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加快信息化時代的教育變革,我國正在推進推進智能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工作。但在推進過程中,還存在學生學習過程未能實現個性化、教師教學過程未能實現精準化、課程教學缺乏有效的技術支持等問題。為此,本文從形成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的解決策略、利用智能化支撐系統設計基于智能化系統的實施方案三個方面提出了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路徑。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融合路徑
一、問題的提出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建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現規模化教育與個性化培養有機結合。從這些文件可看出,推進智能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現教育規模化和個性化培養有機結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中重點工作。
目前,在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上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從深度融合,特別是融合創新應用層面上看,還存在一些問題,表現如下:
1、學生的學習過程未能實現個性化。在課堂內外,學生只能獲得標準化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策略指導,而學生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興趣愛好有差異,用一套標準化的資源和流程去培養學生,與現今人才培養的理念不符;
2、教師的教學過程未能實現精準化,教師以一人之力難以從預習、聽課、復習、自學、作業、考試等各類場景應用中,觀察并掌握全班所有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行為與學業成果,難以精準地指導每位學生的學習;
3、課程教學缺乏有效的技術支撐。在課程教學上,信息技術目前主要用于課程教學信息有效和快速獲取,尚未形成“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仿真、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有效支撐,這也是難以實現學習個性化和教學精細化的原因。
二、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的意義
在智能化時代,智能化技術已滲透到各行各業,生產過程已由單一、重復的流水線生產模式轉變為大規模、個性化、自動化的智能制造模式。社會更需要具備創新能力勞動者。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個性化的教育方式。探索新型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度融合的路徑,形成“教、學、考、評、管”教學路徑,能有效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益,提升教學質量。
三、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的實施路徑
(一)形成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的解決策略
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的解決策略上,不能僅局限于教學活動上的技術支持,而是全方位的技術支持。目前,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主要集中在教師講授,如使用多媒體技術、虛擬仿真技術開展教學,能有效讓學生理解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部分老師應用QQ、微信等通信軟件,布置學生的預習、在線解答學生疑問,這樣利用信息技術實現了教學由課堂延伸到了課前、課后。當然也有教師利用教學平臺開展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如利用世界大學城、智慧職教云等等。老師們開展這方面的嘗試,確實能提高教學效果。但是缺乏整體性的解決策略。因此,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融合路徑上,要從教師講解、學生理解、教學過程監控、學生個性化輔導等提供全方位的指導。要深入研究信息技術對知識學習提供的技術支持,由淺層次應用向深層次應用拓展。
(二)利用智能化支撐系統
目前,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的平臺已經建成,如世界大學城、智慧職教云等等,有些老師已利用上述平臺開展教學,如把教學資源上傳到平臺上供學生學習,在平臺上布置作業,回答學生疑問等。但如何充分利用這些平臺的功能,還有不少老師不清楚,這些平臺從總體上來說提供了如下功能:
(1)對于知識學習,提供了理解、體驗感悟和探究知識的工具;
(2)對于知識學生的掌握程度,提供了測試、分析的工具;
(3)對于教學監控,建立學生的學習大數據庫,可以隨時監測學生的課程預習、簽到、課中交流活動和課后作業完成情況;
作為老師,充分了解智能化支撐系統的功能,充分利用智能化支撐系統的功能,發揮功能優勢,設計教學實施方案。
(三)設計基于智能化系統的實施方案
智能化支撐系統不能僅僅作為一個存儲學習資源的工具呈現給學生,也不僅是一個布置作業的平臺和提供溝通交流的平臺。要開展好基于智能化系統的教學,我們要設計一體化的教學實施方案。
在教學模式上,我們可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有關知識的預習、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我們可以在線上開展。對大部分學生能以理解的內容、技能訓練我們在線下集中開展。對少部分學生能力難以理解的內容,可以針對這部分學生開展個性化輔導。
在教學過程設計上,我們可以按照“課前—課中—課后”來進行整體設計。在對應的三個階段,我們可以設計一些教學活動,讓學生參與這些教學活動。
在教學過程監控上,我們可以利用智能化支撐系統平臺提供的大數據功能了解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對表現不佳的學生給以批評,對表現好的學生給以表揚。
四、結語
信息技術給我們教學帶來很多的便利,但要通過該技術給我們的教育帶來實質性的改變,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首先是教育管理工作對信息技術融合課程教學的認識,是否有清晰的思路引導教師開展該項教學改革。其次是教師對該教學改革的認識,是否認識其緊迫行和重要性,從而加以探究和實施。最后,不少中小城市,特別是邊遠城市,還不具備條件。因此,要把這項工作做起來,教育管理部門還需要大功夫。
參考文獻
[1]史利平.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機制創新解析[J].教育研究,2018(10)
[2]王正青,唐曉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動力邏輯與推進路徑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7(1)
周龐榮?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