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面發展是國家對人才的要求,為滿足這一要求,學校開設了語、數、外、德、智、體、美、勞各個學科,初衷是好的,但踐行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素質教育的實施受到了阻礙,成為了“一紙空文”,引起了師生們的不滿,也造成了“高分低素”的問題,不利于學生長遠地發展。基于此,本文以小學體育課程為例,嘗試探究做好學科教學工作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體育;素質教育;教學途徑
體育課程自開設之初就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并將其作為了放松、玩樂的課程,其實,學校開設體育學科的目的是鍛煉學生的體魄,促進學生體能發展,培養學生體育精神,并不是讓學生單純地玩,當然,如果能夠寓教于樂效果更好。除了要改變學生錯誤的想法外,教師們也要改變舊有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能端正教學態度,能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能巧用方法、技巧教學,還能與學生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地互動,總而言之,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呵護自己的學生,履行好自身職責,為教育教學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筆者作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因此取得了一些成績,如下所示:
一、端正態度,做好備課工作
備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一種教學活動。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它既能優化教學過程,確保教學質量;又能促使教師履行自身職責,熱愛自己的工作;還能提升學生聽課效率,與教師快速溝通,因此受到了筆者的重視并將其付諸實踐。
如,在學習《向前跳入沙坑》這一課內容時,筆者沒有急于教學,而是靜下心來,花費時間與精力做了課前準備工作:研讀了教材、分析了學情、設計了教學計劃、進行了教學預設……可謂是盡心盡力,毫不懈怠,態度端正,行為積極。尤其是在教學預設中,筆者花費的時間最多,付出的精力最多:一遍遍地進行預設,試圖找到備課中的錯誤;想象學生的課堂反應,真正為生著想;熟悉教學過程,做到心中有數。就這樣,筆者心中充滿了自信,也敢于帶領學生進入到教學實踐中,為預期的目標發起進攻。當然,除了筆者進行了課前準備工作外,學生在筆者的要求下也進行了準備工作:預習了教材,回顧了舊有的知識,做好了課前熱身運動。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師生態度端正,行為積極,做好了課前準備工作,有了教與學的自信與勇氣,也確保了教與學的質量與效率,值得肯定。
二、寓教于樂,激活學生興趣
學習本來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因為它能開拓學生的眼界,增加學生的見聞,還能提升學生的能力,塑造學生的品質,總而言之,能接觸到一些新事物、新觀念,情緒是興奮的,態度是積極的,但因為種種原因,當下的學習儼然成為了一種負擔,學生不愿意學,學不下去,學不好的情況普遍存在,不僅浪費了有限的學習時間,還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熱情,亟待改善,為此筆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學建議:教師要實施快樂教學法,讓學生寓教于樂,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到樂趣,舒適,繼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
如,在學習《跪撐爬行》這一課內容時,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協調使用上下肢,快速交替遷移,控制身體平衡。筆者認為單純的練習會損害學生學習的熱情,不如創設一個游戲或引進競爭機制,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玩中得到提升,為此筆者創設了一個游戲,就是讓同學們化身為“特種兵”,翻越“泥濘之地”,救助“人質”,同時,筆者還引進了競爭機制,即全班同學被分為若干個小組,組內成員體育基礎與素養各有不同,組與組之間實力相當,因此可以形成對抗之勢,為救助“人質”游戲增加競爭感,就這樣在筆者的安排下,同學們做好了心理與身體上的準備,全身心地參與到了游戲中,提升了自身的素養,完成了教學任務。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認為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可以寓教于樂,因此設計了游戲,引進了競賽機制,效果顯著,值得肯定。
三、師生合作,推動工作進度
教學是師生合作的結果,二者缺一不可,但在現實生活中,教師習慣占據課堂,“操控”學生,批評學生,竭盡全力維持自身的權威,至于學生有沒有學習的興致,在不在狀態,情緒變化、心里所想則不是教師關注的內容,導致彼此不了解,不熟知,繼而爆發師生矛盾,為此筆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學建議: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地位,認可學生的能力,尊重學生的人格,與之達成共識,取得合作,一同推動小學體育工作正常進度。
如,在學習《跑走交替》這一課內容時,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讓學生進一步掌握走跑的正確姿勢,發展走跑能力、下肢力量以及身體靈敏性、協調性,提升身體素養、培育團結協作的精神。為了踐行上述教學目標,筆者與學生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地合作:詢問了學生的建議,聽取了學生的心聲,借助了學生的力量,在此基礎上,師生合作制定了“我做你也做”效仿游戲、幫扶小組學習、成績展示以及教師點評等活動,數量豐富,形式新穎,是師生合作的結晶。有了教學目標與教學活動,師生能做的就是朝著目標發起進攻,親自參與到游戲中并合力完成教學任務,既能驗證自己的猜想,還能拉近師生關系,一舉兩得,值得肯定。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意識到學生的在課堂中的地位與價值,于是主動親近學生、呵護學生,聽取學生,與之達成了共識,建立了合作的關系并為同一個目標付諸了努力,效果顯著,值得肯定。
綜上,小學體育課程作為素質教育中的一員,理應受到師生們,乃至全社會的重視并將其落實到實處,借此提升學生技能,培育學生素養,健全學生人格。為此筆者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上述幾條建議,以期能為教育教學事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魏云英.基于創新角度的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探究[J].科技資訊,2017(16).
[2]李培勇,王娜娜,尹可可.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體育課程體系的構建[J].當代體育科技,2017(34).
廣東省深圳市康樂學校?吳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