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霜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20)06-043-02
摘要 隨班就讀制度產生后,我國教育機制在特殊群體教育中不斷改進,但隨班就讀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需要教師從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等方面,持續優化課堂教學手段,以滿足隨班就讀學生教育需求。本文以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為例,通過分析小學體育課堂隨班就讀現狀,對基于隨班就讀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策略展開研究。借此突出隨班就讀體育教育要點,幫助相關教育工作者完善隨班就讀學生教育體制。
關鍵詞 隨班就讀;學生;小學;體育;課堂教學
近些年,隨班就讀學生教育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綜合分析學生心理、行為特點,為學生制定有效的教育教學規劃。小學體育是基礎教育階段用于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科類型,針對隨班就讀學生這一特殊群體,需要教師耗費更多耐心、時間來完善體育課堂教學設計,使隨班就讀學生能夠在體育知識技能掌握中,其思維品質得到有效塑造。
一、隨班就讀相關概述
隨班就讀具體指智力、身體存在特殊情況的學生,在普通學校與普通小學生共同接受教育的一種特殊教育安置形式,是教育工作者結合我國國情在特殊教育領域的重大教育舉措,對我國特殊兒童權益保障意義重大。自20世紀后期,我國大力推進“隨班就讀”戰略的落實工作,但在普通學校教育實踐中,相關學校在學科教學中未能從教學計劃、教學手段、課程教學內容、學生評價等方面,制定個性化的培育方案,滿足隨班就讀學生基本需求[1]。并且在現代教育中,隨班就讀學生同樣面臨著考試、升學壓力,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課堂教學中,應基于隨班就讀學生個體成長、發育、學校需求,采用個性化教學手段,確保課程教學實效性。以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為例,體育教師需指導部分殘疾的隨班就讀學生,完成康復訓練,通過增強其鍛煉能力使其達到中考、升學期間的體質標準。再者,體育鍛煉同樣可促進隨班就讀學生身心綜合發展,使其在康復過程中,感受體育內涵,繼而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強化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價值。
二、小學體育課堂隨班就讀現狀分析
在我國隨班就讀學生群體中,包括患有抑郁癥、自閉癥的學生,以及智力存有障礙的學生,但相關學校在配置教師時,卻未能配備專業的特教教師,使得體育教師管理難度大,最終導致小學體育課堂隨班就讀學生積極性不高、主動意識較差,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難集中或是時間較為短暫等現象,影響著體育課程育人功能的發揮。除此之外,在小學體育課堂評價機制中,教育部門針對隨班就讀學生主要采取免考模式,而普通學生在堅持鍛煉、認真上課后反倒無法獲得滿意分數,從而導致公眾質疑相關院校體育課堂、體育考試的公正性,甚至對隨班就讀學生產生排斥心理,所以在體育展示課、公開課中隨班就讀學生參與感較弱。再者,現階段,小學體育課堂中,教師對隨班就讀學生的關注差異化明顯,部分教師會忽視隨班就讀學生,按照正常進度、方法完成教學任務,少數教師過分關注隨班就讀學生,卻導致整體教學進度難以掌握[2]。
三、基于隨班就讀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策略
(一)隨班就讀學生體育課堂教學原則
為有效解決隨班就讀學生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相關問題,教師應在肯定隨班就讀學生特殊性的同時,還應主動探究其與普通學生的共性,從而制定“個性化+整體性”的教學方案,從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方面,為其打造根據針對性的小學體育課堂。一方面,教師可結合班內隨班就讀學生具體情況,采取個性化教學方法講授體育知識。比如對待語言、聽力障礙的學生,可采用實驗法、直觀演示法。對學生展開分段教學,使隨班就讀學生能夠有效領悟體育課堂教學內容,感知體育課堂魅力。以籃球原地運球學習為例,教師可將教學內容分為原地單手高、低運球、運球報數、一人運球一人做防守動作、運球搶球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幫助學生有序整理教學內容。
另一方面,教師在體育教學設計中,適當增加集體活動,幫助學生融入集體環境,為其后期社會實踐奠定基礎。如:在課堂的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接力跑的比賽,讓全體學生參與比賽,在比賽中會出現不團結的現象——互相指責,因為某某人跑的比較慢,而導致輸,針對這一狀況,教師應該及時的給予引導,我們應該相信我們的隊友,每個人都想第一,當時總有最后一名,我們應該一起努力,把這種距離縮小,或是超越,這也是一種勝利。同時讓學生明白團結力量大,讓學生學會團結合作,互相鼓勵而不是互相指責,讓他們在學習中鍛煉中成長。讓隨班就讀學生能更好的融入班級中,更加自信,而校內教師關注隨班就讀意識得以強化,積極在后期教學實踐中關心隨班就讀學生健康成長,推動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公平發展[3]。
(二)隨班就讀學生體育課堂教學策略
其一,在保護隨班就讀學生隱私基礎上,了解學生健康狀況。學期初,體育教學可對班內學生展開調查,在掌握學生體質狀況后,提前向班主任咨詢班內隨班就讀學生健康情況,同時向家長了解學生的身體情況,避免在體育課中產生運動性傷害,便于教師調整教學計劃、優化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在此期間,教師需要注意隨班就讀學生隱私保護,并且在實施個性化教學方案時,應避免造成學生信息泄露引起歧視。
其二,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制定個性化教學方案。教師需要在摸底調查后,按照隨班就讀學生需求,合理制定教學設計,比如對待智力障礙學習,可重點挖掘學生學習潛力、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參與興趣。但在制定教學目標,布置教學任務時,教師可適當降低難度,或調整教學內容,使隨班就讀學生在任務完成中體會成就感,以此深化學生體驗,使學生能夠健康成長[4]。
其三,關注細節問題,靈活布置體育教學任務。不論是普通學生、隨班就讀學生,其在小學階段尚處于感知周圍事物、對世界充滿好奇的時期,所以教師需要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注意觀察學生行為變化。同時根據學生行為、興趣特點,引導隨班就讀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學活動。一方面,教師可劃分合作學習小組,通過明確學習目標,啟發隨班就讀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可積極面對體育課堂教學。另一方面,教師需在任務布置中,保證任務內容、難度的靈活性,通過優化任務設計,使隨班就讀學生的心理素質、體育技能、理論知識學習能力得以全面發展。
其四,創設有效課堂情境,促進隨班就讀學生全面發展。隨班就讀學生群體中,多數學生會產生自卑心理、憂慮及恐懼情緒,且對外交流主動性不足、語言溝通能力較弱。為此,教師可利用良好課堂環境、體育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融入體育課堂教學中,為隨班就讀學生綜合發展提供助力。首先,教師可結合體育課堂教學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引入勵志性故事、繪本,使學生在生動情境中體會故事中的情感態度[4]。
其次,教師還應為學生展開技能訓練,使學生理論知識、情感態度、體育技能在相互補償中,協調學生綜合發展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可設計體育游戲,使隨班就讀學生在輕松氛圍中學習,從而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使其在主動探究中深入理解體育知識與技能。最后,在隨班就讀學生體育課堂教學中,相關院校可為該類學生設計生活區、閱讀區等教育資源,為其建立交流空間,幫助其適應校園生活,樂于與教師和同學交流,繼而能夠在教師引導下完成力所能及的體育教學任務,遵守體育課堂紀律。除此之外,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重視隨班就讀思政教育,讓隨班就讀學生在與同伴交流中,自身思維能留得到鍛煉,以此養成學習、行為習慣,感受集體活動中的尊重與愛護,增強學生自信心理。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針對隨班就讀學生的教育,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教學反思、總結體育教學經驗,確保小學體育學科知識技能、價值觀念可有效滲透在隨班就讀學生中,為隨班就讀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助力。但由于隨班就讀學生本身的特殊性,相關體育教師還應通過專業培訓,滿足隨班就讀學生體育教學需求,同時在教學活動開展中,體育教師需和家長、班主任保持溝通,隨時反饋學生學習、生活情況,助力隨班就讀學生體育教育。
參考文獻:
[1]俞林亞.提升隨班就讀集體課堂教學實效的支持性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9(6):49-50.
[2]屈丹.隨班就讀學生的課堂管理特征及教學策略[J].品牌,2018(004):286-287.
[3]龐楊德.體育教學中如何讓隨班就讀學生有效融入集體[J].當代家庭教育,2019(002):137-137.
[4]陳韓俊.尊重個別差異共享陽光體育——對隨班就讀殘障學生體育教學的思考[J].教育(周刊),2018(008):93-93.
[5]郭文君.淺析隨班就讀學生融合教育氛圍構建[J].才智,2019(32):18-20.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僑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