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國偉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數理統計及錄像觀察等研究方法對2019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女單決賽安德萊斯庫與小威廉姆斯的各項技術進行分析,以了解兩人技術的優缺點及共性特征。通過分析發現:(1)發球方面:安德萊斯庫一發成功率高于小威廉姆斯且存在顯著差異(P<0.05),但兩人的一發得分率、二發得分率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2)接發球方面:在接發球技術選擇上安德萊斯庫與小威廉姆斯都以抽球技術為主,推擋和切削技術使用率均不高;(3)正反手擊球方面:小威廉姆斯的非受迫性失誤比安德萊斯庫多了16個,她的球速相對較快,但過網高度低,下網頻率高。安德萊斯庫底線較穩定,技術使用全面;(4)截擊方面:小威廉姆斯上網次數較安德萊斯庫多,但兩人在截擊球的成功和失敗率上無太大差別;(5)高壓球方面:安德萊斯庫與小威廉姆斯在高壓球技術使用上表現穩定,均無失誤。
關鍵詞:美國網球公開賽;女單決賽;技術分析
伴隨著網球運動的發展,網球賽事也在不斷地增升。而聞名海外的美國網球公開賽也會在每年吸引大部分職業選手參加,當然對2019的美國網球女子單打比賽來說也毫不例外,競爭甚是激烈,但最終進入決賽的是比安卡·安德萊斯庫和塞雷娜·威廉姆斯。最終較年輕的比安卡·安德萊斯庫連贏兩盤戰勝對手塞雷娜·威廉姆斯獲得最后的冠軍。因此通過觀看視頻對她們在比賽中所使用的各項技術進行分析,得出兩名運動員的技術優缺點及共性特征。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2019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女單決賽中的運動員比安卡·安德萊斯庫(安德萊斯庫)與塞雷娜·威廉姆斯(小威廉姆斯)為研究對象,對她們兩人的技術進行分析(見表1)。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CNKI、維普、萬方數據庫及貴州醫科大學圖書館以“網球”“網球技術”為關鍵詞,查找網球技術相關文獻資料,為文章的撰寫提供理論依據。
2.數理統計法
選用SPSS26.0軟件并運用卡方檢驗對比賽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3.錄像觀察法
通過多次對2019年美網女單決賽視頻的觀看,對視頻中官方提供的比賽數據及在比賽時選手所采用的技術進行統計分析。
4.邏輯分析法
通過對比賽中安德萊斯庫和小威廉姆斯技術的分析,找出雙方運動員的優勢,總結出經驗。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安德萊斯庫與小威廉姆斯發球技術分析
發球作為網球比賽的開端,高質量的發球可以提高一發得分率和二發得分率[1]。好的發球可以為自己比賽勝利創造有利的得分條件。
1. Ace球對比分析
在網球正式比賽中,Ace球為比賽雙方中一方發球,并且該發球掉落在有效區域內,但對方卻因沒能碰觸到球而讓發球方直接得分的發球。
從表2可知,安德萊斯庫與小威廉姆斯在發球方面的Ace球個數上雖存在差異,但對兩人的Ace球個數進行卡方檢驗可知:安德萊斯庫與小威廉姆斯在發球方面的Ace球上無顯著性差異(X2=1.087,P>0.05)。
2.雙誤對比分析
在正式的網球比賽中,如果因技術動作失誤而造成兩次發球丟分則稱之為雙誤。
從表3可知,安德萊斯庫與小威廉姆斯在發球方面的雙誤個數上存在差異,但安德萊斯庫與小威廉姆斯在發球方面的雙誤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
3.發球得分率對比分析
運動員在發球階段,一發與二發的成功率都較為關鍵。一發成功率也經常用來評判運動員的一發是否穩定。而一發得分率則是依靠第一發球占取優勢并順勢取得該分的情況。二發得分率則是運動員在第二發球后并贏得該分的情況。
從表4可知,安德萊斯庫與小威廉姆斯發球總個數相差不大,但從一發球的成功率上看安德萊斯庫明顯高于小威廉姆斯,且安德萊斯庫與小威廉姆斯在一發球方面存在著顯著性差異(X2=6.191,P<0.05)。從視頻中可以得知小威廉姆斯因過度追求一發發球速度而未將速度與穩定性結合導致一發成功率低于安德萊斯庫,而安德萊斯庫在一發速度上雖不及小威廉姆斯,但其發球穩定性高從而提高了一發成功率。
從表5可知,安德萊斯庫與小威廉姆斯在一發發球總數上雖有區別,但一發得分率卻相差不大;且分析兩人的一發得分率可知,安德萊斯庫與小威廉姆斯在一發發球得分率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從表6可知,兩人的二發發球總數相差較大,但從二發得分率上看,安德萊斯庫與小威廉姆斯二發得分率卻相差不大,且安德萊斯庫與小威廉姆斯在二發發球得分率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
4.發球落點分布對比分析
在網球賽事中,發球的落點也作為一個影響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比賽輸贏[2]。而發球方通過選擇合適的發球線路使接發球方在準備不足的狀況下去迎接接發球,增大接發球的難度。所以,發球線路的把控也是一個極為關鍵的環節。
從表7可知,安德萊斯庫在一發發球線路的選擇上多偏于中間線路,但在二發發球線路上多選擇外角以調動對手,形成得分的局面;小威廉姆斯在一發發球線路上其發球速度則偏向于選擇外角來調動手,但在二發發球線路上則多選擇中間線路。通過分析可知兩名運動員多選擇外角和追身線路。
(二)安德萊斯庫與小威廉姆斯接發球技術分析
接發球是作為一場比賽里能否取得勝利的關鍵點。在正式比賽中,因接發球方在一開始就處于較為被動的一方,如再因接發球質量不好,對扭轉被動局面是較為艱難的。因此,高質量的接發球可以使自己從被動轉換為主動局面。
1.接發球技術運用對比分析
運動員所選擇的接發球技術通常分為兩大類:接發球方因對手發球質量差則大多會采取進攻型接發球;在對方發球質量處于較好的狀況下則會偏向使用防守型接發球。采取進攻型接發球是為了奪得球場上的主導權,以選擇抽球技術為主。選擇防守型接發球則是運動員因高質量的發球,為了接好發球使對手不會因發球而直接得分的保守接發方式。防守型接發球大多由推擋和切削方式組成。
從表8、9、10可知,安德萊斯庫與小威廉姆斯在接發球回球方式中均以抽球方式為主,推擋和切削方式只在對手發球質量較高或自己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使用。且分析兩人的接發球回球方式可知,安德萊斯庫與小威廉姆斯在接發球方式選擇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
2.破發次數及破發成功率對比分析
破發是制約網球比賽勝利的關鍵因素。破發的次數影響著比賽的走向,如若破發次數增多,則代表破發成功率可能性越大。
從表11可知,安德萊斯庫破發成功率為46%,破發點次數為13次并成功破發了6次;而小威廉姆斯破發成功率為38%,破發點次數為8次且成功破發3次。分析破發點次數成功率可發現,安德萊斯庫與小威廉姆斯相差不大。
(三)安德萊斯庫與小威廉姆斯正反手擊球技術分析
在網球比賽中正反手底線擊球技術是運用最多的技術動作,在經過發球和接發球階段后便進入了相持階段[3]。這一階段也是影響比賽結果的關鍵。
從表12可知,安德萊斯庫在整場比賽中取得19個制勝分,但小威廉姆斯則有33個制勝分。分析非受迫性失誤方面,安德萊斯庫是17個,小威廉姆斯為33個。通過觀看視頻和數據分析可知,安德萊斯庫是一個防守能力和進攻能力都較強的選手。而小威廉姆斯因多以平擊球為主,過網高度較低,使得她的非受迫性失誤增多。
(四)安德萊斯庫與小威廉姆斯截擊技術分析
在合適的時機下選擇網前截擊技術可以使自己較為容易的取得這一分,并為自己在接下來的比賽中節約更多的精力和體力[4]。
從表13可知,小威廉姆斯的上網總次數多于安德萊斯庫,上網成功率也高于安德萊斯庫,而安德萊斯庫上網失敗率大于小威廉姆斯。
(五)安德萊斯庫與小威廉姆斯高壓球技術分析
高壓球在比賽中作為重要的得分手段,在正確時機下使用將會進一步縮短得分進程。
從表14可知,兩人在高壓球方面表現都很穩定,均無失誤。這也表明兩人對高壓球技術掌握熟練。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安德萊斯庫一發成功率高于小威廉姆斯,但兩人在一發得分率、二發得分率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且在對發球線路的選擇上安德萊斯庫多偏向于中間線路;而小威廉姆斯一發多選擇外角,二發則多選擇中間線路。
(2)小威廉姆斯與安德萊斯庫在接發球方式選擇上都以抽球技術為主,推擋和切削技術只在對高質量的發球或準備不充分的情形下使用。
(3)從正反手擊球技術方面看,小威廉姆斯的制勝分與非受迫性失誤均為33個,表明小威廉姆斯正反手擊球進攻性強,但也說明其正反手進攻穩定性差;而安德萊斯庫正反手擊球技術表現穩定。
(4)從截擊技術方面看,小威廉姆斯上網次數雖多于對手,但兩人在截擊技術的成功與失敗率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5)從高壓球技術方面看,安德萊斯庫和小威廉姆斯的高壓球技術表現穩定,均無失誤。
(二)建議
(1)小威廉姆斯在發球方面應將速度與穩定性相結合,提高一發成功率;安德萊斯庫在發球線路的選擇時應多樣化,避免過度選擇單一線路。
(2)在場上接發球時運動員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方式,合理運用各項技術,積極調動對手,創造進攻機會,使自己處于主動地位。
(3)在正反手擊球中,小威廉姆斯因過高的下網頻率,所以在比賽和訓練中,可適當的增加回球旋轉和過網高度,減少下網的頻率次數,提高穩定性;而安德萊斯庫在本場比賽中技術使用則較全面。
(4)在截擊技術方面,運動員在比賽中應多尋找合適的時機上網,增加網前比賽經驗,為自己得分創造有利條件。
(5)高壓球技術是改變比賽節奏必不可少的利器,因此在合適的時機下選擇該技術將是一項十分精彩的得分手段。
參考文獻
[1]孫軍.女子網球單打接發球環節制勝因素分析——以硬地比賽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4):45–46.
[2]楊珺.2013年中國網球公開賽男子單打四強技術分析[D].太遠:山西大學,2015.
[3]吳洪波.網球正手擊球基本動作研究[J].科技與創新,2018,14(125):125–126.
[4]祝瑞雪.對網球上網截擊戰術的運用分析[J].遼寧體育科技,2009,31(2):71–72.
(通訊作者: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