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來
摘要:本文通過文獻內容分析法,回顧分析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歷程、現狀與問題,從中發現運動人體科學有著巨大產業化潛力,政策與市場雙重有利條件下,擁有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知識的人員應當助力完善健身休閑、體育培訓、競賽表演等產業鏈。
關鍵詞:體育產業;全民健身;發展;運動人體科學
一、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歷程
(一)我國體育產業的雛形形成
我國在早年間并沒有形成如今語義下的“體育產業”,而直到1980年中國體育產業才剛剛開始正式開始形成雛形:我國的體育部門在運營發展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開展一系列的體育營收活動,中國體育產業就是以這樣偶然、非政策引導的體育創收活動為開端而發展。
從1992年至1994年,中國體育產業借由黨的十四大召開的契機,在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后,由全國體委牽頭,正式提出了體育產業的第一條基本路線“面向市場,走向市場,以產業化為方向”,而緊隨其后的足球商業化職業化改革則是體育產業初步形成的重要標志。
(二)我國體育產業在探索中發展
體育產業在我國正式被提出、形成后,便進入了發展的探索期。《體育產業發展綱要1995-2010年》一文件提出,要在十五年內,建立一套適合國情,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體育產業架構模式(1),以此為綱領向前發展。
2000年12月,國家體育總局在分析了當時體育發展與改革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后,出臺了《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目標將體育產業作為國內新的經濟增長點。(2)
而2010年,由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由金融機構扶持,促進體育產業多樣化發展。(3)從提出綱領到正式被國家點名扶持,中國體育產業經歷了穩步發展的15年。
(三)我國體育產業在政策扶持下蓬勃生長
雖然在1995—2010年的15年間,我國十分重視體育產業的發展,但由于經驗不足,初期的時間僅是在探尋規律、尋找出路,而在2014年,我國體育產業在總結出的經驗道路上,以《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為起點,將全民健身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由此開啟了體育產業的新時代。
兩年后發布的《關于印發促進消費帶動轉型升級行動方案的通知》《國家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在現有發展的基礎上,提出進行結構優化改革,并加大產業規模,使其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與增長點,一時間體育產業成為了國內新興朝陽產業(4)。
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重新總結了新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之后,2019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積極響應其號召,提出要使體育成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要加快體育產業建設以滿足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需求。(5)從2014年開始國家政策不斷出臺,促進了中國體育產業迅速進入“快車道”,緊隨國家發展速度而蓬勃發展。
從1980—1994年的初期雛形形成,再到1995—2010年國家正式認可體育產業并逐步發力,最終從2014至今,體育產業達到了從所未有的國家戰略高度,經過了近40年發展,我國體育產業不斷調整升級,逐步形成了符合國情的產業體系。
二、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現狀
(一)體育產業政策密集出臺
近年來,由于國民對于體育的熱情逐漸升高,特別是對于馬拉松賽事、體育休閑旅游、體育小鎮等等熱門內容,國家高度重視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來扶持產業發展,激勵各體育機構、公司提供優質服務,促進相關體育產業良性發展。
(二)體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
通過長期的探索發展,我國體育產業的結構基本組成包括有:體育賽事、體育休閑娛樂、體育技術指導與培訓、體育旅游、體育設備開發、體育場館運營。而在進入互聯網時代后,“互聯網+”為體育產業的全面賦能,圍繞體育用品、體育傳媒、體育社交、體育場館、體育電商、體育培訓等多種業態結構進行有機結合,在優化體育產業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速了體育產業服務體系的細分與升級,并初步形成了互聯網+體育產業生態圈。
(三)體育消費需求不斷提升
根據《中國體育消費市場綜合分析》的數據顯示,我國體育消費市場規模與人均體育消費水平已經分別由2015年的4760.1億元與1193元上升到2018年的9467.3億元與2264元,增長率分別為98.9%與89.8%,同時人們的體育消費方式也開始由實物型消費向服務型與體驗型方向延伸。由此可見,隨著國內體育產業鏈條的細分,人們對于體育消費的認知度與忠誠度也明顯提升,其體育消費需求也開始趨于多元化。
三、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一)法律政策不足以支撐、保護體育產業的發展
在法律制定方面,199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是我國最基本的體育法律文件,也是我國體育產業及各項體育事業發展的根本依據。(6)雖然2016年國家相關部門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進行了部分修正:“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為公民參加社會體育活動創造必要的條件,支持、扶助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僅有較為宏觀的論述作為體育產業的法律法規,導致體育產業的發展缺乏強有力的政策體系支撐。其次,在法律制度建設方面,由于現代化體育產業體系的發展與變革,當前的法律制度仍不完善,其中以體育賽事轉播權為代表的新時代體育產業新物缺乏配套的法律制度保障。
(二)產業資源供給缺口大
隨著人們對于體育消費的需求提升,馬拉松賽事、體育旅游線路、體育休閑小鎮等體育產業新載體深受人們的喜愛,然而由于體育產業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我國在群眾體育賽事、休閑旅游基地等體育產業資源方面的供給數量依然顯得微不足道。
國家體育總局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表明,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地理環境位置等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的體育場地依然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數量占比43.29%,面積占比48.13%)與城鎮地區(數量占比58.61%,面積占比68.61%)。
目前我國體育產業領域嚴重缺乏專業的體育人才,其中既懂體育產業又懂商業運營的復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市場規模不斷擴張、消費需求不斷擴大的同時人才資源匱乏,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四、運動人體科學產業化的機遇
(一)運動人體科學研究方向與政策方向相符
運動人體科學研究熱點包括了運動與老齡化、體力活動與健康、兒童研究、骨健康、風險評估、體力活動不足等(7),其核心在于運動促進健康。而恰好國家多次出臺政策引導人民參與鍛煉、強健體魄、建設體育強國。擁有專業知識的運動人體科學研究人員可以充分發揮作用,為全民健身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二)運動人體科學能滿足多種市場需求
體育產業的本質產品是體育運動,無論是競技體育賽事,或是體育培訓,其根本上都離不開運動科學的支撐,在提高產品本身—體育運動本身的水平之后,圍繞其展開的多種商業形式便能蓬勃發展。而在全民體育消費愈發增長,體育產業需求不斷上升的良好大環境下,更多的人愿意為優質的體育運動產品消費,提升體育運動產品的質量離不開背后運動人體科學的支持。
五、運動人體科學產業化的方向
(一)面向全民健身領域的新消費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健康的訴求不斷增加,而擁有專業運動科學健康知識的運動人體科學從業者,應當聚焦于廣大人民的健康訴求,提供養生、休閑、運動鍛煉處方等方面的產品,滿足人民對于身體健康的新消費需求。同時可以向上下游延伸,打造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閉環。
(二)面向競賽表演業的新供給
體育賽事是體育產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其產品本身——賽事,其本質是運動員的高水平競爭,而運動人體科學的目標之一便是助力運動員獲得更好的運動表現,應當充分挖掘運動科學難題攻關的潛力,助力賽事有著更高水平的參賽選手,為賽事帶來更高的觀賞性,從供給端的角度促進體育賽事的發展。
(三)面向體育培訓的全產業鏈
為實現體育強國的目的,勢必要提升國民身體素質、體育技能水平,體育培訓正是達成此總目標的重要途徑,要逐步建立一套服務于體育培訓的上下游產業體系,在強化體育培訓產品本身的質量之外,開發優質場地資源,給予更高的體育市場開放程度,讓社會組織與市場主體共同促進產業發展,(8)而整套產業鏈的核心環節仍舊在于體育培訓,即教學課程的質量,而運動人體科學可以由質量的把控入手,一方面提供擁有良好知識、經驗的教練,另一方面利用專業知識與本專業的交叉特性,可以促進教練員等級體制的逐步完善,圍繞教學質量延伸出專注于裝備開發、智能場館等的上下游企業,為體育培訓構建良好的發展環境與完備的閉環產業鏈。
六、結語
我國體育競賽歷史較短,體育產業的與其他國家相比比較薄弱,我國體育產業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現已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國內體育市場逐步擴張,需求不斷增大,給予了體育專業人員許多發展機遇。運動人體科學是研究體育運動與人的機體的相互關系及其規律的學科,要改變當代體育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就應當在人才培養方面下功夫,培養出高素質的運動人體科學人才,來加快體育產業發展的進程。同時,體育產業的興起和蓬勃發展,也對體育自身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基礎、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極大地提升了體育自身發展的靈活性、積極性和主動性,為運動人體科學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注釋
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體育產業發展綱要(1995-2010).1995.
國家體育總局.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2000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2010
國家發改委.關于印發促進消費帶動轉型升級行動方案的通知.2016.4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2019
陳鋼.新時代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與推進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19(06):76-81.
王娟,王正珍.美國運動醫學會4大期刊及所關注的運動人體科學研究熱點[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7(08):54-59.
連可,吳然豐.基于全民健身政策的體育產業發展路徑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9):185-186.
參考文獻
[1]盧元鎮,郭云鵬,費琪,孔文清. 體育產業的基本理論問題研究[J].體育學刊,2001(01):41–44.
[2]林顯鵬,虞重干,楊越.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2006(02):3–9.
[3]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體育產業發展綱要(1995–2010).1995.
[4]國家體育總局.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2000
[5]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2010
[6]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2014
[7]國家發改委.關于印發促進消費帶動轉型升級行動方案的通知.2016.4
[8]國家體育總局.國家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5
[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2019
[10]陳鋼.新時代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與推進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19(06):76–81.
[11]王娟,王正珍.美國運動醫學會4大期刊及所關注的運動人體科學研究熱點[J].北京體育大學報,2014,37(08):54–59.
[12]連可,吳然豐.基于全民健身政策體育產業發展路徑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9):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