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華斌 黃秀菊
【摘 ? ?要】面對設備落后、師資薄弱、教材滯后、學生對理論學習興味索然等嚴峻現實,唯有在縣級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中實施由學校主導,行業、企業參與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協同育人、共同發展長效機制,實施從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到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聯合教學過程管理、教學資源共享等一體化管控,才能切實有效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達到智慧育人目標,達到 “三贏”局面,實現縣級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行穩致遠!
【關鍵詞】縣級中職學校 計算機專業 現代學徒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7.206
一、縣級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困境
(一)縣級中職學校資金捉襟見肘,計算機教學設備相對落后
據調查,某縣級中職學校全校12個計算機機房承擔著全校2258個學生(計算機專業724人)的教育教學任務,其中的1個機房是2007年12月份購買的計算機,由于沒有資金,一直無法更換,直到2019年9月才更換為深圳某學校對口幫扶捐贈的已經淘汰了的電腦,這50臺電腦用了將盡12年!另外3個機房是2011年3月份購買的計算機,到2019年10月份才申請到資金更換;還有1個機房是2012年4月份購買的,內存條還是512M,但由于經費問題一直沒能更換;其它的機房也是2016、2017年購買的計算機。大部分家庭網絡早幾年前已經是光纖到戶了,但是該校光纖熔接機一直到2019年為了參加技能大賽而建立了小型綜合布線實訓室才購買了一臺,并且由于耗材等問題這個小型綜合布線實訓室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使用,只有精挑細選出來的三、四個即將參加技能大賽的同學在強化培訓階段才能使用。現實生活中經常用到的計算機維修與數據恢復技術,目前該校還沒有資金購買此類設備,只能開展一些簡單的組裝與維護教學。
盡管宏觀層面上各級政府對中等職業教育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是從微觀層面來說,面對“吃飯財政”,大部分縣級職校可用資金還是十分有限,甚至是捉襟見肘,而且在縣級職校內部,專業眾多,“僧多粥少”,因此,計算機教學設備的更新不能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同步,計算機教學設備相對落后嚴重制約了教育教學。
(二)由于歷史及現實原因,師資力量極其薄弱
據調查,某縣級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課教師中僅有33.33%是計算機專業(大類)畢業的,其余均是非計算機專業畢業。此外,這所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課教師中僅有46.67%的教師是畢業后直接從事職業教育工作的,其余的53.33%或是從鄉下初中調入或是從鄉下小學調入。而且教師“老齡化”嚴重,“80后”(40歲以下)教師僅占比6.67%。
究其原因,這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歷史原因是很多縣級中職學校成立之初,由于當時條件所限,沒有足夠的專業教師,只能是不論專業“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招聘教師。現實原因是縣級中職學校教師待遇普遍偏低,職業教師沒有吸引力,很難招聘到年輕的職業教師,即使招聘到了年輕教師,他們很多也呆不了一兩年就離職了,即便是定向培養教師,他們寧可違約補交培養費也要離職。招不到年輕的專業教師,高中教師也不愿調入,怎么辦?為了維持專業運轉,只能從初中或小學調入。而據調查,這些現象在縣級中職學校是普遍現象,早已經見怪不怪。盡管這些教師也通過自學、培訓等方式進行了提升,他們的努力和敬業精神不可否認,但是相比受過系統的職業教育的“科班出身”的計算機專業教師在各方面還是略遜一籌。教師的水平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縣級職校計算機專業所培養學生的水平。
(三)編寫出版周期長,教材嚴重滯后
眾所周知,教材出版周期普遍較長,教材嚴重滯后無法保證教學內容與日新月異的計算機新技術、新軟件同步,導致學校培養的計算機專業人才“非企所需”。
(四)學生素質普遍偏低,理論學習興味索然
由于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就讀中職學校是很多家長和學生上不了普通高中之后的“無奈之舉”。因此,縣級職校計算機專業中學生素質普遍偏低,學習興趣不高,對理論學習更是興味索然。
如此種種,縣級職校培養出來的計算機專業學生如何能與市場接軌?這也造成了縣級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實習難、就業難。
二、現代學徒制優點
盡管學校教育也可以模擬工作過程,但和真實的工作過程還是有所差別,俗話說“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唯有現代學徒制才能讓學生真正的體驗真實的工作過程。
現代學徒制是將企業傳統學徒培訓與學校職業教育相結合的合作教育制度,其以市場為導向,將學校職業教育與就業市場緊密結合,校企互通有無、取長補短,使學校的職業教育更具社會性、專業性和實踐性。
在現代學徒制中,學校和企業都是教育教學的主體(雙主體),既降低了學校培養學生的成本,也降低了企業培訓新員工的成本;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是學生(學徒)的共同導師(雙導師),既解決了學校教師知識儲備滯后市場的問題,又解決了企業師傅教育教學技術欠缺的問題。
在現代學徒制中,學生具有“雙身份”,上學即上崗,既是學生也是學徒,不僅僅學習課程知識技能,還要同時參與企業的生產實踐;“做中學”、“學中做”貫穿全程,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艱苦奮斗、自力更生意識,杜絕“等靠要”思想。
綜上所述,實施現代學徒制可以有效解決縣級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設備落后、師資薄弱、教材滯后、學生對理論學習興味索然等等,另一方面也解決了學生就業難、企業招工難的問題,達到了“三贏”的局面。
三、縣級職校計算機專業實行現代學徒制策略初探
(一)有效落實校企雙重管理,建立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有效落實校企雙重管理,全面推行ISO質量管理理念,明確校企雙主體對學生管理的權利清單和職責,進一步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夯實職業人才的工匠精神,推進校企育人一體化。
(二)校企統一管理、統籌安排,推進招生招工一體化
現代學徒制的基礎是招生招工一體化,因此,招生與招工必須納入校企統一管理、統籌安排,專業招生、企業招工同步推進。
(三)共同制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標準
充分發揮校企雙培養主體的滲透功能,將企業對員工的素質要求和學校對學生的素質要求緊密結合,共同制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標準,制定以育人為目標的考核評價標準,確定現代學徒制學生的素質行為養成目標和評價體系。
1.校企共同制定專業標準。
由學校計算機專業骨干教師和企業專家組成研究開發團隊,共同對計算機專業培養目標崗位進行系統分析,重點做好崗位核心任務的工作過程和關鍵技能的梳理,確定培養目標的崗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
2.校企共同制定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
根據校企共同確定的人才培養方案,由學校骨干教師和合作企業骨干導師組成的教學標準研發團隊,共同制定課程體系、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標準和崗位關鍵技能訓練標準。根據企業崗位要求和學校實際情況,重點建成“公共文化課程、職業基礎課程、職業技能課程、崗位實操課程”等適合學徒制的專業課程體系。
為實現學校和企業的優勢互補,原則上每門課程教學標準的制定均實行校企雙課程責任人制,校企共同進行課程建設與授課。課程教學標準內容主要應包括:課程結構、課程設計、教學目標、課程資源、教學評價等規范性內容。
(四)共建“雙導師”教學團隊
1.建立“雙導師”管理和激勵機制。
校企應明確導師的聘任條件、職責、待遇、獎懲、程序,形成吸引人才、穩定隊伍的“雙導師”管理和激勵機制。
2.加強專業教師實踐能力培養。
縣級職校應將專業教師參加企業實踐和技術服務納入考核并作為職稱評審、崗位晉升的重要依據。學校應積極安排計算機專業教師深入企業對應崗位,參加企業生產,專業教師要與企業導師一起合作開展科技革新和科研課題研究,有效提高專業老師的實踐能力。
3.強化企業導師隊伍選拔培養工作。
校企應共同制定企業導師資格認證培養體系,學校應與企業共同開展企業導師師資選拔和培養,幫助企業建立現代學徒制企業導師隊伍。建立企業導師崗位實踐輔導教學工作規范,規范企業導師教學輔導行為。校企應共同制定企業導師評優辦法,提升企業導師榮譽感,激勵企業導師積極參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工作。建立校企導師定期教學研討交流制度,為企業導師實施崗位工作輔導技巧等教學技能培訓,切實提升企業導師崗位實踐技能教學輔導能力,保障崗位實踐技能訓練、成績考核等工作的質量。
(五)共同實施教學方案
根據現代學徒制的特點,學校與企業應共同建立、健全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教學規章制度,重點解決企業內部培訓課程、企業崗位技能認證與學校課程的學分認定工作,完善教學運行與質量診斷與改進體系,共同加強過程管理,形成長效運行機制。
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和資源情況,學徒的學習實施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的教學安排,即學徒入學與上崗同時,學習過程是在企業的實際崗位中邊實踐邊上課,是理論學習和實踐的有機結合。
其中公共課程、職業基礎課程主要在學校內進行,以學校教師為主,采用集中授課的形式;職業技能課程、崗位實操課在工作崗位完成。校內專任教師主要從事技術理論的教學,企業師傅主要完成工作崗位技能的指導及教學,雙方相輔相成,共同完成教學。
第一學年,主要在學校完成教學任務,教授的課程主要以公共文化課程、職業基礎課程為主,同時貫穿企業規章制度、企業文化、安全生產等企業職業素質,教授主要以企業導師為主實施。
第二學年,主要在企業工作崗位,通過技術理論教授(學校教師)、崗位實踐技能指導(企業導師)完成崗位職業技能的指導和學習。
第三學年,主要在企業工作崗位,通過崗位綜合實踐技能指導(企業導師)使學生能夠完全勝任該崗位的工作。
(六)創新考核評價與督查制度,構建現代學徒制評價標準
改革以往學校自主考評的單一評價模式,構建多方全方位、全程參與的考核評價機制,采取學生自我評價、導師評價、社會評價以及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等靈活多樣的考核評價方式,建立以技能為核心,定期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及時反饋等形式的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長效機制。
公共文化基礎、職業基礎模塊主要以校內專任教師評價為主;職業技能模塊主要結合工作過程考核,采用企業崗位職業技能認證標準來進行評價;職業素質模塊以企業崗位實踐過程的素質考核及社會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
四、結語
面對縣級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設備落后、師資薄弱、教材滯后、學生對理論學習興味索然等等嚴峻現實,唯有在縣級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中實施由學校主導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加強過程管理,合理安排學徒崗位、分配工作任務、實施考核評價等,實現從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到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聯合教學過程管理、教學資源共享等一體化以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協同育人、共同發展長效機制,才能達到智慧育人的目標,實現縣級職校計算機專業行穩致遠!【本文系2019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縣級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現代學徒制實踐與研究》(立項編號:GXZZJG2019B158)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盧長鵬,薛永三,張業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25).
[2]楊道齊. 現代學徒制在職校計算機專業中的應用[J]. 無線互聯科技,2018(12).
[3]吳芬芬,常軍林. 現代學徒制模式下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評價研究[J].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
[4]鄭國強. 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內容處理策略探索[J]. 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1).
[5]趙寶柱.新生代農民工培訓:意愿與行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