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啟波
摘要:本文通過對現役中國男子乒乓球青年隊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查,通過了解優秀男性乒乓球運動員損傷特點,分析損傷致因,提出相關建議,以便為今后體能訓練方向提供參考,提前規避運動損傷風險。
關鍵詞:乒乓球;運動損傷;分析;建議
自2000年起,國際乒聯陸續推出40毫米大球、11分賽制、無機膠水以及無遮擋發球等多項措施,改革無疑增加了乒乓球運動的觀賞性,也更有利于乒乓球運動的發展,但對乒乓球運動員的體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運動員一旦不能及時適應這些變化,會使局部負擔加重,造成運動損傷的發生,進而影響其運動生涯的發展。本文通過對中國男子乒乓球青年隊運動員的運動損傷進行調查,為今后進行體能訓練的訓練目標提供一定的參考,為運動損傷的預防提供新的思路。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調查對象為現役中國男子乒乓球青年隊運動員18名,其中正式隊員17人,代訓隊員1人。其中橫板選手15名,直板選手2名,削球手1名;左手持拍8名,右手持拍10名;年齡15-21歲,平均17.4歲;其中運動健將12人,一級運動員6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相關期刊的有關乒乓球運動員運動損傷資料的查找和篩查,并對篩選出來的研究成果進行分類和匯總,以此作為本文的參考文獻。
2.訪談法
通過對中國男子乒乓球青年隊的教練員、運動員以及隊醫等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訪談,進一步了解和收集運動員和教練員在訓練和比賽中出現運動損傷的情況。
3.問卷調查法
通過對運動員(18人)和教練員(2人)發放20份調查問卷,并全部回收,回收率100%。
4.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統計軟件對所獲得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
二、結果與分析
(一)運動損傷部位統計
通過表1中數據發現,在中國男子乒乓球青年隊的18名運動員中,運動損傷主要出現在肩部、腰部、腕部、膝部、足部、肘部及其他部位。排在第一位的運動損傷部位是肩部,共出現10人次,占20%;排在第二位的運動損傷部位是腰部,共出現9人次,占18%;排在第三位的運動損傷部位是膝部和腕部,各出現7人次,分別占14%;排在第四位的運動損傷部位是足部,共出現6人次,占12%。這些結果也與前人的研究結果有相似之處[1][2][3],同時也反映出乒乓球項目的損傷特點較為集中且突出,應引起運動員、教練團隊及保障團隊重視。
(二)損傷部位致因分析
1.肩部損傷致因分析
肩部損傷主要包括肩袖損傷、肩撞擊綜合征、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以及肩關節周圍炎等[4]。致因分析首先從身體形態入手,在運動員運動生涯前期,身體素質訓練著重于胸肌力量練習,缺乏鍛煉上背部肌肉,造成胸前背后肌肉發育不平衡;長期的肌力不平衡使肩胛骨位置前移,繼而出現圓肩狀態,最終出現上交叉綜合征;其次在運動生涯前期,為了使運動員技術動作定型,主要以基本技術為主,重復練習致使身體局部負擔過重而受傷;最后是思想上不夠重視,對準備活動、拉伸放松以及關節養護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
2.腰部損傷致因分析
腰部損傷主要包括項背筋膜炎、急性腰扭傷、慢性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以及骶髂關節損傷等。致因分析先從動作模式不正確入手,運動員在完成一次擊球的過程中,應通過依靠腳、腿、髖部、腰腹、肩、手臂、肘部、手腕等動力鏈來加速傳導力.但在實際完成過程中造成動力鏈缺失,屏蔽下肢發力,過度依靠轉腰來完成擊球,此外乒乓球項目本身存在單側發力這一特點,腰腹部左右側肌力不平衡;其次在訓練和比賽過程時需要人體始終保持上體前傾,腰骶部肌肉始終保持緊張狀態,導致局部疲勞,且不注意腰骶部的放松和恢復;再者準備活動不夠認真,未能激活核心區內深層穩定肌,從而降低腰椎穩定性[2]。
3.膝部損傷致因分析
膝部損傷主要包括前交叉韌帶損傷、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膝關節性滑膜炎、髕股關節疼痛綜合征、膝關節末端病以及膝關節外側摩擦綜合征等[4]。致因分析先從腿部肌力入手,大腿的外展肌群和內收肌群存在明顯的肌力不平衡,外展肌群強于內側肌群,膝關節還要處于半屈曲位,增加損傷風險;其次由于球的變化多,需要膝關節在半屈曲位不斷移動,股髕關節不斷摩擦關節內組織,增加受傷風險。
4.腕部、肘部損傷致因分析
腕部損傷主要包括腕部軟骨盤損傷和腕手部創傷性腱鞘炎,肘部損傷主要是肱骨外上髁炎。傷病多出現在運動員在反手位時的“擰”,在運動中不斷需要前臂和手腕反復旋前,橈尺遠側關節受到過度剪力,使局部壓力過大而造成損傷;此外橈腕關節構造上也決定了在反手“擰”時三角纖維軟骨的上下關節面因受力不平衡而發生損傷。
5.足部損傷致因分析
足部損傷主要包括跟骨挫傷等。乒乓球需要不斷通過下肢移動至合適的擊球點位置來完成擊球動作,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需要身體前傾,因此完全通過前腳掌的蹬轉來進行,以此下去足底筋膜不斷緊張,最后形成足底筋膜炎,繼而出現足跟著力處疼痛、跛行等情況。
三、預防乒乓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的建議
(一)提高運動員的思想認知
訓練活動的主體是運動員,教練員以及其他保障團隊都是客體,只有從主體上入手才能保障事物從根本上發生質變,要不斷引導運動員提高思想認識,這種引導不單是從乒乓球項目提高認知,更是從球員運動生涯長期發展上提高認知,擺脫迷茫堅定初心,為自身的乒乓球生涯發展提升更高的目標;其次提高運動員的自我保護意識,定期定時監測運動員的生理指標,做到盡早發現,盡早治療。
(二)提高運動員對體能訓練重視程度
無論是準備活動、體能訓練還是整理活動,都應該在教練員的指導下嚴格進行。首先改變以往準備活動不重視的情況,充分進行準備活動,克服惰性,激活機能,為專項訓練做好身體、心理上的準備;其次在身體訓練時,應按照教練要求提高對練習動作的精細化控制,注重神經系統對肌肉組織的控制能力,同時注重練習部位與呼吸系統的協調;此外教練員與運動員人數的不對等,造成的粗線條管理狀態無法避免,運動員要根據自身身體狀況及時與教練員進行溝通,對自己的短板進行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補課;最后提升對每次訓練課結束后的整理活動,只有訓練,沒有放松,必然降低神經對肌肉的控制能力,提高運動損傷的風險,整理活動不僅可以減少肌肉的酸痛和僵硬程度,還可以消除疲勞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環,對于預防損傷有積極意義。
(三)提高專項體能訓練的針對性
乒乓球項目本身存在單側發力的特點,身體左右側肌力存在差異,根據運動員所存在的短板以及專項需求,注重左右兼顧,協調平衡;此外還要注意身體前后側肌力的平衡,調整運動員的身體形態,解決上交叉綜合征、下交叉綜合征等其他問題;最后尤其注意下肢的快速蹬轉、核心區的穩定旋轉以及上肢的加速與制動。三者的高效結合,提升訓練質量和針對性。
參考文獻:
[1]華一中,葉鷹.江蘇省男隊乒乓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現狀與對策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4,32(04):92-96.
[2]尚清華,尚學東,魯智勇,李偉,張樂偉.中國優秀乒乓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特點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38(05):83-86.
[3]須曉東.優秀乒乓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J].體育科研,2005(03):108-110.
[4]廖遠朋.乒乓球運動常見損傷的預防及治療[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