適中,易于學生學習,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太極拳過程中,利用課余時間在操場上,組織學生進行鍛煉,既能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能鍛煉學生的身體。
三、全民健身背景下武術發展的主要方向
(一)全民健身要求武術發展要從競技體育過渡到大眾體育
我國競技體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在許多項目長期占據世界第一,如跳水、射擊等,但是上述項目具有專業性特點,無法作為全民健身項目在群眾中開展。我國正在積極的將競技體育發展多度到大眾體育發展,要求大眾體育項目具有廣泛的開展性特點,基于上述發展要求,武術應成為競技體育過渡到大眾體育重要的項目。
(二)單一發展競技武術道路行不通
1.武術與奧林匹克運動的不相容性
盡管武術在我國有較長的發展時間,但是無法融入到奧林匹克運動中,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導致的,另一方面武術在國際范圍內缺乏一定的基礎。中國武術發展過程中,主要目的是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無法契合奧林匹克運動的更高、更快、更強的理念,也未能契合奪取金牌、獲得第一的目標。
2.競技武術滿足不了大眾的需要
若將武術的發展目標與奧林匹克目標相同,需要武術具備競技運動的特點,包括專業性、規范性等。競技武術要求專業的運動員,在嚴格的規范下完成相關的動作。但是大眾武術更傾向于鍛煉人們的身體,讓人們通過武術修身養性,在武術中滿足身心發展需求。
四、大眾武術的社會價值
(一)大眾武術可以調和人與自己心靈之間的矛盾
人們生活在快節奏的環境中,心理壓力不斷加重,極易引發不良的社會問題。大眾武術作為全民健身的項目,人們在鍛煉中感受到傳統文化深厚的底蘊,并身體在運動過程中,身心壓力得到充分的釋放,既能調和人與自己心靈之間的矛盾,還能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大眾武術可以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在信息技術發展過程中,人們近距離交流的時間和次數不斷減少,長此以往人們的感情變淡,關系逐漸疏遠。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人與人之間加強溝通,通過近距離的交流增進感情。在人們參與大眾武術活動過程中,人們會在活動中主動交流,在互動中拉近彼此的距離,極大的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人們在大眾武術鍛煉過程中,會以平等的關系互相學習和交流,有助于促進人們關系的和諧發展。
(三)大眾武術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人類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已經對自然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不利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中華武術強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體現出人與自然本質同一,讓人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發展,大眾武術充分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意義。
五、武術大眾化的途徑
(一)開展社區武術
大眾武術具有廣泛性和普遍性特點,利用上述特點開展社區武術,以社區為基礎,為社區群眾營造良好的參與大眾武術的環境,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武術鍛煉中,有助于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二)進行武術套路的大眾化創編
傳統的武術套路較為復雜,根據群眾運動需求,對武術套路進行創編,讓群眾學習簡單的套路,有助于使群眾保持積極的狀態參與到大眾武術活動中。
六、武術大眾化對促進全民健身計劃的積極意義
(一)大眾武術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體質
在應試教育模式的背景下,學生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學習中,在長時間的學習中,學生的眼睛近視率不斷提高,身體素養不斷下降,已經嚴重影響到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青少年的體質,直接代表我國素質水平。所以在青少年開展大眾武術活動,普及大眾武術知識,將武術的文化內涵、人文理念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
在小學階段開展大眾武術活動,積極為小學時期的學生營造良好的武術參與環境,讓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刻苦精神。在小學階段普及大眾武術知識,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影視作品,將中華武術的魅力充分展現出來,同時將中華傳統文化尊重他人、幫助他人的精神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理解武術可以鍛煉身體、修身養性,并且展現出中華民族的頑強拼搏的精神。小學階段學生通過大眾武術提高體質的同時,更能為全民健身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活動中。
(二)大眾武術對“現代文明病”的預防
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日常生活更加便利,但是人們的體質不斷降低,主要是人們缺乏參與運動的主動性,逐漸形成現代文明病,如三高、焦慮癥等。大眾武術可以鍛煉人們的身體,在學習各種拳術和套路過程中,有效陶冶人們的身心,最大程度預防人們出現現代文明病。
(三)大眾武術在老齡化社會環境中的作用
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超過2.5億,我國已經步入到老齡化社會。國家正在積極的落實相關政策,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但是老年人極易產生孤獨感,需要家人的關心和照顧,同時身體機能不斷降低,影響到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在老齡化的社會環境中,組織老年人參與到大眾武術活動中,老年人在鍛煉身體的同時,與其他老年人進行交流和溝通,可以給予老年人精神慰藉,并且在鍛煉中增強身體機能,有效預防老年人常見的疾病。
七、結語
綜上所述,全民健身已經成為我國重點發展項目,在全面健身發展過程中積極普及大眾武術,尤其是在小學普及大眾武術,讓學生成為大眾武術發展的基礎,學生在大眾武術中身心得到鍛煉,并且增強體質,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大眾武術中。
參考文獻:
[1]姜巖.全民健身視角下調整運動訓練教學發展取向的必要性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32):33.
[2]李本一.中國武術語言英譯流變及其路徑構建——基于文化傳播的視角[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5(01):251.
[3]羅景,孫傳晨,林培兵,宋永博.武術賽事對武術文化傳播的影響——以安徽黃山第五屆世界傳統武術節為例[J].搏擊(武術科學),2013(07):89.
[4]薛建愛,畢存箭.全民健身視角下新疆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發展性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1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