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日保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0)02-117-02
摘? 要? 現階段,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如其來,給高速前進的中國踩下了急剎車,也同時給高校體育教育敲響了警鐘,它讓我們深刻意識到大學生身體素質培養的重要性。當疫情結束后,我們應當重新審視高校體育教育,是否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忽視。本文以疫情沖擊為背景,分析現階段高校體育課程存在的問題,從體育課程的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理念出發,找出課程改革路徑,為后疫情時代提升體育課程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 新冠疫情? 體育教育? 課程改革? 改革路徑
一、前言
教育的精髓是使武不野蠻、文不柔弱,在當前的高校人才的培養應是全方位的、綜合性的教育體系建設。而高校體育則是以通過身體素質鍛煉、智力啟發活動等基本教育手段,結合當代大學生發育與機能情況進行的有意識、有計劃、有組織的社會活動,以達到提升身體素質、促進身心均衡發育、增強運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生活方式等目的。但是,傳統的大學體育課程往往難以在身體素質鍛煉與學生興趣之間做到最佳定位,部分學生只是課堂應付性的簡單運動,課后忽視了個人身體素質的鍛煉,造成大學生身體素質普遍下降。特別是新型冠狀肺炎疫情肆虐全國,讓大家認識到大學生在有過硬的技術本領的同時,還要有非常強的身體素質和很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因此,選擇正確且高效的體育課程改革迫在眉睫[1]。
二、高校體育課程現狀
體育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一個重要分支,其在培養全方位高素質人才的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但是,從當前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現狀來看,存在著諸多問題,學生缺乏足夠重視、教學模式過于老化、人本關懷缺失等問題較為嚴重。根據高校體育課程存在問題的調研數據顯示(圖1),目前高校體育課程存在的最大問題主要在于體育課特色有待加強。諸多高校在體育課程教育時沿用中學的體育課程模式,學生難以在課程中產生興趣。其次,人才培養模式也對體育教育改革產生制約作用,教師不敢打破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約束,進行新的改革嘗試。再此,部分院校的體育鍛煉氣氛不足,學校沒有形成全民鍛煉的生態圈,學生也難以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與此同時,學生對待體育鍛煉的態度也有待加強。最后,個別高校存在一定的軟硬件缺失,教師素質有待加強等問題,也導致整個體育教育難以到達預期效果。
綜上所述,目前高校體育課程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導致大學生難以正視體育課程在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性,從而忽視了對自身體質的鍛煉。因此,未來體育課程改革,不僅僅在于提升課程效率性及多樣性,更重要的是謀求一條高效的改革路徑,幫助學生從態度上改變體育課、體育鍛煉的看法,從而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進而提升其身體素質。
三、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路徑研究
(一)樹立現代化體育課程理念
對于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應當摒棄傳統體育課程的教學理念,堅持以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為根本,健康教學,全面鍛煉,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滿足現代化體育課程的理念要求[2]。首先,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個性,以學生的需求、社會的需求、職業素質的需求為根本,設置學生興趣與體育鍛煉相結合的體育課程,不僅要關注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更要關注學生心理情感體驗和思想道德的進步,讓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終身學習的習慣,形成長期自覺地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其次,體育課程首要遵從的是“健康第一”的理念,教學過程促進學生理解健康,樹立起正確的健康觀,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健康鍛煉,安全鍛煉的習慣。最后,高校體育課程始終以“終身鍛煉”為指導,在學生日常鍛煉過程中,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理念,督促學生不僅在課上,平時也能夠及時按時的進行體育鍛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進行多種鍛煉方式,是體育鍛煉成為學生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改革高校體育課程內容
對于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主要以課程內容改革為主體。首先,課程改革必須考慮其可行性與時代性,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不能與時代脫鉤。傳統的體育課程模式已經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使學生能夠選擇興趣的鍛煉課程并接受到專業化的訓練,能夠幫助學生在感興趣的同時防止運動傷害,健康的進行體育鍛煉。與此同時,課程改革需符合學校基礎條件的約束,結合不同學校、地區、氣候條件的現實情況進行。其次,課程設計可通過競技體育與課程內容的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競技體育與全面體育之間搭起一座橋梁,促進高校學生體育水平的提升,在競技中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最后,在體育教學上仍需加大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建設,充分發揮體育課程健身性、娛樂性、文化性于一體的功能,可考慮增加多元化體育課程項目,讓學生潛移默化中提升心理素質[3]。
(三)構建具有高效特色的課程模式
高校在進行體育課程改革上不僅要遵從傳統的教學理論,還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沒設置特色化的專業課程。首先,高校學生體育課程相對較短,在進行課程設置時,盡可能在在遵循相關綱要的要求下,適當豐富課程的類型。可通過增加多種類型的選修課程的形式,豐富教學種類,通過利用學校的閑置資源,激發學生對于體育鍛煉和體育鍛煉相關知識的興趣,滿足多元化教學的需要,也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其次,高校在體育課程設置上盡量突出本校、本地區特點,根據學校、地區優勢開設具有獨具特色的課程形式或項目,豐富教學結構。另外,也可以通過學生特點,身體程度安排特色課程,增強學生的職業體能素質[4]。最后,在課程管理方面可引入互聯網設備,通過手機移動端等發布信息或教學內容,拓展學生體育學習的途徑和知識面。另外,也可通過這種模式發布任務,在非課堂時間掌握學生的鍛煉情況及偏好,提升學生體育鍛煉管理質量。
四、結論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大學生身體素質相對偏弱的問題逐漸顯現,由此暴露出現階段高校體育教育的諸多問題,體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體育參與對高校學生的從業能力提升具有一定促進作用;有利于提升高校學生的職業身體素質;有利于提升高校學生的抗挫能力,有利于培養高校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因此,高校應立足于自身特點,結合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要求,謀求一條適合外部環境變化的改革路徑。這是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體育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
綜上所述,本文就高校體育課程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深入調研分析,找出目前體育課程存在的諸多問題,依據問題探究課程體系的創新、課程知識結構完善的路徑。找出其主要改革方向應以樹立現代化體育課程理念為基礎,從改革高校體育課程內容及構建具有高效特色的課程模式為出發點,結合現實內外部環境,實現教學目標和教學理念的轉變,著力推動高校體育教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力求為高校體育教學的進一步改革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與助力。
參考文獻:
[1]韓飛.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專業特點相融合的影響因素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0(33).
[2]王士趙.安徽省民辦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現狀及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7(08).
[3]唐大鵬.人本主義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設計及應用[J].體育科技,2016(06).
[4]劉濤,孫園.基于就業導向的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優化研究[J].漢江師范學院學報,2018(06).
作者單位: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