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PBL教學模式在認知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現將我院接收的認知心理學實習生60名,運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名學生,對照組運用傳統教學方式,觀察組則采取PBL教學模式,對比兩種教學模式的臨床應用效果。結果:觀察組實習生最終對認知心理學理論知識、臨床實踐知識、學習積極性、綜合能力以及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評分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將PBL教學模式應用于認知心理學臨床教學中,能夠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實習生臨床護理學習效果。
【關鍵詞】PBL教學模式;認知心理學;臨床教學;效果研究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進步以及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大,認知心理教育問題已深受人們所重視,科學合理的心理教育不僅能夠改善人們的心理狀態,并且能為疾病治療提供良好的幫助。但隨著醫療模式的不斷改變,傳統的醫學教學思想模式已無法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1]。為進一步提高臨床教學水平,本文詳細分析了PBL教學模式在認知心理學教學中的運用價值,具體分析結果已在下文闡述。
1基礎資料與教學方法
1.1基礎資料
隨機篩選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間我院接收的認知心理學實習生60名,將其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實習生分別有30名,觀察組實習生年齡平均值為(22.5±1.3)歲;對照組實習生平均年齡值為(23.0±1.4)歲。兩組實習生一般資料對比差異性經計算后顯示未達到統計學意義(P>0.05)。
1.2教學方法
給予對照組實習生傳統教學模式;觀察組則采取PBL教學模式,①課堂教學:由教學老師查閱臨床相關資料,并將其制作成多媒體視頻軟件課件,首先帶領學生進行課件學習,使學生能夠基礎掌握認知心理學相關理論知識;隨后組織學生進行模擬演練,將學生以分組方式進行學習演練,并通過擔任不同角色使實習生能夠充分掌握認知心理學的臨床要點內容、常見病癥、常見危險因素以及語言溝通技巧等,并由教學老師制定出各類常見問題,鼓勵學生通過查詢網絡以及翻閱資料等積極探索答案,從而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和學習積極性。②總結分析:最終由教學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內容的討論分析,由教學老師及時糾正學生中存在的誤區及錯誤認知;并鼓勵學生積極探討個人意見,通過相互學習分析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并鼓勵學生提出對教學模式的意見及想法,由教學老師結合臨床經驗對其教學模式進行及時調整,使臨床教學模式能夠發揮最大作用。
1.3觀察指標
由帶教老師將最終兩組實習生的實習結果進行考核評分,每項學習指標分值為100分,最終考核評分結果越高,則表示學習效果越好;同時通過調查問卷方式評分掌握學生對教學模式滿意度,總分值為10分,得分越高表明滿意度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本文使用的統計軟件為SPSS20.0,計量資料應用(±s)進行描述,檢驗用t,組間指標數據對比差異較小時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最終學習考核結果對比
最終考核結果顯示,觀察組獲得的教學質量較好,實習生對認知心理學理論知識以及臨床實踐知識考核得分均較高,同時實習生的學習積極性、綜合能力以及對教學滿意程度評分均較高(P<0.05),見下表1。
3討論
認知心理學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西方所興起的一種心理學研究,醫學認知心理學主要是通過對患者開展生理、心理以及社會三方面進行有效幫助,因此能夠及時改善患者因病痛造成的心理障礙,進而能夠促進疾病治療效率以及康復效果。但醫學心理學所涉及的范圍較廣,需要全面掌握臨床精神專科知識、臨床工作能力、溝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使認知心理學真正發揮作用。所以需要提升臨床認知心理學的教學質量,從根本提升心理學實習生的最終綜合能力[2]。為此,此篇文章中將PBL教學模式運用于認知心理學教學中,最終所獲得的教學效果較好。該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教學老師篩選重要病案制作出多媒體視頻課件,帶領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同時采取分組情景演練的方法,使實習生能夠充分體會到不同角色所承擔的職責及重點內容;并鼓勵學生通過積極探討及廣泛查閱資料,豐富及加深學生的學習內容和積極性;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模式,最終能夠有效提升實習生對認知心理學理論知識、臨床實踐的知識、學習積極性、探索能力、臨床應變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等,最終使臨床教學能夠發揮最大作用[3]。
綜上所述,在認知心理學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模式,能夠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實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汪琳,張濤,白克鎮.PBL教學模式在認知心理學教學中的探討[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3):198-201.
[2]王秀超,史康,劉旭峰,等.PBL教學模式在醫學心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9,000(052):198-200.
[3]毛曉飛,魏存,董薇,等.PBL在醫學心理學本科教學中的作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8,036(007):61-62.
李婧?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