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濤

摘要:本文主要選取某市社區年齡在55-65歲范圍內的60名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甲組與乙組各30人,乙組人員先進行1個月網球基礎動作訓練,之后進行為期6個月、每周三次、每次90分鐘的網球專項訓練,甲組人員則保持原來生活狀態。通過實驗對比后,結果顯示乙組人員在徑向運動、上下運動、旋轉運動及左右運動、視覺角度判斷率方面,相較于未進行網球運動的老年人提升效果顯著。表明適當的網球運動對于提升老年人視運動知覺有效性較強。
關鍵詞:網球運動;老年人;視運動知覺;影響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醫療水平逐漸提高,我國平均人口預期壽命也隨之增加。由于我國正處于發展中時期,社會福利與醫療水平仍有所不足,在保障老年人醫療健康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尤其是老年人在年齡增長下,生理機能也逐漸衰退,控制動作機能能力降低,視覺能力不斷下降,在生活中增加了跌倒風險,為社會與家庭增加了壓力。所以,應當推動老年人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尤其是網球運動,通過鍛煉改善其自身健康,提高老年人視知覺運動能力。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主要在某市社區進行人員篩選,選擇年齡在55-65歲之間與測試條件相符的共60名老年人,實驗對象均沒有網球基礎。其中,55-60歲老人共有36人,男22人,平均身高(1.73±2.63)米,女14人,平均身高(1.58±3.04)米;61-65歲老人有24人,男12人,平均身高(1.72±2.52)米,女12人,平均身高(1.57±3.29)米。
(二)研究方法
1.實驗安排
(1)試驗準備
試驗中將受試者分為甲組與乙組,甲組無體育鍛煉習慣,每周均為自由活動。乙組則進行指導訓練,受試者接受每周3次,每次2小時,為期一個月的網球基本動作訓練,邀請網球中心知名教練擔任受試者教練,其作為一級教練員,擁有8年教練員工作經歷,可培養優秀網球運動員。當老年人掌握基本動作后,則開始正式練習,保持6個月練習時間,每周練習3次,每次90分鐘,在前15分鐘進行熱身活動與準備工作,中間60分鐘鍛煉網球,后15分鐘整理。在整體實驗中,練習時間較為固定,練習中結合個人情況適當增加技術難度,避免超負荷訓練,做到以舒適為主,順其自然。控制老年人在體育運動中心率在110-120次/min內,保證其身體健康。實驗地點受到實驗條件與規模限制,選擇網球俱樂部作為試驗地點。
(2)試驗過程
在運動過程中,遵循科學體育建設原則,盡量將不利影響減少。對于老年人而言,網球運動固然良好,但也需要注意不能造成運動損傷。因此,在試驗過程中,要求老年人做好熱身運動,對于腰部、手腕、胸部、腳踝等關節韌帶加強鍛煉,并且控制鍛煉時間與強度,避免一天出現運動過量問題。在鍛煉過程中,采取雙打模式,減少大范圍突然爆發用力與調動奔跑的情況,提高雙方配合度與場地利用率[1]。并且,對于不同年齡、身體素質、性別、運動史及健康情況的老年人,為其制定針對性網球運動強度與實踐,通過結伴、結群鍛煉方式,有助于老年人互相關照,加強溝通。同時,關注老年人運動中的心態矯正,樹立“健康第一”思想,以免由于對立爭執或比賽判罰引起身心不適。在完成鍛煉后,還需要做好放松活動,以避免老年人出現肌肉僵硬或疲勞問題,全面保障老年人運動健康。
2.測試指標
(1)隱含運動知覺
使用Fred經典表征動量范式測試[2],在實驗過程中一次先后展現1個探測矩陣與3個誘導矩形。矩形隱含旋轉運動,稱其為誘導刺激,而第三個誘導刺激則是記憶靶刺激,第四個矩形為探測刺激。在實驗過程中,探測記憶靶刺激與探測刺激位置是否一致。探測刺激主要可分為三種,一是沿著隱含運動方向相較于靶刺激位置較為超前,二是和靶刺激處于相同位置,三是沿著隱含運動方向相較于靶刺激較為落后。被試者如若擁有較強超強運動知覺能力,則傾向于沿著運動方向較為超前的探測刺激作為靶刺激相同位置。
在測試過程中,選用靜態刺激材料單一幾何圖形,在每幀圖片中改變單一矩形出現位置,通過誘導運動形式呈現,先查看被試者第三與第四個矩形位置是否一致。
(2)真實運動知覺
使用經典隨機點陣范式測試運動連貫性,在點陣中信號按照一定比例沿某方向連貫運動,噪音點為隨機無序運動,依次進行四個方向測試,每個方向為五個維度,共有維度20個,每個維度內路徑約為100個,時間是2min,實驗為40min[3]。測試順序要求被試者按鍵對隨機點陣可能連貫運動發生方向進行判斷,判斷正確則一致運動信號點降低,相反則增加。
在測試過程中,設置類型不同的四個運動點陣,在一定連貫性運動中,進行水平向左或向右移動,點的密度是16.7點/(度·s),實驗中先展現0.7s注視點為提示,之后呈現時間是1s刺激,循環往復,每種運動共有100個一致性運動,要求被試者判斷點陣一致性。
3.統計學處理
選SPSS24.0進行計算,計量資料用(x±s)表示,t檢驗,P<0.05提示比較有統計學差異。
二、結果與分析
(一)真實運動知覺
經過實驗后,通過對兩組各30名老年人徑向運動、上下運動、旋轉運動及左右運動這幾點閾值進行對比分析,表明乙組老年人運動知覺顯著高于甲組(P<0.05),見表1。
(二)隱含運動知覺
經過實驗后,通過對兩組各30名老年人-4°、-2°、0°、2°、4°的角度判斷率進行實驗前后對比分析,表明乙組老年人判斷率顯著提高(P<0.05),甲組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三、討論
網球作為一種較為高壓的運動,擊球動作優美,運動環境高雅文明,每次成功打擊后均可為參與者帶來成功的喜悅感。在現代生活下,網球運動作為重要健身手段,不僅可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實現智力發展,還具有其獨特作用,可改善人的視運動知覺能力,在運動過程中,要求參與者判斷網球落腳點,腳下不斷移動,適時用手臂拍球揮動,方能完成動作,所以要求參與者具有良好視運動知覺能力。在長期進行網球運動鍛煉下,可有效提高老年人視運動知覺能力,達到良好改善效果[4]。由此可以了解,網球運動存在獨特性,對于參與者帶來的感受與影響難以通過其他運動替代,對于老年人意義重大。
而我國在界定老年人方面主要分為兩部分,老年前期為45-59歲,老年期為60-69歲。以社會角色轉變而言,男性55歲以上為老年人,女性45歲以上為老年人。隨著老年人年齡增加,其身體機能會產生一定變化,腰圍增大、身高降低為常見變化,且由于生活方式轉變,減少了老年人體力活動,各項身體指標為衰退狀態,尤其是老年人視運動知覺下降明顯,對于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5]。體育運動則可有效提高老年人身體素質,屬于投入小、回報大的一種鍛煉方法,各國學者加強了對老年人體育運動的關注。網球相較于其他運動,活動范圍大、場地開闊,可自我控制運動量,不易受傷,在老年人運動中受到廣泛歡迎。為了推動老年人均參與到網球運動中,本次主要研究網球運動對老年人視運動知覺能力影響。結果表明,在網球運動中通過視知覺訓練和注意訓練可有效改善老年人視覺能力,在徑向運動、上下運動、旋轉運動及左右運動,相較于未經過網球運動的老年人提升效果顯著。表明老年人在適當網球運動后對于提升視運動知覺有效性較強。
四、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老年人年齡的提升,其視力逐漸衰退,對于其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而經過適當網球運動后,可提高老年人視知覺能力,還能調節老年人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為其提供更多交往機會,顯著提高了老年人生活水平。為此,可通過社會宣傳方式加強網球運動推廣,全面提高老年人視運動知覺能力,建議政府應當對老年人視運動知覺能力高度重視,我國現階段已經邁入老齡化時期,關注老年人身體健康已經成為黨與地方政府的重要事情,建議政府通過多樣化方式,提高老年人體育鍛煉參與度。如各大醫院開設有關老年人運動的窗口、開設老年人運動學校、媒體關注老年人鍛煉信息等,增進彼此交往,互相了解,以構建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洪海瀟,張煜.網球運動對老年人視運動知覺能力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24):6007–6009.
[2]董蕊.靜態藝術中的動態知覺:基于表征動量的解釋[J].人類工效學,2016,22(3):83–86.
[3]梁祎明,張忠秋,章建成.運動空間知覺的影響因素及其信息加工特征[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8,35(03):354–360.
[4]朱建明,王興,林文弢.國際運動療法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研究的熱點與動態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8,30(01):88–96.
[5]陳德志,鄧紅.網球運動對中老年女性心腦血管功能影響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7,37(04):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