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摘要: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計劃,要求高校必須要加快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本文對武漢體育學院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過程中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實踐現狀、實踐平臺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調查。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研究對策:1)注重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2)建立健全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3)拓展創新創業形式的多樣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創新型體育藝術類人才,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推動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體育藝術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路徑研究
隨著我國創新創業的蓬勃發展,雙創教育已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體育院校聚焦國家戰略發展需要,積極探尋創新創業的發展與路徑,充分發揮創業的資源優勢,以改革的思路和創新的舉措,積極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近年來,面對體育藝術類專業招生火爆、發展迅猛之態勢,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面對現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修正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路徑,培養市場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構建體育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型教育模式勢在必行。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武漢體育學院藝術類專業(藝術學院)。
(二)研究方法
1.理論分析法:采用文獻資料法,梳理體育創新創業的相關理論;利用政策分析法,分析我國體育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取向。
2.訪問調查法:深入調查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現狀。
3.數理統計法:針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歸納與分析。
4.邏輯分析法:針對體育藝術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現狀,運用邏輯分析方法提出對策與建議。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OBE理念下的體育藝術類專業培養方案與課程設置現狀
學校以適應社會需求為導向,積極響應國家教育改革號召,培養體育應用型人才,通過以學生為中心,采用“OBE”成果導向教學形式,注重學習后的教學成效,有針對性地調整相關課程及人才培養方式。
以舞蹈表演專業為例,注重培養學生的終生學習能力,基本掌握舞蹈俱樂部、藝術學校等社會文化培訓機構的創辦于營銷策略,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在培養特色方面重點突出實踐特色,借助社會(藝術)實踐與專業實習的雙重平臺,促使學生將理論知識向實踐運用的轉化,并通過表演與競賽、理論講授與教學實踐等多種途徑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見表1)。
此外還設置了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包括社會(藝術)實踐,如田野調查、采風、展演、比賽、賽事服務、排練、寫作和教育教學實踐等,共計37個學分。
(二)體育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創業現狀調查
1.已畢業大學生創業情況調查
根據對我校就業部門的相關調查了解到藝術學院2016—2018屆畢業生自主創業情況,2016年自主創業人數4人,創業率為0.85%;2017年自主創業人數12人,創業率為2.96%;2018年自主創業人數12人,創業率為4.75%(見表2)。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2016年的創業率0.85%,隨后以逐年遞增式上漲,在2018年達到了4.75%。據教育部哲學社會發展報告項目《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我校體育藝術類專業除了2016屆自主創業率低于同期全國大學生創業率以外,2017、2018屆畢業生創業率均基本持平或略高于同期全國大學生水平。
2.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情況調查
筆者通過對學校相關職能部門的走訪調查,在年級輔導員的協助下對藝術學院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學生展開了深入地摸排清查,了解了在學生中有關自主創業的情況。藝術學院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總人數為14人,主要集中在大四年級,大二、大三年級人數較少。自主創業學生的男女比例為8:6,可見本專業學生不管男生還是女生都具有敢于開拓創新創業的精神。
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行業主要集中在舞蹈藝術培訓57%和文化傳媒公司14%。說明大部分自主創業的學生能夠充分利用本專業優勢,通過將自身專業特長和社會需求相結合,勇于開拓文化市場,在創業的道路上成功地邁出了第一步,這與我校藝術類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方向相契合(見圖1)。
在與學生的調查訪談中了解到,80%都是與朋友合作創業,個別為自己獨自創業。創業啟動經費大部分來自于家人的資助,少部分為個人貸款。雖然對于創業者最大的困難是缺乏資金,但卻只有不到20%的創業者是向銀行貸款的。他們并不清楚具體有哪些創業優惠政策,也沒有去主動了解。
在創業的過程中,他們缺乏社會經驗,想組建一支高效的團隊比較困難。因此,他們認為知識是創業的基礎,不能因為創業而影響學習。在校期間創業一定要平衡好學業和事業的關系,其中對學習時間和工作時間的科學管理十分重要。
3.體育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項目訓練現狀調查分析
創建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平臺為學生參與科研訓練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并為國家級的大型競賽做好了前期培育。藝術學院近年來也積極參與了創新創業項目的申報,從立項情況來看,國家級3項,省級7項,校級4項,由此也可以看出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三、藝術類專業雙創教育發展途徑分析
(一)加強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
在對藝術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調查過程中,不難看出大部分的學生缺少創新創業意識及實踐主動性,表現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甚至有學生認為在校期間自主創業幾乎不可能實現,他們認為創業會嚴重耽誤學習,此外,資金問題也是很大的阻礙,不想再讓父母為自己做更多的投入。
創新創業教育的順利展開,首先應在思想上給予充分的重視,提高對創新創業的認知,了解創新創業的重要性,轉變學生對創新創業的錯誤認識。不管是高校領導、老師還是高校大學生都需要提升自身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利用媒體和社會宣傳,加大創新創業的宣傳力度,積極宣講國家政策方針,黨的十八大明確了對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計劃的發展要求,更深一步地提出了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路徑;[1]主動宣教和創新創業相關的具體實施政策,包括從國家到地方政府及各大高校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一系列扶持計劃。
(二)建立健全的“雙創”教育體系
重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將雙創教育真正落實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提升創新創業在專業教育中的重要性,為創新創業發展制定明確的指導意見。
合理規劃課程配置,將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融入到日常教學實踐及教學評價體系中。將創業課程全面融入到課程安排中,提高創業基礎課程與專業指導課相互配合補充、融合滲透;堅持課程之間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為原則;加大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達到相關技術專業理論、創新創業知識和經營管理知識的深入結合[2]。利用課堂教學形式、實踐教學模式、實踐競賽方式、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創建校園文化等多元教學模式的教育與交流,[3]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教育,做到真正服務于學生,惠及于學生。
此外,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創業綜合能力。學校應為指導教師提供各種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可以邀請一些創新創業教學經驗豐富的專家來校內進行專業知識上的講授,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積極編寫創新創業教材,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創業指導服務。
(三)拓展創新創業形式的多樣化
為了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的參與度,學校應不斷開拓創業的途徑,整合現有和尋找新的創業資源,加強產學相結合,注重校內外創業相結合,豐富創新創業形式的多樣化。
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創建實踐、創業基地。發揮創業基地的孵化作用,可為學生提供創業信息資源共享與人才流動,加強對學生的理論培訓,對創業項目進行科學的數據分析,制定合理的創業方案,給予指導意見和法律咨詢。
廣泛地開展與校外創業結合的活動,主動尋找創新創業資源,提供創新創業的機會,并為創新創業項目給予重點扶持,創建優良的創新創業實踐交流平臺,進一步提升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
定期舉辦創新創業知識系列講座和主題論壇,邀請成功地創業人士或優秀畢業生向學生們分享創業歷程,傳授創業經驗,激發學生創業熱情。引用成功地創業案例,使學生們掌握創業技巧,具備創業素質,敢于勇于創業。
積極開設創新創業線上課程??舍槍π缘馗鶕陨淼呐d趣愛好和學習需求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能夠各取所需。讓學生們打開思維的框架去發現更多未知的新領域的東西,通過創新思維,創新教學方法,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學生慢慢形成創新型、批判性思維。
四、結語
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綜合人才是新時期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向,創新創業教育已納入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武漢體育學院體育藝術類專業經歷近20年的建設與發展,始終努力地探索和修正藝術類專業的辦學之路,重視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及建立創新意識,積極嘗試、勇于探索,培養學生勤于實踐、勇于創新的優秀品質。
然而,創新創業教育仍然還處于轉型期,在調查中發現,創新創業教育的不完善、知識結構的不系統、管理制度的缺失及師資隊伍薄弱等方面仍存在問題。因此,注重意識的培養;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改革措施,完善教育體系,開拓形式的多樣化,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綜合素質,培養多專多能的體育藝術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錢坤. 新時期體育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綜合體系的構建[J].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7(5):132–136.
[2]李勝恒. 社會需求導向下體育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現狀調查與分析——以百色學院為例[J].體育科技,2018(3):123–126.
[3]呂吉勇、劉宇飛. 基于社會需求視角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以哈爾濱體育學院運動科學與健康系為例[J]. 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5(4):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