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亮 陳偉豪 何思悅 陳燃
摘要:2018-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足球冠軍聯賽取得積極的成果,初步吹響粵港澳大灣區民間足球運動的集結號,粵港澳大灣區的足球運動將更加紅紅火火,而校園足球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足球事業發展的基礎,對于地區的足球事業發展意義重大。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校園足球事業發展中,發現相關足球教師資源的短缺是制約地區校園足球發展水平和速度的關鍵因素之一,對此,本文以粵港澳大灣區校園足球教師培訓為例,分析粵港澳大灣區校園足球師資隊伍建設的基本情況,選擇深圳的師資隊伍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總結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校園足球教師培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探究粵港澳大灣區校園足球教師培訓體系構建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校園足球;教師培訓;體系
當前,我國積極發展體育事業,足球作為比較受歡迎的一種體育運動項目,是國際性賽事的重要內容,也是體育事業發展中的重點組成部分之一[1]。在目前的國際足球賽事中,我國運動員的能力和素養還有一定的差距,對此,必須要強大國足,為國足培養更多的優秀后備人才。而實現這一目標,優秀的足球教師是必要的,只有通過強化足球師資隊伍建設,才能夠為粵港澳大灣區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提供足夠的動力。
一、粵港澳大灣區足球教師現狀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涉及的范圍比較廣,為了進一步提升研究數據的可靠性,選擇深圳地區的足球教師現狀為例,分析深圳市校園足球教師的基本情況,為研究提供一些數據支持。近年來,深圳市積極創建全國和省、市校園足球特色(推廣)學校,充分發揮在經費投入、場地建設、隊伍建設和足球運動創新等方面的示范作用。目前全市已有80多所中小學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福田區、羅湖區被評為省級足球改革實驗區;120多所中小學被命名為省級校園足球推廣學校;全市遴選市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超過200所。羅湖區從2009年就開始全面推進校園足球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校園足球的師資欠缺是一個大問題。根據2013年的相關調查統計,羅湖持證校園足球教練不足10人,培養合格的、高水平的校園教練員成為當務之急。從2015年開始,羅湖區開始舉辦校園足球教練員培訓班,當年一共舉辦了四期培訓班。2016年,羅湖區又與國外的青訓培訓機構合作,邀請英超的青訓教練授課,目的是進一步提高校園足球教練員的水平,接軌國際青訓系統。
2016年區財政新增羅湖校園足球專項發展資金,教育局和文體局共申請565萬發展資金,扶持各級各類特色學校校園足球的發展,開展四級聯賽、全明星計劃、運動員梯隊建設、教練員和裁判員培訓、參加各級各類賽事和冬夏令精英訓練營等。到2019年,這項發展資金超過了800萬。總體來看,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校園足球教師資源短缺是普遍情況,校園足球教師資源的不足嚴重影響了校園足球事業的發展,對此,需要進一步做好研究和準備,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校園足球教師培訓工作開展,為地區足球事業發展培養更多的優秀師資人員[3]。
二、粵港澳大灣區校園足球教師培訓現狀
(一)教師培訓機制建立不完善,培訓規范性不足
目前,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校園足球課程開設中,從小學到大學,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都有相應的課程開設,有不同足球運動級別的教師授課,而在足球專項課程的教師隊伍建設中,還沒有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教師培訓機制,對于相關足球授課教師的培訓是隨機性的,不規范的,可能一年都沒有組織幾次,甚至是長時間沒有培訓學習的活動開展,這種情況下,相關校園足球教師的培訓只能是憑借運氣,可能趕上時機可以參與培訓,但是缺乏系統性、規范性的足球培訓,所能夠起到的培訓作用也是有限的[4]。校園足球教師很難在培訓中實現自我提升,對于校園足球課程的開展實踐是不利的。
(二)缺乏良好的足球運動氛圍,足球教師提升積極性不高
目前,在粵港澳大灣區相關院校中,組織開展的體育運動賽事多是學生之間的比賽,很少有體育教師之間的競賽,更缺乏足球課程教師的專業技能對抗賽和友誼聯賽,更缺乏學生和足球教師之間的競賽活動組織開展。這種情況下,相關足球運動課程教師的學習和提升積極性不高,缺乏自我提升的積極性,校園內的足球運動氛圍不熱烈,也不利于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不利于營造全民愛足球、參與足球運動的氛圍。并且缺乏足球教師之間的運動鍛煉,相關的教師之間也很難實現經驗交流和互動,不利于相關粵港澳大灣區校園足球實踐問題的有效解決。
(三)教師培訓模式單一,信息化培訓不足
目前,在開展粵港澳大灣區校園足球教師的培訓中,相關的培訓模式主要是座談會,邀請部分有一定名氣的足球運動教練、球星等來主講,足球教師主要是聽講,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方法。而相應的培訓中,實戰培訓工作開展不足,相關培訓的信息化工作也存在一定滯后性,這種情況下,相關的足球教授技巧和技能培訓的效果如何不得而知,相應的足球教師在培訓中是否有所收獲也不得而知,缺乏對于足球教師的培訓考核和平臺,讓一些足球教師對于相關培訓工作并不重視,這種教師培訓工作的開展缺乏實際的效益[5]。
三、粵港澳大灣區校園足球教師培訓體系有效構建的對策
(一)強化教師培訓機制構建,促進教師培訓規范化發展
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的通知》和《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要求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校園足球師資素質和執教水平,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創新型教師隊伍,粵港澳大灣區教育部門要積極強化足球教師隊伍建設和培訓工作,組織地區相關校園足球師資和教練員參加國家級專項培訓工作[6]。
培訓應該包括中國足協D級、C級教練員培訓,計劃培訓D級教練員2160名、C級教練員192名,培訓內容嚴格執行2019年中國足協D級、C級教練員證書培訓課表及標準,邀請中國足球協會委派具有豐富培訓經驗和實踐經驗的教練員講師進行授課,向學員教授“如何上好一節足球課”的基本要素、介紹足球運動發展概況、足球技術、戰術、中小學足球教學與競賽,足球競賽規則與裁判法等知識技能。通過完善相關的校園足球教師培訓制度,為規范足球教師培訓工作提供有效指導,讓相關課程教師在培訓中不斷增強對于足球課程的認識,并通過系統化、規范化的培訓機制的執行,讓粵港澳大灣區校園足球教師培訓有層次、有規劃,讓相關足球教師在培訓中能夠獲得自身課堂實踐培訓能力的不斷提升。
(二)營造良好的足球運動氛圍,激發教師學習提升的積極性
為進一步激發粵港澳大灣區校園足球教師隊伍建設熱情,提升足球教師學習的積極性,相關地區要積極營造足球教師學習提升氛圍,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在賽事推廣上聯動,如采用一程多站、聯合辦賽等形式[7]。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校園足球競賽活動開展火熱,但是主要是青少年學生之間的足球競賽,廣東2015年以來累計吸引26萬人次的港澳青少年來粵深度交流,大力支持港澳青年在大灣區創業就業,在廣東省大灣區城市的港澳創業團隊約400個,從業就業人員接近1萬人。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足球交流活動是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交流重點活動之一。據悉,今年省港澳辦、省體育局、團省委還將陸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籃球、網球交流活動等項目,進一步增強灣區青年民族認同和情感認同。
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廣東省有關部門逐步深化港澳青年服務體系內涵,形成服務閉環,重點幫助港澳青年來粵及內地青年赴港澳發展,解決青年在學業、就業、創業、生活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全面助力粵港澳青年融入、建設大灣區發展。相關地區要以青少年足球賽事開展模式和方法為經驗指導,在教師培訓中也引用這種模式,積極組織足球教師開展校內外的足球競賽,讓相關足球教師相互切磋,在競賽中不斷學習提升。
(三)創新培訓模式,促進教師信息化培訓和管理
開展粵港澳大灣區的足球教師培訓工作,需要相關地區保持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采取先進的培訓形式和方法技術等,強化對于足球教師的培訓管理,積極掌握信息化技術在教師培訓中的應用。在足球教師培訓中,可以發展實現線上學習,增設作業提交、修改及反饋、考試環節。開展線上培訓,根據日常測試及結課成績優選骨干教師參加盟市及地區足球教師基本功競賽、教訓技能競賽和優質課評比,并將獲獎優質課以公開分享的方式供全區教師在線學習[8]。培訓結束后,組織專家團隊將對每位參訓教師的成績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成績發放合格證。教師的評估成績將統一匯總到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廳校足辦,并反饋到各盟市教育局和參訓教師所在學校,通過評估反饋機制,做好粵港澳大灣區校園足球人才的科學精準動態培養。
四、總結
粵港澳大灣區校園足球教師培訓關乎我國整體足球事業發展效益,對于地區的體育事業發展也具有重要影響,在相關培訓中,粵港澳大灣區要認識到目前教師培訓工作的不足和問題,并積極采取措施,強化教師培訓工作開展,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校園足球教師培訓工作取得更理想的效益。
參考文獻
[1]王嘉輝,張向東,梁杰彬.廣東省屬中職校園足球推廣學校足球文化建設的相關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07):37+42.
[2]我校承辦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師資國家級專項培訓——骨干教師培訓班(第四期)[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9,38(04):145.
[3]張海林.“互聯網+”背景下經濟欠發達地區校園足球師資再培養模式研究及策略思考[J].運動精品,2019,38(02):20–21.
[4]王柯,林世湘.廣西少數民族地區高校校園足球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以百色市應用型高校為例[J].體育科技,2019,40(01):150–151.
[5]羅慶紅,陳小軍,陳向陽,等.中學校園足球特色項目的發展模式構建與實踐研究——以廣州市番禺區中學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01):163–165.
[6]唐凱.“校園足球”環境下湖南偏遠地區高校足球運動的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運動精品,2018,37(10):12–14.
[7]張鯤,楊麗娜,宋瑩.校園足球師資培訓特征及發展對策研究——以陜西省為例[J].安徽體育科技,2017,38(03):68–71+75.
[8]姜南.我國校園足球政策執行的制約因素與路徑選擇——基于史密斯政策執行過程模型的視角[J].中國體育科技,2017,53(01):3–8+26.
[9]朱斌,毛振明.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素質能力之惑與解決之策:對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建言(3)[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9(01):12–16.
[10]張海軍.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13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