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勝強
摘要:本文研究嘗試把瑜伽運動與FMS測試結合起來,為FMS與大眾健身的研究和女大學生選擇合適的健身項目提供理論依據,有效的預防其身體疾病的發生。研究方法: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比較分析法、數理統計法、實驗法。結論:瑜伽練習能夠提高女大學生核心力量、關節靈活性與穩定性、靜態平衡能力、前庭功能和腰髖關節柔韌性,瑜伽練習對提高女大學生基本運動能力有顯著性作用且有利于降低女大學生在日常體育鍛煉中受運動損傷的風險。
關鍵詞:瑜伽;女大學生;FMS;基本運動能力
一、前言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推動發展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預防為主,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減少疾病發生變得尤為重要。目前世界各地對瑜伽的研究都在不斷增加,FMS作為一種新的功能評估和訓練的方法在國外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應用。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長沙市湖南財政經濟學院的120名女大學生。
(二)研究方法
1.實驗法
2.數理統計法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研究對象實驗前FMS測試各項分值的分析
1.過頂深蹲測試結果分析
平均分為2.11。深蹲動作的完成需要身體各個功能的完美配合,同時也是身體完成其他功能動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2.跨欄步動作測試結果分析
平均分為1.84。跨欄步測試可以檢測軀干的穩定性;雙髖在不對稱的情況下的靈活性與動態穩定性;雙腿作為支撐腿的穩定性以及作為邁步腿的靈活性。
3.直線弓步蹲動作測試結果分析
平均分為1.95。該測試可以檢測上下肢的平衡和互補的能力;髖、膝、踝在運動中保持穩定的能力;背闊肌、股直肌的柔韌性;軀干的動態穩定性。
4.肩部靈活性測試結果分析
平均分為2.48,得0分2人。完成標準動作,要求肩關節、胸椎和胸廓在上肢交互動作中能夠實現自然互補。充分展示肩胛骨和胸椎的最大活動范圍。
5.主動直膝抬腿測試結果分析
平均分為2.31.低于3分的測試者,其代償動作表現為兩腿無法自然伸直,在上抬過程中髖關節會有一側抬起,上身也會有代償性的抬起。
6.軀干俯撐動作穩定性功能測試結果分析
平均分為1.13,占比例77%。此項目檢測受試者核心軀干力量的強弱。
7.身體旋轉穩定性功能測試結果分析
平均分為1.91,得0分1人。在測試中,容易出現的代償動作是,身體搖晃,無法控制手臂和抬起腿的穩定及方向、塌腰。
FMS測試的7個動作滿分為21分,功能動作篩查得分≤14分視為不合格評分,測試結果表明FMS總分低于最低及格標準人有9人,約占%8,≥17有24人,約占20%。
(二)研究對象實驗后FMS測試各項分值的分析
深蹲平均分2.85,跨欄步2.46,直線弓步蹲2.67,肩部靈活性2.86,主動直膝抬腿2.90,軀干穩定俯臥撐1.75,身體旋轉穩定1.96,總分≤14有2人,約占2%,≥17有38人,約占32%。
(三)研究對象實驗前與實驗后FMS測試各項分值對比分析
過頂深蹲實驗前2.11±0.16,實驗后2.85±0.05,p值為0;跨欄步實驗前1.84±0.09,實驗后2.46±0.08,p值為0;直線弓步蹲實驗前1.95±0.14,實驗后2.67±0.11,p值為0;肩部靈活性實驗前2.48±0.18,實驗后2.86±0.14,p值為0.412;主動直膝抬腿實驗前2.31±0.10,實驗后2.90±0.09,p值為0;軀干穩定俯臥撐實驗前為1.13±0.06,實驗后1.75±0.06,p值為0;身體旋轉穩定實驗前1.91±0.05,實驗后1.96±0.03,p值為0.544。
(四)實驗前與實驗后FMS 測試總分情況
實驗前總分≤14有9人,實驗后2人,實驗前總分≥17有24人,實驗后38人。
實驗前后,實驗組的FMS總分成績提高非常明顯,通過t檢驗,得出P值小于0.01,說明通過瑜伽練習后,實驗組的FMS指標總分成績與實驗前相比較呈非常顯著性差異。
(五)瑜伽練習對女大學生身體基本運動能力的影響分析
1.過頂深蹲動作在進行瑜伽練習前平均值±標準差是2.11±0.16,瑜伽練習后平均值±標準差是2.85±0.05,得2分的人數和百分率上升,在平均值上有0.74的提高且P<0.01,說明瑜伽練習對提高受試者過頂深蹲動作模式有顯著的作用。
2.跨欄步動作在進行瑜伽練習前平均值1.84±0.09,瑜伽練習后平均值±標準差是2.46±0.08,瑜伽練習后受試者的跨步上欄動作模式平均得分提高了 0.62,P值小于0.01,呈非常顯著性差異。說明瑜伽練習對提高受試者跨欄步動作模式有顯著作用。
3.直線弓步蹲動作在進行瑜伽練習前平均值±標準差是1.95±0.14,瑜伽練習后平均值±標準差是2.67±0.11,瑜伽練習后受試者的直線弓步蹲動作模式平均得分提高了0.72分,P<0.01,呈非常顯著性差異。說明瑜伽練習對提高受試者直線弓步蹲動作模式有顯著作用。
4.肩部靈活性動作在進行瑜伽練習前平均值±標準差是2.48±0.18,瑜伽練習后平均值±標準差是2.86±0.14,雖然在平均值略有提高,但 P>0.05,沒有顯著差異。說明瑜伽練習對提高受試者肩部靈活性動作模式沒有顯著作用。
5.主動直膝抬腿動作在進行瑜伽練習前平均值±標準差是2.31±0.10,瑜伽練習后平均值±標準差是2.90±0.09,瑜伽練習后受試者的主動直膝抬腿動作模式平均得分提高了0.59,P<0.01,有顯著差異。說明瑜伽練習對中年女性的主動直膝抬腿動作模式有明顯的改善。
6.軀干穩定俯臥撐動作在進行瑜伽練習前平均值±標準差是1.13±0.06,瑜伽練習后平均值±標準差是1.75±0.06,瑜伽練習后受試者的俯臥撐動作模式平均得分提高了 0.62 分,P<0.01,有顯著性差異。說明瑜伽練習對中年女性的軀干穩定俯臥撐動作模式的薄弱環節有所改善。
7.身體旋轉穩定性在進行瑜伽練習前平均值±標準差是1.91±0.05,瑜伽練習后平均值±標準差是1.96±0.03,雖然在平均值略有提高的提高但 P>0.05,沒有顯著性差異。說明瑜伽練習對提高受試者身體旋轉穩定性動作模式沒有顯著作用。
8.通過對受試女大學生在實驗前后身體基本運動能力的7項指標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除肩部靈活性和軀干旋轉穩定功能外,實驗組的各項測試指標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說明瑜伽運動在提高女大學生身體基本運動能力方面有顯著影響。
9.通過實驗數據可以看出,測試前≤14分的人數由 9人減少到 2人百分比下降了6 個百分點,而≥17 分的人數明顯上升,根據上文的大量文獻顯示當 FMS 測試的總得分≥17 分時相對于≤14 分的運動損傷風險明顯降低。P 值小于0.01,呈非常顯著性差異。
四、結論
1.瑜伽練習對女大學生核心力量、關節靈活性與穩定性、靜態平衡能力、前庭功能和腰髖關節柔韌性有所提高,瑜伽練習對提高女大學生身體基本運動能力有顯著性作用。
2.瑜伽練習有利于降低女大學生在日常體育鍛煉中受運動損傷的風險。
參考文獻:
[1]孫莉莉.美國功能動作測試(FMS)概述[J].體育科研,2011,32 (5):29-32.
[2] Gray Cook.動作:功能動作訓練體系[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88-89.
[3]郭玉.淺析瑜伽對女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 (8):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