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莉 張卓瑛
中圖分類號:G84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20)06-019-02
摘要 隨著現代人對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關注度提升,專項體育教學逐漸受到體育教學領域人員的重視,如何提高學生在某個體育項目中的能力水平成為了教學工作中主要探討的問題。而以往體育教育不會專注于某個體育項目來開展活動,因此學生的專項能力比較薄弱,無法專精于某個體育項目,這就是以往體育教育中的缺陷,需要得到改善。這一條件下,本文將以高校羽毛球教學為例,闡述羽毛球項目的專項能力需求,現代體育教學中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關對策,實現提高學生專項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 高校羽毛球;學生;專項能力
羽毛球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中的“強項”,擁有很多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運動員,為我國在相關國際賽事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羽毛球運動在我國也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近年來羽毛球運動在高校的發展亦有蓬勃之勢。學生專項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羽毛球技術水平,促進羽毛球運動在高校的良性發展。
一、羽毛球項目的專項能力需求
根據人體運動學理論與羽毛球運動中的行為可知,羽毛球體育項目對運動員的專項能力需求包括爆發力、協調能力、基礎能力,下文將對各項能力在羽毛球運動中的作用及影響進行分析。
(一)爆發力
在羽毛球運動中運動員的主要擊球動作分為兩類,分別為發球與回擊球,其中發球是運動員比較容易得分的動作,如果運動員具有較強的爆發力則可以讓發球的速度更快,使對方來不及反應不能很好的回擊或無法接到發球,但如果運動員爆發力不足,則發球的威脅性就偏低,不易得分;回擊球中爆發力對運動員的影響力就比較廣泛,即面對對方擊打過來的球,運動員如果爆發力足夠就能第一時間移動到正確位置進行擊球,同時可以根據自身戰術躍起扣球,且回擊球的速度也受爆發力影響,說明爆發力在回擊球時對運動員的移動能力、跳躍能力、擊球能力有直接影響,爆發力不足會影響其擊球質量與正確擊球的概率,因此羽毛球運動專項能力中包含爆發力[1]。
(二)協調能力
羽毛球運動當中運動員的行為大體可以分為四種,即擊球、跳躍、奔跑、體姿控制,這些動作在運動過程中有密切聯系,相互之間非常連貫,如運動員身處場地邊緣,面對對方擊打過來的“網前球”就要迅速奔跑至網前擊球點,根據回擊球前球的高度來決定回擊方式,包括跳躍扣球、體姿控制下的其他擊球方式(如反吊球等),整個運動過程需要在一瞬間完成,因此運動員必須加以控制,確保自身位置正確,便于發力與控制球的落點,這就非常考驗運動員的協調能力。根據一些羽毛球初學者的運動行為表現可知,因為此類運動員的協調能力比較一般,所以在運動過程中遇到一些需要盡快處理的球會出現身體控制力不足的情況,容易跑過正確擊球點或回擊球質量不佳,局勢依舊被對方掌控,可見協調能力對羽毛球運動員的運動情況有直接影響,其屬于羽毛球專項能力之一。此外,協調能力還對羽毛球運動員的受傷概率有影響,即協調能力不足會導致運動員在擊球時體姿不正確,發力過于勉強,由此導致肌肉扭傷或關節方面的傷病,對此必須關注羽毛球運動員的協調能力。
(三)基礎能力
基礎能力就是人在所有運動中都需要的能力,即耐力、速度、速度耐力、力量、柔韌、體能、靈活性等,這些能力是支撐運動員各專項能力、決定專項能力的關鍵因素,如人的力量或速度不足則爆發力不足、人的體能不足則協調能力、耐力不足,且容易短時間衰減至低水平。因此在羽毛球專項能力培養當中,雖然基礎能力不屬于專項能力體系,但卻是實現專項能力培養目的的根本,不可忽視。另外,在教學問題上現代部分高校的教師并不是羽毛球專業人才,他們對羽毛球項目理解不夠透徹,因此教學方法、訓練項目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對此必須進行改善,全面培養學生基礎能力,為羽毛球專項能力提升打下良好基礎。
二、現代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問題——以羽毛球教學為例
(一)缺乏理論教育
現代高校體育教育理念認為體育是一項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主要以實踐課程為主,理論只要在實踐課程中穿插即可,無需深入講解,說明現代體育教育缺乏理論教育。而這種缺陷會導致學生對羽毛球的理解不夠深刻,不重視自身專項能力的提升,且學生因為缺乏理論引導,所以很難對羽毛球形成興趣,這會影響到學生參與專項能力訓練、自主提升專項能力的積極性與熱情,不利于轉向能力提高。例如某高校體育教育從第一節課開始就是實踐訓練,要求學生進行俯臥撐、短跑及羽毛球模擬對練,過程中教師雖然偶爾會針對學生問題闡述一些理論,但大多比較淺薄,且頻次很低,導致學生在一個學習的訓練之后依舊無法很好的掌握羽毛球運動要領,說明缺乏理論教育影響了學生專項能力提升[2]。
(二)訓練項目設計缺陷
如果將體育學校羽毛球專業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的體育訓練項目作對比,顯而易見的可以看見兩者在訓練項目設計上的不同,而這種差異就體現在羽毛球專業學生所參與的訓練項目比較有針對性,因此學生在能力特長上與羽毛球運動專項能力要求高度吻合,但普通高校學生的體育訓練項目則比較通用,大部分項目是任何體育運動中都需要開展的,如跑步、力量訓練等,這些項目只能讓學生基礎能力得到增長,對專項能力雖有幫助,但并不明顯。例如某高校體育訓練當中的訓練項目大體包括單雙杠訓練、沖刺跑等,體育項目的開展一般由學生自主選擇,教師并不會進行干涉,說明現代高校體育訓練項目設計難以提高學生羽毛球專項能力,存在明顯缺陷。
三、現代高校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羽毛球專項能力的策略
(一)加強理論引導,培養學生專項能力意識
理論教育對學生專項能力有直接影響,因此現代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當加強羽毛球理論教學力度,借助理論讓學生對羽毛球有更深的了解,將普通能力與專項能力區分,同時在理論教育當中可以采用一些案例,此舉可激發學生學習羽毛球的興趣,促進他們專項能力提升意識發展,為后續實際訓練做好鋪墊。如某高校體育教學當中,針對羽毛球項目就展開了為時三周的理論教育,過程中重點闡述了羽毛球專項能力需求,促使學生不會將羽毛球運動與其他運動的能力需求弄混,樹立了良好的專項能力意識,同時借助我國著名羽毛球運動員“林丹”案例激發了學生對羽毛球運動的興趣,使得學生在羽毛球專項訓練中表現出了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堅毅的精神素質,有利于他們羽毛球專項能力提升。
(二)專項能力訓練項目設計
針對羽毛球運動專項能力需求,高校體育教師應當意識到普通訓練項目在專項能力培養中的缺陷,隨后在原有訓練設計基礎上進行專項能力訓練項目設計,使教學有序、有效的培養學生羽毛球專項能力。羽毛球專項能力訓練項目一般包括:擊球訓練、步法訓練等,下文將對各訓練項目的基本要求進行分析。
1.擊球訓練
以高球為例,在擊球訓練當中要開展兩個訓練環節,①提舉引拍:持拍一側身體微微向后,從同側下肢發力向后半轉體側身,同時在過程中舉起球拍,手臂姿態上大臂要與身體軀干呈直角,小臂與大臂呈直角(可以小于直角,但不可過多);②發力:在提舉引拍基礎上模擬揮拍動作,要盡可能快的將球拍揮至另一側肩膀處,且手臂背部朝外(因揮拍動作需要小臂旋轉,所以正確揮拍動作會導致手臂背部朝外,若揮拍后背部并沒有朝外,則說明動作有誤,需要調整)。
2.步法訓練
步法訓練需要以羽毛球運動時的運動軌跡為例,一般包括邊線折返跑、上網步法、斜線步法訓練,這些訓練內容比較簡單,但需要反復進行,越快越好,對此教師要在一旁發出指令指導學生來做好步法訓練。當學生步法純熟后可以開展實戰訓練。
四、結語
綜上,本文對高校羽毛球教學中提高學生專項能力進行了討論,闡述了羽毛球運動專項能力需求,列出了轉向能力培養方向,隨后根據高校體育教學情況可知,各高校體育教育中并不能有效提高學生專項能力,需要得到改善,因此文中針對問題提出了提高學生羽毛球專項能力的策略。通過策略可已解決高校體育教育在羽毛球專項能力培養上的問題,為羽毛球運動在高校的普及與發展做出了貢獻。
參考文獻:
[1]常會麗,楊恒園.高校羽毛球教學中學生專業技能提升的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15,000(036):70.
[2]楊貴明.高校羽毛球教學過程中技戰術意識的訓練方法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8,000(014):204-205.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青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