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啟超
摘要:采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從傳球技術特征及傳球網絡特征,對第21屆足球世界杯冠軍法國隊的傳球表現進行分析,探尋其傳球特征與規律。研究結果表明:中短距離的傳球是第21屆世界杯足球賽法國隊傳球進攻戰術執行的主要傳球方式,中場是法國隊的戰術組織進攻的主要區域,球員間傳球聯系密切,整體性傳球特征明顯,球隊在比賽中的小團體局部配合效率高,傳球核心邊緣化結構合理。
關鍵詞:世界杯;傳球;社會網絡分析
足球是一項廣受歡迎的運動,也是在全球體育賽事中最具影響力的運動之一,世界杯是知名度最高的足球賽事,世界杯冠軍更是最強實力和最先進的技戰術打法的象征。近年來,為了球隊獲得競爭優勢并在當地比賽和國際比賽中取得成功,數據分析在足球領域的應用出現了巨大的增長,其中,傳球表現在比賽分析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在足球比賽中,傳球對進攻作用巨大,是實現主動進攻戰術策略的不可缺少的技戰術手段之一[1],球隊的整體戰術、進攻特點、重點進攻策略通過傳球可以體現[2]。李博等[3]認為在足球比賽中,球員之間的傳球將球員相互串聯,產生關系,形成傳球網絡,在球場上的傳球網絡中,球員相當于社會網絡中的“節點”,而兩名球員間的成功傳球相當于社會網絡中的“關系”。球員之間的傳球就形成了足球場上的傳球網絡,傳球網絡與社會網絡具有相同的結構,因此可以通過分析球員的傳球來檢驗球隊球員之間的關系及技戰術特征,國外的多個實證研究也建議通過社會網絡分析方法來驗證足球運動員之間的復雜人際互動,特別是使用隊友之間完成的傳球[4-5]。因此本文擬通過社會網絡分析法對第21屆足球世界杯冠軍法國隊的傳球表現進行分析,探尋其傳球特征與規律,通過這些信息為教練提供關于冠軍球隊傳球組織進攻的相關信息,為足球教練分析比賽提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第21屆足球世界杯冠軍法國隊的傳球為研究對象,數據來源于國際足聯官方網站的賽后統計報告(https://www.fifa.com)。
(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依據論文的研究主題,利用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Web of science(http://www.webofknowledge.com/)等學術網站搜集相關文獻資料,結合本論文的研究主題選取、下載有關的文獻資料,為后文研究的打下基礎。
社會網絡分析法:通過Ucinet6.4軟件對法國隊在第21屆世界杯的7場比賽傳球數據從社會網絡角度進行分析,從傳球網絡密度、傳球集聚系數、核心-邊緣三個層次進行定量分析。
數理統計法:使用Excel、SPSS等統計軟件對收集到的傳球技術指標數據進行相應的歸納、整理與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傳球技術特征
傳球方式可根據傳球的距離將其分為長傳、短傳、中傳三種類型,第21屆世界杯足球賽法國隊的場均長傳球次數為59次,低于對手的60次,場均成功長傳球次數為40次,高于對手的35次,長傳球成功率高于對手,長傳球距離較長,傳接球難度較高,長傳球的成功率及效率高顯現為球隊實力更強,更加善于制造進球機會及威脅性傳球[6];場均中傳球次數為255次,低于對手的292次;短傳球次數為121次,高于對手的114次;場均總傳球次數為436次,低于對手的467次,場均傳球成功率為82%,高于對手的81%。在傳球方式的選擇上,長傳球占比與對手均為14%,中傳球占比58%,低于對手的61%,短傳球占比為28%,高于對手的24%。可以看出法國隊在本屆世界杯中在傳球次數上與對手相比并不占據優勢,在傳球成功率上略高于對手。在傳球方式的選擇上中傳球為主要的傳球方式,短傳球次之,長傳球次數最少,中短距離的傳球是法國隊傳球進攻戰術執行的核心方式。
不同區域的控球對比賽的進程和最終比賽結果影響重大,越靠近對方球門區域的傳控球,進攻威脅性越高。研究表明,在第21屆世界杯中,球隊在中場的傳控球時間及次數越高,每場所取得的射門次數及射正次數越高,而由于在前場傳控球,與對方的球門距離更近,威脅性更高,因此,球隊在前場的控球越高,每場所取得的射門次數及射正次數也越高[7]。法國隊傳控球均值最高的區域為中場,54%的傳球發生在中場,高于對手的52%,26%的傳球發生在后場,20%的傳球發生在前場,可以看出中場是法國隊的戰術組織進攻的主要區域,通過中場球員的有效傳球組織,以實現整體戰術意圖。
(二)傳球網絡特征
社會網絡分析中網絡密度是指在網絡中實際存在的連線數與可能存在的最多連線數之比,網絡密度常被用來衡量網絡成員之間聯系的疏密程度,在傳球網絡中可用來度量球隊整體傳球互動情況。傳球網絡密度值在0-1之間,密度值越高,球員間傳球聯系越密切,整體傳球性越好。法國隊在第21屆世界杯中場均傳球密度為0.77,密度值較高,整體傳球較密切,有研究表明,球隊的傳球網絡密度值越高,可能會對球隊績效產生更好的結果[8],而法國隊在第二十屆世界杯中保持不敗也可以驗證此觀點,較高的網絡密度對于球隊是有益的,可以增強球隊球員整體的相互依賴性合作。
社會網絡分析中集聚系數表示的是網絡中節點的鄰點之間也互為鄰點的比例,代表局部子群小集團的配合高效程度,指網絡中節點傾向于聚集在一起的程度。在傳球網絡中體現出球隊少數球員形成的小團體配合效率,可以評估其小團體傳球質量高低[9]。法國隊在第21屆世界杯中平均集聚系數為0.7,平均集聚系數值較高,可以看出球隊在比賽中的小團體局部配合效率高。
社會網絡分析中的核心-邊緣分析可以把傳球網絡中的球員分為核心球員群和邊緣球員群,其中,核心球員通過傳球可將其他球員聯系起來,如邊緣球員之間傳球稀疏,但是通過核心球員可將邊緣球員與其他球員間的傳球串聯起來。一般大多數核心球員均為中場球員,中場球員傳控能力較強,可將后場的傳球更高效率的組織傳至前場。法國隊在第21屆世界杯足球賽中,前場、中場、后場均有多位核心球員,核心球員集群分布在球場各個戰術位置,其中,守門員在每場比賽中均為核心傳球球員,發揮著重要的傳球組織作用,法國隊不是僅僅依靠中場核心球員,淡化球隊對于核心位置的核心球員依賴,多個位置的多名球員傳球組織能力強。如7號、10號、14號為前場核心群,6號、13號為中場核心群,1號、2號、4號、5號為后場核心群,前場、中場、后場三條線均分布有傳球組織能力強的球員,使得法國隊前中后場的傳球能夠有效串聯,將邊緣球員與核心球員有效串聯,提高球隊傳球多變性,傳球路線更加豐富多變,核心-邊緣化結構非常合理,能夠制造更多的威脅性傳球。
三、結論
1.中短距離的傳球是第21屆世界杯足球賽法國隊傳球進攻戰術執行的主要傳球方式。
2.中場是法國隊的戰術組織進攻的主要區域,通過中場球員的有效傳球組織,以實現整體進攻戰術。
3.法國隊的場均傳球密度值相對較高,球員間的傳球聯系較為密切,整體性傳球特征明顯,平均集聚系數較高,球員在比賽中的小團體局部配合效率高。
4.傳球核心邊緣化結構合理,前場、中場、后場三條線均分布有多名傳球組織能力較強的球員,使得法國隊前中后場的傳球能夠有效串聯,傳球路線更加豐富多變,能夠制造更多的威脅性傳球。
參考文獻
[1]沈傳茂.體育競賽中的勝負因素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35(5):111–112.
[2]曹衛華.基于社會網絡分析的西班牙Tiki-Taka戰術打法的傳控特征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9,45(4),65–72.
[3]李博,王雷.社會網絡分析法研究足球比賽傳球表現的可行性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40(8):112–119.
[4]Clemente F M,Silva F,Martins F M L,et al.Performance Analysis Tool for network analysis on team sports:A case study of FIFA Soccer World Cup 2014[J].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Part P:Journal of Sport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16,230(3),158–170.
[5]Grund T U.Network structure and team performance:The case of English Premier League soccer teams[J].Social Networks,2012,34(4):682–690
[6]李晨峰,張曉琳.中國國家隊科研現狀及發展討論[J].中國體育科技,2009(03):3–7.
[7]康金明,張碩宗.第21屆足球世界杯不同區域控球率與射門指標的相關性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9,2(08):50–58+2.
[8]Sparrowe R T,Liden R C,Wayne S J,et al.Social network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44(2):316–325.
[9]曹雪薇,李小天,付穎瑤,等.基于復雜網絡方法的中超聯賽主客場對球隊運動表現的影響研究[J].體育科研,2019,40(04):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