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是小學階段的主要科目,小學階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初級階段,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師在組織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時,不僅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還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同時擴充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和動力,以提高小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有效課堂;構建方法
從目前情況來看,有效課程的構建過程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一方面,如何組織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有效課程的具體方法不足,組織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有效性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不合理,不僅影響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信息技術的有效課程建設。因此,本文就當前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希望能為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提供指導。
一、轉(zhuǎn)變思維方式,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目前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受傳統(tǒng)思維理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過度追求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了教學生具體學習方法,這使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效學習變得困難。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小學信息技術的有效課堂建設。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在組織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要創(chuàng)新自己的思維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能夠以科學有效的方式學習。
例如,在“常見的信息處理工具”課程中,教師最初可以簡單地介紹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數(shù)碼相機、計算機電視、電話等信息處理工具,利用這些工具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教材,讓學生理解什么是信息技術處理工具。之后,教師讓學生討論“從書籍、報紙、電視、網(wǎng)絡上能發(fā)現(xiàn)什么樣的知識”的問題,記錄討論的結(jié)果,由教師總結(jié)。最后,教師可以教學生具體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利用這些方法學習,切實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
二、擴充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教師往往在組織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同時,受到自己教育水平和信息素養(yǎng)的限制,在課堂上總是以單一乏味的形式開展教學。這不僅限制了學生在課堂上產(chǎn)生學習興趣和動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有效課堂的構建。在此基礎上,教師在組織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中,應根據(jù)學生的需要適當引入新的教學方法,以此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和動力。
例如,在“計算機應用”課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利用信息技術資源整合的優(yōu)勢,從互聯(lián)網(wǎng)收集計算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實例,下載并分享給學生,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入該課程的學習。之后,教師可以利用課件整理這門課的重要內(nèi)容,直觀地向?qū)W生展示,使學生更容易學習和認知這門課的知識。最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分組討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何運用計算機,在課堂上與其他學生分享討論結(jié)果,加深這門課的知識學習和掌握。
三、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和使用能力
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實際操作能力。因此,教師在組織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應重視學生實踐教學,組織開展具體實踐活動,切實提高學生在信息技術知識中的實際應用能力。
例如,在“畫簡單的畫”這門課上,教師不僅讓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畫簡單的畫的方法,還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組織具體的畫畫活動。在這次活動中,學生靈活使用在課堂上學到的內(nèi)容來畫簡單的畫,最后,老師可以選出畫的比較好的畫,給與鼓勵和表揚。
四、開展靈活復習,加深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
小學生學習知識的速度比較快,但忘記的也快。所以,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積極指導學生靈活復習課程,全面提高復習效能和質(zhì)量。通過優(yōu)質(zhì)復習課程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讓學生了解新知識,幫助提高教學效能。
例如,在學習“QQ即時交流”內(nèi)容時,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會進行全面的整理和總結(jié),如申請QQ號碼、啟動QQ軟件、添加QQ朋友、與朋友進行文字對話、使用QQ收發(fā)文件等,通過這些內(nèi)容之間的關聯(lián)上合理地制作邏輯大綱圖和思考指導圖,讓能夠整理學生知識結(jié)構的學生清楚把握這門課程知識內(nèi)容的構成,把具體的理論內(nèi)容講義制作成PPT課件,讓學生自主復習,把技能操作講義制作成微課視頻,引導學生進行在線學習。
五、加強課堂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
小學生的年齡小,自我約束力低,往往不能形成獨立思考。信息技術教師應加強課堂師生交流,全面規(guī)范學生課堂教學行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進一步提高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的學習效果,幫助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性能全面提高,這就需要信息技術教師積極設計符合教學的互動課程。
例如,學生發(fā)言前必須先征得信息技術教師的同意;發(fā)言中積極、語言豐富、主題突出、認真聽講及互動;結(jié)束后認真總結(jié)、記下重要內(nèi)容,信息技術教師也積極將課堂互動納入小學生的整體學習評價中,科學互動體系可以激發(fā)學生課堂交流動力和交流活力,有效提高課堂互動效能,為高效課堂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具體來說,在當前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不僅需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加快有效課程建設,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同時還需要推進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新課程改革的步伐,促進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改革與發(fā)展。因此,教師在組織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應切實把握當前信息技術教育的形式,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開展教學活動,切實推進小學信息技術有效課程的構建。
參考文獻:
[1]何金毅.芻議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室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8):114.
[2]吳曉源.淺析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8(34):168.
山東省威海市 山東省威海市北竹島小學?郝俊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