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聽雨 張淳
摘要:近年來,隨著全球一體化趨勢帶來的人口流動以及奧運會規模的不斷擴大,奧運會籌辦、舉行過程中出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頻率越來越高,已經從偶然發生轉變為常態化的頻發,為保障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順利舉辦,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顯得尤為必要。本文結合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特殊環境與風險管理理論,建立風險管理評估系統,以期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奧運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管理
2020年3月24日,受COVID-19疫情影響,國際奧委會正式宣布東京奧運會及殘奧運會將推遲至2020年以后。近年來,隨著全球一體化趨勢帶來的人口流動以及奧運會規模的不斷擴大,奧運會上出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頻率越來越高,已經從偶然發生演變為常態化的頻發,為保障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平穩籌備和順利舉辦,風險管理評估系統的建立和運用就變得十分必要。
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風險管理,就是指通過對相關信息的全面收集以及精準評估來對事件的風險等級進行評定,并在客觀記錄評估過程后提出具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建議,以降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奧運會籌備、舉辦以及公眾健康的影響。風險管理分為三個階段:識別階段、決策階段即判斷評估階段和行動階段。[1]
一、識別階段
風險識別包括了兩個方面,即對項目內在風險和項目外在風險的識別。于北京冬奧會而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造成的風險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外部風險,主要涉及傳染病的大規模爆發、食品安全、飲用水安全等。
風險識別包含對風險特性的全面詳盡的識別以及對風險暴露的精確估計,要對可能影響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公共衛生保障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風險發生后的嚴重程度展開識別并進行預測,運用各類方法以確定風險的來源并研究風險事件是否會影響冬奧會的正常開展。這是基于風險不確定性的一種預先的設想,風險識別應該貫穿北京2022年冬奧會籌辦的整個過程,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動態評估,而不是一次性的行為。
具體來說,影響冬奧會公共衛生保障的外部風險可能來自生物因素、環境因素等方面。
(一)生物因素
在幾類較為常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傳染病的出現頻率較高,并且因其自身的傳播特性極易造成較大影響。如新冠肺炎,其可以持續人傳人,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打噴嚏、咳嗽等)[2],在人群聚集的奧運場館中及易傳播擴散。此外,冬奧會舉辦的時間為傳染病高發的冬季,目前已知的冬季高發的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諾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賽事舉辦期間人群聚集,又存在來自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等參賽主體,易攜帶傳染源而發生輸入型傳染病,從而引發較大規模的相互傳染。
(二)環境因素
以蝙蝠、老鼠等為例的許多野生動物,均是病毒的自然宿主。食用野生動物、蚊蟲叮咬等都可能造成病毒的感染,如果病毒具有人傳人的性質,則容易引發較為嚴重的疫情。
冬奧會的雪上項目基本在戶外舉行,因此需要注意保證周邊環境的安全,結合比賽場地的環境特點進行有重點、有針對性的防治。以主辦城市之一的張家口為例,其多個縣位于長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內,且鼠疫源地與冬奧會舉辦地的崇禮區自然環境較為相近,沒有大的天然屏障。而長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是我國較為活躍的鼠疫源地之一,且近年來一直處于活躍期,幾乎每年都發生動物間鼠疫。[3]這就要求張家口賽區在進行冬奧會公共衛生保障時重視對鼠疫的防控監測工作,積極開展動態評估,做好綜合防治。
二、判斷評估階段
判斷評估階段即對風險進行判斷評估并制定應對計劃。經過風險識別后,被識別出的風險有些是可控的,一些項目內部風險(項目團隊能夠控制的風險)通常可以通過自身內部的調整來進行控制,比如人員配置的合理化、硬件設施的完善等。但也存在無法控制的外部風險,如傳染病。這就要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風險發生的后果,即對北京冬奧會舉辦的危害和影響、風險的嚴重程度以及風險綜合評估等角度進行分析,對風險進行綜合判斷和評估。
其中,風險判斷評估階段最為主要的兩個因素是風險發生概率和風險危害程度。部分風險危害程度高但發生概率低,部分風險危害程度小但發生概率卻很高。因此可以依靠風險矩陣法將兩種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和考慮,其數學表達式為R=L*S,即風險度(R)=風險發生概率(L)*風險危害程度(S)。
三、行動階段
行動階段即對風險進行應對。首先要對不同嚴重程度的風險進行分級,并針對不同層級的風險制定各自相應的管理計劃。風險分級完成后,可以聘請有相關經驗的工作人員進行策劃,對奧運場館、訓練場館、運動員住所等奧運涉及區提供保障人員和設備。在行動階段,依然需要對潛在的風險進行監控,并常態化、周期性地進行風險評估判斷。在此過程中,風險的追蹤和回顧就顯得十分必要,有利于觀察風險處理的效果并對風險進行動態管理,確保風險管理措施根據現實情況及時調整完善。
(一)協調聯動,進行矩陣式管理模式
矩陣式管理與直線式管理相比較之下,在管理過程中更為靈活、有效,使得管理組織能夠根據外界要求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為了在冬奧會舉辦期間更好的預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提前組建由北京奧組委、國家相關部門、舉辦地的地方政府、醫療衛生團隊等跨級別、跨領域團隊組成的矩陣式公共衛生保障團隊。
北京2008年奧運會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大型活動公共衛生保障程序,可以進行參考,即成立領導小組,強化組織領導,開展風險識別,制定保障方案,開展團隊培訓,制定應急方案及時溝通協調。[4]
(二)及時應對風險,完善籌辦工作
1.能夠預先消除的風險
針對能夠事先預防消除的風險,可以通過優化管理方案并提前制定預防措施對風險進行化解,比如制作風險管理手冊、設定風險管理的框架、明確團隊的分工和責任,并制定相應處理方案。北京奧組委可以與國際奧委會相關領域的專家密切溝通合作,利用奧運會舉辦期間專設的疾病監控系統及時發現風險,明確團隊內部各部門的職能和目標,共同制定消除風險的處理方案。
2.不能預先消除的風險
針對不能事先預防的風險,要進行提前預案和調整。對于風險矩陣分析后風險較大的項目,如果不能預先消除風險根源或者風險難以進行消除,則應考慮替換該項目。如在應對飲用水安全問題時,可減少生水的直接使用,提供優質瓶裝水;應對食品安全問題時,則應減少生冷食品、易引發疾病的食物的供應,并提前了解運動員、教練員等需入住奧運村的人員的飲食習慣及食物過敏情況。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往往需要依靠公開透明的信息發布系統,向公眾提供來自官方的權威信息,積極通過議程設置進行輿論引導。因此北京冬奧組委會應進行提前預案,搭建多媒體信息發布平臺、建立媒體與公眾的溝通渠道,保證信息的公開性以及信息公布的時效性,以便發生突發事件發生后能及時對事件進行反映,通過與公眾迅速有效的溝通來阻止謠言的產生。
參考文獻:
[1]高婷.2008年北京奧運公共衛生安全的風險管理應用思路[J].首都公共衛生,2007 (04):64-67.
[2]李新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0.
[3]杜國義,高少坤,王治宇,閆東.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河北省鼠疫防治工作對策的探討[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2020,31 (01):117-119.
[4]劉永良.北京2008奧運公共衛生監督風險識別與遺產分析[D].中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