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數學是義務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推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及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使學生可以完全參與到數學學習中。由于人與人之間的思維具有差異性,所以可以適當地運用合作學習模式,對彼此之間的溝通進行加強。這種學習方法以及學習能力比學習本身更重要,可以凸顯出自身的素養,是學生面向社會的重要品質之一。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不能忽視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讓他們在學習中得到樂趣。以往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多的不足,而合作學習模式的出現填補了這種不足。
關鍵詞:初中數學;合作學習;英語
伴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實踐證明,所有的研究或實驗都需要通過大量的人共同努力來完成,而研究與實驗需要與團隊合作相結合。和多人的共同努力,最終的結果通常要比一個人做得好。正是這樣的發展趨勢,使教育行業更不能忽視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以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即為合作學習模式,以小組為單位,組內學生共同努力的一種學習模式。合作學習這種模式不僅可以彌補過去教育模式的不足,還可以將課堂變成學生們一起探究、學習的重要場地。
一、合作學習模式的重要性
伴著我國教學理念的優化以及發展,這種走向使過去的教育受到了巨大的挑戰。現如今,新興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模式不斷出現,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過去的教學模式已經完全脫軌。教師應對這種乏味、無聊的教學模式進行優化,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能不容易走神,但是也不能像高中階段的學生一樣可以受得住長時間的機械學習。因此,初中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實際特點為基礎,通過合作學習模式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逐漸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有利于學生三觀的形成,并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一份貢獻。
二、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深化教師對于合作學習的認識
只有初中數學教師清楚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并且將新課程標準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密切聯系起來,有針對性地進行合作引導,這樣才能對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效率進行有效提升。突破以往教學理念的約束,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新課程標準為基礎,通過教師合理的引導,讓學生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小組合作,更好地對學生的獨立學習意識進行提升,繼而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學校也需要增強對教師的幫助以及引導,借助一些培訓學習活動,來加深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認識,同時可以開展合作交流研討會,讓教師親身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有效價值。
(二)加強教師合作學習中的引導作用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應以生為主體,而教師自身應以引導者以及組織中的角色出現。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實踐活動中需要起到針對性引導作用,在進行合作學習時需要重視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發展規律,當學生遇到問題時適當地給予引導,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探究,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除此之外,學校也需要增強對教師的有效引導,讓教師清楚地認識到引導的重要性,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以及個人素養,這樣才能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高質量開展。
(三)教師合理劃分合作學習小組
以往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主要選擇按性別劃分或以座位來分組等這些較為簡單地劃分方法,并沒有根據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來劃分,也沒有考慮所講的內容。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師需要將班內學生合理的劃分成幾個小組,并以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劃分,才能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應與其他形式相結合,這樣才能發揮合作學習模式的價值,進一步推動學生的數學能力的發展。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借助各種各樣的教學形式,如游戲互動、講故事等,令初中時期的學生更喜歡參與到合作學習中。
(四)與日常生活相聯系
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基礎保障是合作動機,初中數學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發展特點等,科學地借助多種教學手段,來推動學生合作能力的發展,發揮學生的自覺能力性,以實現高質量的合作學習。數學源于生活,實際生活中包含著許多數學,因此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過程中需要與日常生活相結合,提高合作學習的有趣性,繼而實現有效的自主合作學習。
結語
總而言之,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教學方式就是合作學習,但一部分教師并沒有了解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但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新課改的背景下,將初中數學教學中應與合作模式相結合,教師需要遵守以生為主體、師為主導的原則,并與新課程標準以及教學內容相融合,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真正的加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實現高效率的自主學習,繼而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呂國丹.合作學習模式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才智,2020(13):120.
[2]梁國棟.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籃球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6):77-78.
曾文芳?廣東興寧市水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