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耘 白波
摘要: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背景下,各地政府把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作為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的重點任務,積極推動全民健康運動。本文運用文獻資料、訪談、數理統計等方法,對蘇州市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現狀及形式進行調查研究,分析政府購買形式對蘇州全民健身產生的推動作用,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蘇州市;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形式;對策
一、前言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經濟社會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在邁入小康社會進程中,健康生活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一項系統工程,而健身運動在其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2010年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全民健身,使之成為健康中國的重要內容。在《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指導下,全國各地積極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大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構建更加完備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強化于“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增強國民的體育意識和民眾的綜合體質。在全民健身活動開展中,作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新的組成部分--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在其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積極推動作用。上海、廣州、武漢等城市相繼開展了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這項實踐,給其它城市推廣提供了借鑒。筆者在查閱有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調查和分析了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在蘇州的發展狀況,對本市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模式、成效及不足之處進行探究,助力于蘇州市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更好地滿足公眾對多元化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
二、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機制成因
(一)政策驅動
為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實現供給側改革、簡政放權、拉動社會資本投資三大任務,在2013年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作出重要指示:推廣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為進一步落實會議精神,同年國務院又出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配套文件,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力度。2015年,文化部印發文件,就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提出指導意見,對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目的意義、購買內容、組織實施等提出明確指導。各級政府根據文件精神,結合本地實際,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實施推進。體育健身作為公共文化的組成部分成為政府購買領域之一。
(二)公共服務方式創新驅動
建設服務型政府,轉變政府原有職能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化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公共體育服務在以下幾方面,其一,改革地方體育協會與政府之間的關聯,從純屬依賴到完全脫離;其二,社會大眾對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要求,促使政府增加公共服務數量,提升服務質量。在有限的條件下,只有改變政府大包大攬的做法,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實施政府購買服務,才能做到公眾健身領域公共服務多樣化、個性化、專業化,使公眾得到滿意的公共服務,使政府更有效發揮職能作用。
(三)效率提升驅動
傳統公共服務體制是以政府機構直接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在社會需求不斷增加的背景下,現有機制使政府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效果受到制約,從供給量和供給結構上都無法適應多元化公共服務需求。傳統體制存在政府壟斷、缺乏競爭,服務成本較高、資源浪費、服務效率低等弊端。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方式,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調動各方積極參與,利用各種資源,降低服務成本,提升服務品質,提高市場滿意度。
三、蘇州市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舉措
(一)購買服務的宏觀支撐
在國家相關政策指導下,省政府在2013年和2014年相繼頒發和制定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和公共體育服務的文件和暫行辦法,為下屬各級政府開展工作提供了政策性操作指南。蘇州市歷來非常重視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積極響應并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及省政府關于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的文件精神,在短時間內制定了實施方案,從2016年開始了公共體育服務創新模式的嘗試。
(二)購買服務的內容
2016年,蘇州市政府正式啟動公共體育服務的購買工作,歷經4年多的發展,公共體育購買服務產生的良好效果推動了這一模式向前穩健的運行。政府購買從宏觀上可分四大類內容:大眾體育賽事舉辦類;賽事宣傳類;賽事保障類;體質健康指導類。公共服務購買項目從2016年47項、2017年59項、2018年的77項到2019年94項,增長幅度100%。資金投入從2016年518萬到2019年1100萬,增長幅度超過100%。
(三)購買方式
蘇州市根據制定的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實施草案推進政府購買。購買方式分為公開招標方式、談判方式及定向委托方式三種。政府采購金額15萬元標準以上的項目,按公開招標方式購買,如蘇州市路跑聯賽、蘇州市足球甲級聯賽、蘇州航空模型賽。政府采購金額15萬元標準以下的項目由政府部門自行確定采購方式并組織采購,采用談判方式及定向委托。小型賽事,媒體宣傳,全民健身系列大講堂等一般都采用談判方式。賽事期限較短、行業專業特殊的,如皮劃艇、馬術、定向越野等比賽項目,以委托的方式,交由有能力的社會力量承擔。
(四)購買成效
蘇州市政府歷經4年多的實踐,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工作在積極穩妥地推進。一是推動了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在購買服務的過程中,把一些原本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將交給社會力量承擔,政府行使管理和監督職責。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政府對從購買到實施過程及效果評價,進行全程組織監督,以實際行動履行了職能的轉變。二提升了公眾參與健身的積極性。政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購買的項目從2016年47項到2019年94項;資金投入從2016年520萬元到2019年1100萬元。項目種類吸引了各年齡、各層次體育愛好者參與,賽事水平不斷提高,賽事品牌效應不斷增強,推動了全民健身的普及。三是培育了一批體育組織。政府利用購買服務活動,調動社會組織的參與服務的積極性,推動了體育類社會組織的發展。根據統計,2016年蘇州市承接公共項目組織32家到2019年承接政府購買項目組織達到53家,為政府購買服務提供了內在支撐。
四、目前蘇州市政府購買體育服務存在的弊端
(一)購買服務供求不平衡
新的發展時期,健康與健身相融合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大眾對健身方式的選擇越來越多樣化,對公共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政府作為單一主體提供服務供給,即使想提供更多的高質量的公共服務,卻受自身力量所限,無法實現大眾期盼的結果。如能吸收社會資本共同參與,可使公眾得到更多的可選擇的滿意服務。因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是一種創新,推廣時間較短,購買服務種類有所局限,購買的項目依然集中在政府購買體育競賽,群眾性運動項目,賽事保障等方面,這些方面的購買還不能滿足公民的體育訴求。比如健身指導問題,鍛煉的場所問題,學校體育資源社會共享問題等,政府應考慮將其納入政府購買,擴充體育資源有效利用。
(二)購買主體之間存在權責不清
當前,體育社會組織規模偏小,力量偏弱,在政府購買服務選擇承接主體時,依然要靠體育協會承接政府購買的公共體育服務。原隸屬立掛靠于政府部門的體育協會,盡管前幾年就開始政企分開,管辦分離的改革,單位完成兩者全面劃分,依然受行政化體制化影響。政府部門根據需求,利用行政權力交由相關協會、俱樂部承辦。協會俱樂部在體育行政組織的監管下籌備相關活動。政府與體育協會的依附關系制約了其它社會組織參與購買的積極性,體育協會的自主性、獨立性受到限制,政府購買服務效果受到影響。
(三)體育社會組織承接力不足
由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非盈利性質的制約造成協會俱樂部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對政府經費資助依賴性較強,加之協會俱樂部自身宣傳力不足,故使其很難與贊助商進行合作,社會融資能力差。項目補貼和政府購買資金是非營利組織經費的主要來源,使得體育組織自我獨立發展能力較弱。在蘇州市政府購買公共體育過程中,大多采用非競爭性的方式購買公共體育服務。一些承接資質未達到標準的社會體育組織,仍被納入到承接主體的選擇范圍中承接服務。競爭機制的缺失,將導致服務質量的降低,政府購買服務品質將會受到損害。
(四)評估監督不到位
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是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一種創新的模式,解決問題需要積累經驗過程,政府的監督也是隨著職能轉變需要一個完善過程。當前存在事中的過程性監督和事后的評估性監督不規范。對于時間段覆蓋范圍小的公共體育服務的監管較為容易,對于聯賽、保障性服務等持續時間長、覆蓋范圍廣的公共體育服務監管,緊緊依靠政府內部行政部門的力量較為困難。政府購買中,服務過程和服務效果的評估是監督管理重要環節,在運作過程中,蘇州市政府的績效評估流程簡單,存在走過場的現象,評估缺乏科學系統的評價體系。
五、結論與對策
(一)結論
經過4年多的探索實踐,蘇州市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不斷成熟。在實踐中,政府政策不斷完善,政府職能不斷轉換,市場多元化體育需求不斷得到滿足。購買項目及購買金額穩步增長,品牌效應逐漸打造,社會體育組織數量不斷擴大。服務質量,服務效率不斷提升,公共體育服務性不斷增強。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滯待解決的問題。
(二)對策
(1)強化政府職能轉換意識
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創新在于向社會體育組織購買服務,培育多元公共體育服務的主體,職責由全面“掌控”轉變為“指導”,政府職能由管理轉向服務。政府需要轉變對社會組織等力量的認識,與其建立平等合作伙伴關系,加快由提供者逐漸向購買者、監督者職能的轉變。
(2)加大政府購買投入
加大政府購買投入,一方面可以擴大購買服務項目,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可以考慮將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納入政府購買范圍。另一方面,可以提升體育組織的發展壯大,幫助解決資金短缺,辦事困難的問題。培育一批具有獨立性、自主性、運作有序、行為規范的社會組織,為社會提供優質滿意的服務。
(3)強化政府購買服務的監督
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是一個復雜的多個環節相銜接的時間跨度比較長的過程。需要建立一個可監控、評估科學的體系。評價績效評價應遵循公正公平、公開透明、可行性、制度化的原則,完善調整評估指標。加強績效評估的標準化建設,確定流程各環節的評估指標和標準,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充分發揮其特長和優勢,使評估體系更加完善,促使政府和社會組織以更加審慎負責的態度進行公共體育服務供給。
參考文獻
[1]汪鋒.紹興市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現狀與對策研究[J].運動,2018,7:190.
[2]李成俊.襄陽市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現狀調查與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