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通過數學問題彌補傳統教學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通過有效提問幫助學生主動融入到數學學習過程中,通過開動腦筋、擴展思維獲取數學成就感,從而提高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而在進行問題設置時需要保障問題的啟發性和針對性,保證數學能夠第一時間掌握數據知識,并體會問題的深刻內涵,進一步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整體教學效率。
一、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提問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提問過于隨意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中能夠優化課堂效率的方式有很多,其中進行有效設問是最為快速解且有效的一種方式。在進行提問時,其問題是建立在課堂內容之上,教師需經過深思熟慮創設有效問題才能夠以提問為契機掌握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現階段小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數學教師在進行提問時大多是沒有目的的,提問過于隨意,致使提問的積極作用無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出來,使得提問的有效性被淹沒,浪費課堂時間。除此之外,進行沒有計劃性的提問可能會導致學生正常的學習思維受到擾亂,從而造成學生的學習步伐被影響。同時還會讓教學產生形式上的依靠,導致大部分提問都僅由于表面沒有起到真正作用,甚至還會出現教學方式的呆板。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若教師發現同學們的經歷沒有高度集中,大多數時間都會采用提問的方式以達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但是若選擇的問題內容過于簡單或過于泛泛則無法起到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作用,甚至還可能會導致原本正常思考的學生學習思維受到干擾,出現方法上的錯誤。
(二)未能達到提問目的
若未能通過提問達到課堂反饋的效果,則意味著有效提問的創設失去了其本身真正意義,進行提問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教師更加深入和直觀地了解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并了解本節內容的重難點,但若提問未能得到學生的真實反饋則會產生一種負面影響。在數學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課堂反饋過程,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需利用好提問機會進行深入知識講解。然而在現階段課堂當中,教師僅將提問作為一種單純的教學形式,卻未能意識到有效提問創設對于數學課堂以及學生知識水平掌握情況所帶來的積極影響,造成課堂反饋效果的落實未能發揮其本身實際意義。
二、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有效提問策略
(一)創設趣味問題,創設良好課堂氛圍
教師在進行有效提問時可通過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打造趣味性課堂氛圍,使高年級學生能夠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展開數學知識學習。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它是一門抽象且枯燥的學科,對于學生來說只有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取得的成就感才能不斷激發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如果教師使用錯誤的教學方式致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思考問題開拓思維的過程,則會導致學生失去數學學習的熱情,這表明教師不能依靠傳統的講解和板書教學方式來開展數學學習。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有效利用好提問這一教學方式,確保提問的趣味性,打破枯燥的數學課堂氛圍,利用趣味提問活躍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知心理,使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主動跟隨教師完成本章節的學習,這是建立在小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基礎上。正因如此,教師在進行提問時可根據教學內容配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創設出趣味性較高的問題,帶動學生與教師一起進行知識深度解剖。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相關課程時,教師便可從學生見過的生活實際情境出發,詢問學生是否知道為什么自行車輪胎是圓形的,隨后由這一問題發散出其他問題,這時學生便會被這一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的問題所吸引,激發學生的思考熱情,通過這樣的形式引入新知識的學習。
(二)增強提問目的性
提問是一種有著極強目的性和針對性的教學手段,通過提問教師可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以及理解水平,從而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要不斷提高提問的目的性。由于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水平、生活經歷和理解能力都有著較大差異,即使在一個班內學生也有著不同的邏輯思維性,對于數學這門學習科的喜愛程度和理解有著較大差異,但部分教師在進行提問時常常忽略了這一基本要點或出于節省時間,僅關注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回答狀況,導致部分學生無法理解所講解的知識點。除此之外,部分教師為進一步落實課堂提問工作,幾乎每節課都將時間浪費在提問上去,忽略了提問的有效性,反而耽誤了正常的授課進度,這意味著教師在進行提問時需關注提問的針對性和時間恰當性。首先,教師需從學生的基本素養和理解能力出發,設定好問題并確定問題針對群體,確保學生在問題回答過程中可進一步實現數學邏輯思維強化,在鞏固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豐富已有知識構架。除此之外教師要掌握好提問節奏,在提問的時候要綜合考慮知識點是否講解完成、學生此刻學習狀態如何等因素,從而進一步確定提問的頻率和節奏,給學生留出充分接受和理解問題的時間。
(三)循序漸進提高問題難度系數
教師在進行提問時需關注提問問題創設的層次,確保問題由簡單到困難。小學階段的學生各方面發育都不夠成熟,他們在進行數學學習時大多依靠直觀化的認知方式進行,而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有著較強邏輯性和抽象性,這一特征與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產生一定矛盾,因此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教師要注意問題創設的循序漸進,確保問題從簡單到復雜,逐漸帶領學生走向深層次的數學學習,切忌不可直接提問過于復雜的問題,導致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失去熱情。
提問作為一種有效教學手段,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數學成就感來說有著不可忽略的重要意義,而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需從小學生的認知規律、理解能力、學習水平等不同方面出發,逐層遞進對問題進行設計,幫助學生的認知從具體化逐步提高到抽象化層次,不斷激發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川省威遠縣鎮西鎮護理小學 梁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