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羽毛球訓練中需要不停地做啟動、急停,再次回位、起跳,以及全場的步伐練習移動,故運動者身體需要承受的負荷量相當大,進而對自身體能也會產生顯著的影響。本文以北方民族大學3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為期15周(每周3次)的干預實驗。主要測量訓練前后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和柔韌協調等指標的變化情況。課程前,對已測得的數據進行統計,15周后再次進行測試,了解變化的大小。
關鍵詞:羽毛球運動;大學生;體能
一、前言
通過對北方民族大學的學生體能素質進行研究,分析他們參加羽毛球活動前后體能素質的變化,根據分析的結果,提出相應的建議,為今后羽毛球運動在北方民族大學、甚至是寧夏各高校的廣泛開展做出貢獻,為如何更合理地通過羽毛球運動來提高學生的體能素質提供理論依據,從而加強學生體能素質的健康發展。
二、文獻研究綜述
對青少年身體素質的研究:陳玉忠認為,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中國應試教育思想的禁錮;現代化生活方式的改變;學校體育體制的影響等。有學者研究表示;不規律的飲食習慣;作息時間的混亂;應試教育思想的蔓延學校體育配套設施、經費、體育工作人員的缺乏等因素都是造成青少年體質下降的重要因素。
三、研究對象
把北方民族大學選上羽毛球課的30名學生與隨機抽取30名學生作為一個整體,分為實驗組30人(男生6人,女生24人),對照組30人(男生6人,女生24人),分析實驗前后體能素質的變化情況。
四、實驗結果與分析
(一)羽毛球運動前后學生力量素質的對比分析
1.上肢爆發力對比分析
羽毛球擊球動作要求短促、有力,長時間接受羽毛球訓練,規范地做揮拍練習,能否有效地增強上肢的爆發力。研究發現,通過羽毛球訓練,所有學生的上肢力量均得到有效的提升。男生擲羽毛球遠度平均增長0.7米,增長幅度為11.5%;女生擲羽毛球遠度平均增長0.4米,增長幅度為7.4%。
2.核心力量對比分析
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運動項目中,所有體育動作都是以中心肌群為核心的運動鏈,起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研究表明,仰臥起坐能夠間接反映出運動員的核心力量。實驗可得男生仰臥起坐平均增長3.3個,增長幅度為10.9%;女生仰臥起坐平均增長3.1個,增長幅度為11.6%。由此可見,羽毛球對于男女生的核心力量方面均有促進作用,且男、女生增長幅度不存在明顯的差異性。
(二)羽毛球運動前后學生速度素質的對比分析
羽毛球運動速度快,不僅能強身健體,而且還可以鍛煉人的反應力。通過實驗我們可以得出,學生在50米跑,測驗動作速度素質有一定的提高,男生平均增長0.2秒,女生平均增長0.1秒。羽毛球運動是世界上球速最快的球類項目,訓練期間大量地做急停急起,下蹲起跳等動作,能夠有效改善人體的速度素質,增強骨骼肌的耐久力與爆發力。
(三)羽毛球運動前后學生耐力素質的對比分析
耐力是指人體長時間運動的能力,即對抗疲勞的能力。耐力包括兩個方面,即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肺活量是心血管耐力的一種體現,因此耐力與肺活量有一定的關系,但不是決定因素。本文通過測試訓練前后肺活量的變化,間接把握耐力素質的變化情況。在本次為期15周的羽毛球訓練之中,每次課為90分鐘,最高心率控制在180次/分左右。通過訓練,男女肺活量均有所提高,男生肺活量平均增長374.4毫升,增長幅度為15.2%;女生仰臥起坐平均增長179.4毫升,增長幅度為7.9%。由此可見,羽毛球對于男女生的肺活量方面均有促進作用,且男、女生增長幅度不存在明顯的差異性。
(四)羽毛球運動前后學生靈敏素質的對比分析
靈敏素質是指人體在各種突然變化的條件下,能夠迅速、準確、協調、靈活地完成動作的能力。本文采用測量訓練前后神經系統的反應速度來間接代表靈敏素質的變化,反應速度的測量是運用FYS電子反應時測試儀,測試可得,男生平均增長0.4秒,女生平均增長0.3秒。
(五)羽毛球運動前后學生柔韌素質的對比分析
在羽毛球訓練中,轉身擊球與后仰擊球是十分常見的技術動作,要求背弓充分伸展,這就需要運動員的腰腹以及大腿具有很好的柔韌性,才能準確地完成動作。通過本次實驗可以發現,男生增幅為11.2%,沒有達到顯著水平。女生雖然在訓練前,整體水平低于男生,但增幅較大,達到了1.9厘米。綜上所述,這一時期女生柔韌素質的可塑性要高于男生。
(六)羽毛球運動前后學生協調素質的對比分析
羽毛球運動中,協調能力是指機體不同系統、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協同配合完成的某一動作或技戰術活動的能力。是羽毛球運動員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的綜合體現。跳繩是檢驗協調素質的一種方式。通過測試可以發現,男生提高了17.4%,女生提高了17.2%,存在較為顯著的影響。羽毛球訓練的時間越長,核心力量越能得到充分的鍛煉,神經對肢體的支配能力也就越強。
參考文獻:
[1]陳玉忠.關于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的若干社會學思考[J].中國體育科技,2007,43(6):83-90.
[2]田麥久等.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姚巧泉.淺談羽毛球的體能訓練[J].中國體育科技,2010(6):294.
[4]岳才亞.高校高水平羽毛球訓練探討[J].網友世界,2013.
[5]周曉梅.高校羽毛球教學現狀及應對策略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
作者簡介:李惠涵(1997-),男,山東濟寧人,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