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
【摘 ? ?要】地理是一門應用性和操作性比較突出的學科,基于這樣的學科特色,在進行地理教學和學習時需要借助許多必要的工具。尤其是在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學工具的有效運用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學效率。而這些教學工具中,最重要也最常使用到的工具之一就是地圖。
【關鍵詞】地圖 ?中學 ?地理教學 ?運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7.094
地圖是依據嚴格的數學標準、制圖語言等等設計制作的實用工具,也是非常有效的學習工具。它通過一定的實物載體,可以將實際范圍大小不一的地理區域,天體的空間分布,聯系和變化發展等等展現出來,以供人們學習和使用。地圖被譽為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和運用地理不可或缺的工具,它貫穿于地理學習研究工作的始終。由此可見,地圖在中學地理學習中的重要性,本文就將圍繞地圖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
一、充分認識地圖在地理教學和學習中的作用
比起地理書上呆板枯燥的文字,地圖更加具有直觀性,形象性,更加容易理解和記憶。在地理書籍中的很多知識,甚至是非常多的專業性知識都能夠通過地圖展示出來,因此在進行地理教學時,結合地圖開展教學活動,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知識,并且對其進行理解掌握和記憶。而且地圖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使用到的工具,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便利,解決相關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地圖在地理教學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師先要對此有足夠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利用地圖對學生進行地理教學,并且通過言語、實際行動等各種形式,向學生論證地圖的價值,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對地圖的認識,了解它對地理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意義。
二、訓練學生使用地圖的能力
地圖是一種非常專業的工具,它包含著很多專業性極強的知識,例如各種圖標、比例尺之類的,需要使用人員經過一定的學習,才能夠很好地掌握這些內容。因此,要在地理教學中運用地圖進行教學,教師先要讓學生認識地圖,訓練他們使用地圖的能力,這樣才能夠利用地圖帶動地理教學的開展。
首要訓練學生看圖、填圖的能力,以中國的省級行政區劃圖為例,每個省份的地理區劃都是不一樣的,有著各種輪廓,比如面積比較大的幾個省份:新疆,西藏,內蒙古,還有寧夏回族自治區,陜西,四川的外形輪廓都是比較好辨別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單個省份的輪廓,讓他們辨認出這是哪個省份。借此鍛煉學生識圖能力,加強學生對這些地理知識的記憶。第二步,教師可以制作一些區劃行政圖,讓學生進行填寫。比如哪個輪廓外形是哪個省份,這個省份的氣候、降水量、地形是什么樣的等等,以檢測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掌握情況。
然后是訓練學生繪圖的能力,在地理學習中會涉及到很多需要繪制的知識,例如各個地區的降水柱狀圖,氣溫曲線變化圖,或者全球的溫帶劃分圖,洋流分布圖等等。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繪圖的作業,最初可以讓學生參照書上的地圖進行仿繪,熟悉知識,鍛煉繪圖的手感。再慢慢的增大繪圖的難度,讓學生根據作業給出的條件進行繪圖,不斷豐富繪圖的內容,例如從單純的繪制區域的輪廓外形,增加到繪制氣溫曲線圖、植被分布圖、高山氣候分布圖等等。
最后是要鍛煉學生應用地圖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快速準確地指出地圖上各種圖標的內涵,并且根據這些標識對地圖進行正確的分析。比如通過圖上的比例尺和距離計算實際的兩地間的距離,以實際運用的方式,訓練學生運用地圖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樣的一番訓練下,學生基本上就能夠掌握一定的地圖技能,以此為基礎,教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使地理教學的質量得到相應的提升。
三、培養學生在學習中使用地圖的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給學習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面對地圖這樣一個高價值的學習工具,教師必須要培養學生在學習中使用地圖的習慣。以此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更好的在學習過程中分析和解決各種各樣的地理問題。
例如,在做練習題時,遇到關于某一地區的氣候與植被的分析題時,題目材料只給出了該地區的一副簡圖,標注出了經緯度與海陸位置,學生該怎樣進行分析呢?先要仔細的看圖,雖然材料給出的只是非常簡單的地圖,但是根據地圖上的經緯度可以判斷出該地區位于哪個半球,哪個大陸。基于這樣的判斷,學生就可以進一步判斷出該地區的氣候是哪一類型。再依據氣候類型,學生就可以大致估計溫度和降水量,從而推測出該地區的植被類型。在這樣一個分析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一步一步的判斷,綜合調動各方面的地理知識,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很好的鍛煉,還能夠讓學生體會到解題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四、結合課本進行地圖運用
課本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最主要的依據,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課本里面的知識都是比較抽象的,一般都是各種地理的抽象概念、原理、專業名詞等等,對于學生來講,要將這些知識很好的吸收,并且內化成為自己的內在知識,具有很大的難度。而地圖則具有很好的直觀性,比如地理課本上的各種地圖、圖表等等,就非常的簡潔明了,令人過目難忘。所以在地理教學中,應當結合課本進行地圖運用,將直觀性和抽象性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利用地圖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感官,讓課本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化,形象化,有效降低學生學習知識的難度。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很好的尊重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發展規律,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全面而深刻的掌握知識,還能夠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能力得到更全面的鍛煉。但是在開展這些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同時要注意,讓學生利用地圖進行學習和分析,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具象化的東西更好地掌握抽象化的知識,并且最終擺脫具體形象。一定不能讓學生過度的依賴地圖,在后期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有意識的不借助這些教具也能良好的進行抽象學習。
綜上所述,地圖在地理教學和學習中的重要性是非常突出的,但是在中學地理教學活動中,地圖的教學價值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要利用地圖更好的帶動和促進地理教學,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努力,進行嘗試,尤其是要在實際教學中,應圍繞如何運用地圖更好地進行地理教學工作展開深入持久的分析討論,總結經驗教訓,為以后的相關教學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滕立峰.淺談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C].第三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2016.
[2]徐志.淺談地理教學中地圖的應用[J].中學時代:理論版,2013(4):1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