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云飛 季春美
摘要:藝術體操是一項集藝術與體育于一體的綜合性運動。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以及邏輯歸納法等方法對藝術體操后備人才現狀進行研究,分析現階段藝術體操后備人才發展存在的問題,探索發展藝術體操的途徑和策略。研究結果表明:藝術體操運動對發展人體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具有重要的價值和作用;現階段藝術體操在群眾中普及性相對較差,藝術體操后期發展前景好,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學校是藝術體操后備人才選拔和培養的重要場所,應加大學校藝術體操培訓和選拔力度,通過宣傳、培訓、完善場館設施、藝術體操中融入多種元素等措施促進藝術體操的發展。
關鍵詞:藝術體操;后備人才;對策
藝術體操起源于歐洲,逐漸形成了塑造形體、培養氣質、發展體能的綜合性運動,在運動中可以將音樂和器械加入其中,使藝術與體育相結合,更增添了藝術體操的魅力,藝術體操自20世紀創立至今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歷史,雖然藝術體操在發展的過程中隨著訓練條件、運動場館以及規則的不管完善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不可否認,現階段藝術體操在群眾中的普及性不足,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方面的,有社會層面的原因,也存在自身發展路徑不清晰的原因,其中后備人才的培養對一項運動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后備人才的培養使更多的人群參與到藝術體操運動中,進而提升藝術體操在群眾中的影響力,發展藝術體操。
一、藝術體操相關概念以及在我國的發展歷程
藝術體操是在法國生理學家喬治·德邁尼、瑞士的音樂教師臺爾·克羅茲、德國的舞蹈教師拉班以及現代體操家博德和梅道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將多元素融入其中而形成的一種運動,在藝術體操運動的過程中以自然形體為基礎,在音樂的伴奏下完成各種動作,通過藝術體操提升身體健康,展現動作的美感與節奏,使藝術體操具有藝術性和競技性。藝術體操最初是只有女子參與的運動項目,但是隨著藝術體操運動的發展,很多男子也開始加入藝術體操運動中,男子進行藝術體操稱之為韻律操,男子一般不設球操和棒操,而是增設了棍操,男子在韻律操中表現的柔韌性也非常好。
藝術體操主要包括繩操、球操、圈操、帶操、棒操5項,在發展的過程中吸收了芭蕾舞、現代舞以及各種民間舞的精華,使藝術體操運動員不但具有女人柔和的氣質,更增添了女性的陽剛之氣,在這種背景下藝術體操在歐美國家逐漸興盛起來,成為了深受女性歡迎的運動項目。1962年藝術體操被確定為比賽項目,第二年舉辦第一屆世界藝術體操錦標賽,1984年藝術體操進入奧運會大家庭,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十九世紀體操傳入我國,最初藝術體操在我國開展和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參加比賽,這種目的性也使得藝術體操的學習與訓練主要在體校中進行,隨著藝術體操在我國的不斷發展,藝術體操課程逐漸在各個高校的體育院校中開展,但是中小學階段藝術體操的開展情況不是很好。
二、藝術體操后備人才培養的現狀
藝術體操在我國群眾中的發展與足球、籃球等項目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層面的原因,也存在學校發展方面的原因,而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藝術體操后備人才培養方式的缺陷。后備人才對于一項運動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現階段我國藝術體操后備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主要在五個方面:一是藝術體操后備人才大多是在體校中進行訓練和學習,這種培養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校藝術體操后備人才的選拔廣度。二是學校層面對于藝術體操后輩人的培養投入力度不足,制約著藝術體操后備人才的發展。三是社會層面對于藝術體操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年齡段相對教小的學生對藝術體操的認識不足,制約著學生興趣的發展。四是藝術體操在學校中展示的平臺不足,學校組織藝術體操比賽的數量相對較少,具有藝術體操才藝的學生很難有機會進行展示。五是學校中具備藝術體操專業素質的教師數量相對較少,大多數學校的藝術體操教師是非專項的。
總體而言,現階段藝術體操后備人才的培養相對不足,體教結合是藝術體操后期發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在學校中開展藝術體操課程的相對較少,這在很大程度上更加制約著藝術體操的發展,將藝術體操納入到學校體育教學中,通過在學校中對學生進行藝術體操相關技術動作的教學,發展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藝術體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藝術體操后備隊員選拔的廣度是藝術體操后期發展的最佳路徑。
三、藝術體操后備人才培養的對策
(一)增加師資力量,提升教師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教學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藝術體操在我國的發展歷程相對較短,這個因素導致藝術體操專業的教師數量相對較少,在學校中這種現象尤為明顯。由于藝術體操后備人才的選擇多是在學校中進行,學校中缺乏藝術體操專業教師導致學生對藝術體操的認識不足,學習的興趣差,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藝術體操后備人才的選拔。因此,提升藝術體操后備人才選拔的首要條件就是提升學校中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學校中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的途徑主要有四種:一是教師在教學之余通過文獻資料或者網絡視頻的形式進行藝術體操相關教學內容的學習,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二是不斷強化自身的運動技能,在運動技能的訓練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融合。三是與高水平藝術體操教師進行交流,在交流中解決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四是不斷進行反思,對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復盤,完善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在后期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二)體教結合,在學校中開展藝術體操教學
長期以來藝術體操后備人才主要是通過體校進行培養,由于體校中具有相對專業的教師,加之在學校教育中大多沒有開設藝術體操課程,導致藝術體操后備人才的選拔與培養方式相對較為單一,藝術體操后備人才儲備量不足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學生在學校中沒有進行藝術體操相關技術動作的學習,即使學生被選拔進入體校學習與訓練,學生的藝術體操功底也較差。另一方面學校沒有開設藝術體操課程導致學生對藝術體操的認識不足,學生興趣相對較差,選材過程中學生難以有興趣參加訓練。
體教結合是運動項目發展的最佳途徑,在學校中開展藝術體操項目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體教結合發展藝術體操運動的優勢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學校學生數量多,選材范圍廣。二是學校中進行藝術體操教學與訓練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學生欣賞美和鑒別美的能力。三是體教結合能夠避免學生單純進行運動技術的學習而忽略文化課學習的弊端,保證學生全面發展。
在學校中開展藝術體操教學與訓練需要注意的事項主要有三項:一是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依托藝術體操作為載體,提升學生的各種能力。二是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進行藝術體操教學中合理安排動作技能的學習進度,保證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年齡段相符合。三是注重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藝術體操教學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提升宣傳力度,在學校中營造良好的氛圍
宣傳是提升運動項目初期發展的最好途徑。通過在學校和社會中宣傳使更多的群體認識藝術體操,進而開始接觸藝術體操,甚至喜歡藝術體操,學生通過藝術體操訓練提升身體素質,緩解學業壓力。
藝術體操的宣傳可以通過三種途徑進行:一是通過在校園和社會中進行海報、刊板等方式的張貼,使更多的人群認識藝術體操。二是利用微信、微博等聊天工具進行藝術體操相關技術動作的講解,使大眾對藝術體操評分標準以及動作技術有進一步了解。三是進行藝術體操禮品的定制,例如:將印有藝術體操圖片的書簽、筆記本等學習用品作為獎品進行發放,達到在學生群體中更好的宣傳的目的。
在學校中營造良好的藝術體操的氛圍,能夠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藝術體操運動,提升藝術體操在學校中的參與率。在學校中營造藝術體操氛圍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定期組織比賽,使學生通過比賽更好的提升運動技能,發動更多學生參與藝術體操運動中。二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在課堂中掌握藝術體操相關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發展學生興趣。三是將學生藝術體操比賽的視頻通過學校大屏幕進行播放,學生在上學生和放學的過程中可以觀看,提升校園藝術體操的氛圍。
(四)增加藝術體操相關設施和設備的投入力度
藝術體操對比賽場館的要求相對較高,主要是在室內進行,然而很多學校運動場館不足,導致藝術體操難以開展,這是擺在面前最大的難題,因此,后期需要相應的主管部門增加對藝術體操場館的投入力度,滿足學生訓練和學習的需求。
學校中改善藝術體操場館設施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教育主管部門增加對場館設施的投入力度,多修建場館,在場館的設置上可以一館多用,使場館不僅適用于藝術體操的教學與訓練也可滿足其他運動項目的需求。二是資金比較緊張的學校可以通過在室外鋪設地毯的形式進行藝術體操教學,這種場地價格相對更便宜,更有利于在學校中推廣。
(五)組織藝術體操比賽,給學生展示的舞臺
比賽是運動最精彩的時刻,在比賽中將平時訓練的技術動作展示出來,給觀眾美的感受。定期在學校中進行藝術體操比賽對發展學校藝術體操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具有展示的舞臺,學生通過比賽提升自身的運動技能,在舞臺進行展示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及舞臺表現力。另一方面在比賽中吸引學生進行觀看,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能夠激發藝術體操學習的動力,促使更多的學生參與藝術體操的學習中。
學校中組織藝術體操比賽時間的設定可以穿插在運動會中,比賽隊伍可以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這種比賽形式能夠增加參與人群的數量,學生在比賽中為了班級榮譽而戰,通過比賽使學生運動技能、團結協作、溝通交流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結語
藝術體操對于發展個體綜合素質和能力具有重要的價值和作用,由于學校中大多沒有開設藝術體操課程,導致學生對藝術體操的認識不足,興趣沒有被開發,在進行選拔過程中數量有限,嚴重抑制著后備人才的選拔與培養。藝術體操的后期發展需要通過增加師資配備、體教結合、定期開展比賽、宣傳和營造良好的藝術體操氛圍等形式進行。藝術體操教師在教學之余也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提升自身藝術體操理論和技能,對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不斷反思,與學生共同提升藝術體操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舒思瑤.藝術體操項目育人文化內涵探析[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7.
[2]汪敏,高靜.社會學視角下對藝術體操文化傳承的教育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9,2(6):145–147.
[3]董瀟.我國全民健身操先行推廣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4.
[4]孫童.北京市藝術體操俱樂部運營管理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7.
[5]譚廣鑫.信息論視域下藝術對體育的映照:兼論奧林匹克的藝術元素[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12):15–21.
[6]于永慧.“全民健身”與“健康中國”的理論闡釋和政策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42(2):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