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斐然 王子萌 杜安琪
【摘要】 網絡文學符合碎片化閱讀以及UGC用戶生產表達自我意愿強烈的發展趨勢,具有多形式同步輸出,豐富閱讀體驗以及強社交性與互動性的優勢,同時也具有內容質量有待提高、低齡化現象、抄襲問題嚴重與版權意識薄弱、盈利能力弱、變現模式不成熟的劣勢,本文在分析其優劣勢的基礎上,提出一些應對策略。
【關鍵詞】 網絡文學;發展優勢;對話式小說
【中圖分類號】I20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09-0038-03
一、網絡文學的發展優勢
(一)符合碎片化閱讀發展趨勢
美國Hooked在其推出后迅速躥紅、登上AppStore最受歡迎的免費App之一的原因,便在于這種“短信聊天式”的閱讀模式更符合現代網絡社交媒體的使用方式,是一款具有強內容屬性并能夠在碎片時間中“隨時使用”的產品,因此備受大多數青少年和上班族的青睞。
對話式小說在上市階段迅速得到用戶的青睞正是由于“對話式”的閱讀方式適應互聯網的時代潮流和網民的閱讀習慣。其最大特點便是對傳統閱讀的敘事模式“做減法”,刪去過多繁雜的背景交代和心理描寫,僅通過簡單的人物對話和極簡的旁白介紹使得用戶能夠在幾秒鐘迅速了解相關場景,無須進行“頭腦風暴”或“邏輯建立”,因此相較傳統閱讀“動腦更少”“更為輕松”。
這一模式的閱讀使得“幾分鐘內便可閱讀一部小說”成為可能,極大地適應了人們對碎片時間的利用和填充式娛樂滿足。
同時,短信消息的閱讀方式也起到了“用戶主動參與”“設置懸念”的作用,其敘述視角從傳統的上帝視角轉向第一人稱,使讀者有想要繼續閱讀的興趣。
在“速食文化”愈演愈烈的新媒介環境下,人們對于產品的評價偏于是否能夠縮短時間、是否易上手、是否填充碎片化閱讀并提供娛樂功能的標準。從這一意義上講,對話是小說可以說是網絡文學閱讀方式中的一大變革。
(二)UGC用戶生產表達自我
對話式小說的目標受眾和主要使用群體集中在12-15歲的青少年,這一時期的青少年擁有強烈地表達自我的需求,而作為互聯網原住民一代,“00后”更偏向能夠更快、更容易的表達方式,其需求更為快餐化。
對話式小說的內容生產和閱讀模式正是基于目標受眾的需求打造用戶可以自己生產內容的快餐式產品。
快點閱讀的內容產品百分百為用戶自主生產(UGC)),據相關研究,快點閱讀的讀者與作者轉化率達到了10:1,也就是說10位讀者中就有一位可能成為作者,在平臺上發表自己的作品,而這一數據在起點中文網等傳統網文平臺上是 100:1。這一模式給予用戶足夠空間表達自我。使用快點閱讀的每一位用戶只要注冊賬號便可以自主編輯小說,進行人物、場景設定并開始撰寫。
在本小組的訪談中,除一位受訪者明確表示自己不愿參與創作外,其他受訪者均表示有“想要自己創作網絡小說”的意愿,但往往因篇幅過長、消耗精力過大、無發表平臺等問題無法實現。
對話式小說正是針對網絡文學愛好者用戶自主生產中的問題進行改進,形式上更為簡練、內容上在不違反相關法律條令的基礎上無限制、時間消耗上更加縮短的特性給予用戶在文學創作方面的自我表達空間。
(三)多形式同步輸出,豐富閱讀體驗
傳統網絡文學的發表形式僅限于文字輸出和文字反饋,作者發表作品、讀者閱讀網文以及讀者給予評論的方式都是通過文字進行表達,而快點閱讀在文字表達基礎之上,將網文閱讀延伸到視覺、聽覺感官上,多形式文本輸出,豐富了讀者的閱讀體驗,這也是為何近七成用戶會因“形式新穎,閱讀方式有趣”而選擇對話式小說閱讀模式的原因。
快點閱讀在小說創作中加入了可帶入音頻、評論中帶圖的模式。作者在編輯小說過程中,可在旁白、對話中加入一定音效,如懸疑題材中的恐怖音效、敲門聲、電話鈴聲等等來豐富文章的表達,增強代入感;讀者在互動當中也可通過充值會員方式發送帶圖評論,這一評論模式簡化了讀者通過文字表達心情的過程,也縮短了評論時間,使得讀者的閱讀體驗更為連貫。這也更加符合當今社交媒體中使用表情包和表情符號進行情感表達的使用習慣。
此外,快點閱讀還推出了“視頻番”的創作。“視頻番”的錄制不同于抖音快手短視頻的內容與創作的無邊界、無限定,快點閱讀中的視頻拍攝需基于已經發布在平臺中的原作臺本,即對文字小說進行視頻化延伸。
這一設定使得追捧某一作品、并習慣視頻化媒介表達的用戶可以參與到視頻創作當中,也使得未閱讀原文、偏向視頻表達的其他讀者通過視頻番這種形式,快速了解作品、產生閱讀興趣,從而宣傳和推廣熱門作品,也豐富了讀者體驗。
(四)強社交性與互動性
對話式小說在網絡文學閱讀方式中的另一大變革則在于它的強社交性和互動性。紙質閱讀屬于個體行為,其社交性幾近于零;而網絡文學發展初期,在諸如QQ閱讀、咪咕閱讀等平臺和網站數字閱讀使得讀者可以在評論中產生互動和交流,但其交互性局限在讀者—作品的單向評價和體驗分享;而對話式小說平臺具備用戶點贊、評論、轉發小說的功能,并且使得用戶可以作為創作人之一甚至劇中人物的虛擬身份參與到對話式小說的撰寫和編輯中,這一模式拉近了讀者與作者、讀者與平臺間的關系,也使得偏好統一風格的網絡文學愛好者可以通過平臺尋找同好、主動輸出,形成你來我往的雙向互動,并在互動中形成社群。
在僅上線一個月后,快點閱讀受B站(Bilibili視頻網站)彈幕啟發,首創“條評”的互動方式,即每一條對話內容都能評論,而不是只能對一個章節、一部小說進行評價。
此種互動方式使得讀者隨時能夠暫停文本閱讀、即時發表個人觀點,極大地提高了社區的活躍度。對話式小說平臺的交互性設置提升了社區用戶的活躍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用戶忠誠度和用戶黏性。
二、網絡文學發展存在的問題
對話式小說閱讀方式在國內發展僅有兩年,此類App和創新閱讀方式還在發展初期,尚未培養數目龐大且固定的用戶群體。作為一種新穎的網絡閱讀模式,對話式小說App有其革新的一面,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
(一)內容質量有待提高,低齡化現象嚴重
對話式小說由于進入門檻低,因此所有使用對話式小說的用戶均可以成為小說創作的生產者。從問卷調查的用戶畫像中可得知對話式小說App的用戶集中在12-15歲的青少年群體中,用戶學歷集中在初中和高中。
這一階段青少年的知識廣度與深度、對社會的了解和認知尚未成熟,對于網絡中“淺而易懂”的爆紅流行元素容易產生模仿、聯結、強化的學習過程,容易吸納并使用低俗內容。
瀏覽快點閱讀App中的高能熱文,如《極品王妃》《絕 世神醫》《這個殺手有點娘》《她不會死》等文章集中于言情、穿越、懸疑、玄幻等題材,文學價值不高,大多低贊低瀏覽量的網文集中在“傻白甜”式的校園戀愛和無厘頭的恐怖懸疑類,低齡化現象嚴重,其文字表達也較為稚嫩和低俗。
由于對話形式導致情節設置的粗略、跳脫,引入、鋪墊、場景、人物心理描寫的減少,不同于傳統網絡文學平臺中的現象級流量作者和作品,對話式小說很難生產高質量的內容,作品的流通僅限于忠實用戶的追捧和圈內推廣,難以走出小眾領域。
這一問題與快點閱讀的產品定位和缺乏人工編輯有關。快點閱讀生產的小說數量龐大,但卻是一個缺乏人工編輯的內容社區,用戶生產的內容通過智能算法推薦,平臺管理近乎于“放養”式管理。快點創始人張銳表示“我們希望更好地抓住年輕人的創作力”,但這種“放養”式管理導致的作品雷同、無奇的現象使得對話式小說難以成為網絡文學愛好者中的流行模式,不利于快點閱讀的長期用戶培養。針對這一問題,快點閱讀平臺可以適當培養頭部作者,通過簽約、激勵等方式吸引部分傳統網絡文學平臺作者,從而帶動作者本身的粉絲流量和粉絲經濟。
同時,快點閱讀平臺也應注重視頻番的質量,與專業視頻制作團隊合作,打造有內容、高質量、粉絲接受度高的視頻番,推動網文視頻化發展。
(二)抄襲問題與版權意識薄弱
由于網絡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具有隱蔽性,自商業性文學網站形成以來,版權問題一直是網絡文化產業鏈中的核心問題。其一,對話式小說的低齡用戶版權意識薄弱,用戶自生產的作品抄襲問題嚴重。快點閱讀在小說創作內容和頭像使用中存在較多侵權問題。
由于作品發表門檻不高、作者非專業性的特點,對話式小說創作中知識水平有限、版權意識薄弱的用戶便會在創作中“借鑒”其他熱門網文,導致抄襲現象泛濫,其粗制濫造的產品也引起眾多原著鐵粉不滿。
其二,在網絡文化產業鏈中,我國國民的版權意識遠低于國外,造成很多諸如“上了網的東西就是免費的”意識。
美國自20世紀末便在互聯網有關版權保護制度中有過多次修改,1998年發布的《數字千年版權法》中規定:未經允許在網上下載、音樂、電影、游戲、軟件等為非法;如粘貼或下載受保護的資料,都要付費。而對話式小說在其發展初期設置的“免費閱讀”模式則為眾多抄襲亂象埋下了隱患——用戶無版權意識,更無產品付費意識。
因此對話式小說在其審核中應注重未發表作品的抄襲問題,采取相應保護措施減少此類叢生現象,例如可以借鑒“一起寫網”的版權自主協議模式來適應對話式小說的生產模式,即,將版權交易的權利從網站和中介人的手里還給作者,讓作者的權利自己使用,使得版權交易更加公平、透明化。
(三)盈利能力弱,變現模式不成熟
作為媒介商業產品,快點閱讀的運轉資金主要來自融資而非用戶消費。在上線初期,快點閱讀便在五個月內獲得500萬美金A+輪融資,由GGV紀源資本、晨興資本和藍湖資本聯合注資。
對話式小說App在其發展至今的兩年中一直“不溫不火”,免費閱讀作品的運營模式也使得對話式小說App的盈利能力較弱。這主要體現在未開啟付費閱讀、會員充值性價比不高、打賞或稿費等激勵措施缺乏吸引力等方面。
為推廣對話式小說的閱讀模式,對話式小說App并未設置內容付費的門檻,此舉旨在于留存用戶。同時對話式小說的主要用戶集中在青少年群體,因此較為低廉的會員充值費用更適宜于青少年的經濟狀況,但快點閱讀的會員特權目前僅體現在頭像掛飾和評論帶圖這兩方面,會員特權性價比不高,并不能較好吸引用戶充值成為會員,因此為提升用戶體驗和平臺盈利能力,快點閱讀的會員特權有待開發。
除會員充值外,數字閱讀App普遍設置有“打賞”功能,用戶可向喜歡的作者進行一定數額的經濟鼓勵。基于青少年群體經濟支配的局限性,進行打賞行為的用戶主要集中在大學生群體和極少的社會人士群體,打賞榜單首位也往往是作者本人或相識好友。
同時,快點閱讀簽約用戶的稿費酬勞在千字10元-20元水平,較低于傳統網絡文學網站,這也導致了產出內容質量不高、激勵不足難以吸引頭部作者的問題。
針對對話式小說市場盈利模式不樂觀現象,在會員特權、章節付費環節還有待開發,對于在稿件酬勞方面還有待提升,給予UGC用戶更多激勵并大力宣傳優質作品和視頻番。
目前快點閱讀已經有所嘗試,與2019年12月20日推出“快點番劇征集令”活動,活動總金額達1000萬,單部作品最高可贏20萬元,并設置多個獎項與獎勵,此類活動有望吸引部分視頻用戶參與網絡文學產業鏈打造,推動IP生產鏈。平臺除擴大用戶范圍外,也可嘗試對優質作品實施IP孵化,進行視頻、游戲、影視的開發,提高平臺盈利。
三、結語
如今,對話式小說在中國的發展仍處在初級階段,面向群體也較為單一,尚未成為網絡文學閱讀者的主流陣地,但其獨有的閱讀模式和模式中體現的碎片化閱讀、閱讀中的超文本形式與交互性對于傳統網絡文學閱讀模式的變革有著重大意義。
從近兩年對話式小說App發展來看,對話式小說的發展還面臨著內容質量不高、低齡化現象嚴重,抄襲現象亂象叢生,同時作為非專業作者的用戶版權意識薄弱,平臺盈利能力和變現模式有待發展、市場動力不足等問題,其發展還并不成熟,這一模式的閱讀軟件在諸多新媒介、新媒體孕育而生的媒介市場中是否能夠留存用戶、長期存活仍然有待商榷。
不可否認的是,“對話體”的閱讀方式正是基于互聯網與新媒體發展,尤其是手機等移動客戶端大規模普及的背景之下應運而生的新式閱讀。它打破了以往“需要大量時間閱讀”“面對文本的枯燥捧讀”模式,將文本與具有娛樂性和互動性的社交媒體模式相結合,并將文本音頻化、視頻化,這預示著網絡文本的閱讀方式還有很大的挖掘和探索空間。
此外,網絡文學的社群化也借由網絡空間打造網絡社區,提升用戶的閱讀體驗同時也適應著用戶的閱讀行為,對話式小說的嘗試和探索對網絡文學未來的發展方向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誠然,網絡文學在其發展的二十余年間備受諸多學者質疑,其內容價值和閱讀導向使得青少年群體在長文本閱讀和精讀能力方面受到影響,對于傳統文學和經典文學產生閱讀障礙,市場化閱讀軟件娛樂性過強也是此類軟件的通病。
但伴隨電子通信技術的硬件發展和社會化媒體愈發流行與日常的軟件應用,面對成長在網絡環境中的新一代,在保有傳統閱讀的模式之上,也應當順應時代推出多感官、強體驗的信息獲取和交流方式。
從廣播電視到移動互聯網,傳播學史的發展說明了舊技術不會消失,新技術只是在其基礎之上不斷迭代,關于新模式的探索正是發展的契機。
參考文獻:
[1]曾少武.網絡小說發展現狀研究[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
[2]周金花.新媒體與網絡小說傳播研究[D].重慶:重慶工商大學,2012.
[3]李欽君.以對話為主的小說和小說片段[J].文藝生活,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