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發全 張正民

摘要:本研究采用錄像觀察法、文獻資料法和對比分析法,從發球、接發球、中場、底線、制勝分和非受迫失誤6個方面對兩位運動員的技術進行對比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德約科維奇的發球穩定,得分率高,接發球搶點早,回球線路刁鉆,破發成功率高,網前得分率高,制勝分高,失誤率低;兩者底線回斜線深球次數多,納達爾回球偏向于德約科維奇反手位。
關鍵詞:澳網男單決賽;網球技術分析;德約科維奇;納達爾
一、引言
在2019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男單決賽中,德約科維奇用2小時4分鐘的速度直落三盤擊敗了納達爾,第七次加冕澳網男單冠軍,拿到第十五個大滿貫冠軍,成為網球史上奪得大滿貫單打冠軍第三多的男子球員。本文利用視頻觀察法,文獻資料法和對比分析法,通過對德約科維奇和納達爾在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決賽中的各項數據進行分析,總結德約科維奇和納達爾在比賽中戰術運用和技術特點。研究結果表明,在本場比賽中德約科維奇各項技術的發揮比納達爾穩定,依靠全面的技術取得比賽勝利。
二、研究對象
以2019年澳網男單決賽德約科維奇與納達爾在對局中的技術為研究對象
三、研究方法
(一)視頻觀察法
以關鍵詞“2019澳網男單決賽”在愛奇藝、澳網官網搜索相關視頻,最后選取了一個比賽完整視頻(共2小時48分鐘)進行了反復觀看,并對比賽數據進行了詳細的統計。
(二)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西華師范大學圖書館分別檢索關鍵詞“澳網技術分析”“澳網德約科維奇”“澳網納達爾”,選取與主題高度相關的7篇學位論文進行研究,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依據。
(三)對比分析法
從比賽視頻中獲取兩位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接發球、網前、中場等各項技術動作的相關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其中的特點,為文中論點提供數據支持。
四、結果與分析討論
(一)發球技術結果
發球是一項比較難掌握的技術,一個好的發球可以讓選手在自己的發球局占有優勢,增加比賽獲勝的幾率。
由調查的數據可知,德約科維奇在Ace球方面有8個,雙誤為0個,一發、二發成功率分別是72%、100%,對應得分率分別是80%和84%,在73次接發球中成功數為31次,占接發球總數比42%。相較德約而言,納達爾的Ace球3個,雙誤為2個,一發、二發成功率分別是64%、92%,對應得分率分別是51%和62%,在69次接發球中成功數為13次,占接發球總數的19%。接發球得分比納達爾高了近一倍。
從調查各區的發球角度可以得出,在一區發球過程中,德約總共向發球區的外角度發起27記,在二區則是發內角,且都是向著納達爾的反手位;納達爾在一區發出了29記內角球,在二區發出了26記外角球,也是朝著德約的反手位進攻。因為兩者反手位擊球使用的都是雙手反手,對于正手來說,雙反在接發球方面控球難,回球質量低。并且數據也表明,兩人在發球時在對方的反手位尋找突破。綜上所述,德約整場發球表現較納達爾強。德約科維奇的發球成功率和得分率高于納達爾,接發球明顯較納達爾穩定。
(二)接發球技術結果
接發球是實施全場技戰術的重要前提之一,網球的接發球是指將對方發過來的球還擊到對方場內的技術動作的統稱,不僅要求運動員掌握多種實用的基本技術及具有良好的判斷能力,還應貫徹積極主動的指導思想。[2]
由調查的接發球角度數據可得出,德約在接球過程中搶點打出深的斜線球,全場一共43次,占61%,為破發起到出其不意的進攻效果;納達爾在接發時第一板也是打斜線,帶動節奏,但在二區一發中,納達爾接球回直線的比值增加,改變了回球節奏。
(三)底線球技術結果
德約與納達爾兩位運動員都是底線型選手,多是利用球的落點、速度和旋轉變化打出機會球,并且善于運用底線多回合,變換回球線路等為自己創造得分機會。在多拍回合中,能夠多拍大角度的猛抽,迫使對手處于被動局面。[3]
從調查回合數及得分可看出,在0-4回合時,德約和納達爾分別得49分和35分,兩人差距14分;在5-8和9+回合中,德約分別領先納達爾7分和15分的差距。該場比賽的平均回合數為5.03,不管是4回合一下的短回合,還是9回合以上的長回合,納達爾的得分均落后德約科維奇。
從調查的底線球的應用情況可知,兩者的正、反手斜線次數明顯高于直線,削球方面直線多于斜線,回深球數是回淺球的2倍以上。兩人在比賽中進行了激烈的底線對抽,德約接反手位球的次數比納達爾多,正反手位回直線球的次數德約比納達爾多。另外,德約主動搶點變線次數較納達爾多。納達爾在比賽中后期,總共用了25記削球,德約僅12記;可看出在比賽中納達爾處于被壓制狀態,急切找尋合適的技術變化,改變被動的局面。
(四)制勝分技術結果
制勝分也叫主動得分,或者直接得分。指用很大的力度,或者運用精巧的角度,迫使對方無法防守,或者有防守但球拍無法碰到球就得分的球。制勝球主要包括:正反手底線強力抽球直接得分、主動上網截擊得分。
從調查的制勝分技術統計情況可看出,德約的制勝分多納達爾13個,主要集中在發球和正手制勝分。德約的Ace球有8個,納達爾沒有發出Ace球,正手制勝分中,德約多納達爾5個。綜合而言,德約在正、反手技術上和發球技術上強于納達爾,側面反映出德約在戰術應用和發揮上強于納達爾。
(五)非受迫性失誤技術結果
非受迫性失誤也叫主動失誤,是指在網球比賽中,由于選手自身主動失誤造成回球下網或出界。[5]
由表1非受迫性失分數據可得出,納達爾的非受迫性失誤遠高于德約,主要集中在正反手擊球,這極大地影響了納達爾在比賽中的心態和發揮。
五、結論
①德約一發成功率和得分率比納達爾高,Ace球數量多。②德約接發球球落點深,善于變線,反手位擊球起跳高,破發成功率高;③兩位運動員都善于抓住機會隨球上網,獲取網前主動,但納達爾上網效果不佳失誤率較高。④在底線拉鋸方面,兩人都是采用回斜線深球為主,但德約搶點早,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利用多拍大角度消耗納達爾。⑤德約科維奇積極組織進攻,制勝分數量多納達爾13分。⑥納達爾的非受迫性失誤高達28個,穩定性差于德約。
參考文獻:
[1]胡凱,王韻.優秀男子網球運動員發球動作分析——以2012澳網決賽德約科維奇與納達爾的發球技術為例[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3,28 (S1):104-106.
[2]胡仁柳.世界優秀男子網球單打選手接發球階段技戰術特征分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5.
[3]代靖宇.2011-2016德約科維奇法網賽事技戰術特征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8.
[4]黃運瑩.2016-2018年沃茲尼亞奇硬地單打發球局制勝分特征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19.
[5]趙澤明.德約科維奇在澳網與法網比賽中技戰術運用的差異性分析[D].成都體育學院,2018.
(通訊作者:張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