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偉君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20)06-047-02
摘要 體育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體育學習,形成終身體育所需的、健康發展必備的體育情感與品格、運動能力與習慣、健康知識與行為。體育課堂是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主陣地,體育教師要善于利用常態課堂教學的各環節,充分整合課堂教、學、練、賽、考、戲、評、糾等活動,有的放矢的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
關鍵詞 中職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養;路徑;方法
一、更新教育理念,堅持立德樹人
教師的人格、品德會直接地影響學生的德行塑造,學生的德行是一面鏡子直接地反映出教師的綜合素養。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對體育教師的育人、育才理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體育教師要樹立現代教育觀,樹立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體育素養觀,以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以身作則,尊重、關心、愛護學生;在體育教、學、練、賽、戲、糾、評等舉手投足要表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范。要以嚴肅認真的教學態度,誨人不倦的育人精神、公正公平的執法尺度、健康、陽光的行為習慣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引導學生樹立健康、陽光、正氣的成才觀。也要以學生為主體,轉變觀念,革新教法,巧妙地把技術、技能教學、身體素質練習、德育、文化相結合,發展學生技術、技能,增強體育人文精神與核心素養;更要全面、客觀的反思教師自身的不足,增強專業發展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心理素養、道德素養、專業素養等,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
二、激發學練興趣,增強體育情感
體育核心素養的培育最關鍵的是要將潛在的價值顯性化,激發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在動力,增強體育學練活動的興趣與熱情,讓學生發自內心的喜愛、參與體育運動,增強對體育活動的情感。教育實踐中,中小學生求新尋異的心理明顯,爭強好勝,喜歡新東西、新感覺,常態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學練興趣,需要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挖掘教師的智慧潛力,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地通過對學練方法、形式、手段的借鑒、開發、革新。通過課前的激趣游戲、課中的分組比賽、挑戰賽、匯報表演、班級友誼賽;課后的身體素質“課課練”、形式多樣的比一比、測一測、賽一賽等,優化設計、趣化過程、以變激趣,讓學生感到有變化、趣味、新意,激發興趣,在活動中增加知識,增強素質、增進技能。體育教師要身體力行的主動參與學生的學練活動,游戲活動等,以身作則,帶領和促進學生投入自己感興趣的體育活動中,逐步在自己喜愛的體育活動挖掘、發展、形成自己的運動特長項目,逐步樹立健康的生活理念,掌握科學鍛煉的方法、手段,形成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習慣。
三、培育體育品格,強化養成教育
體育品格、體育品質、體育精神、體育作風是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內容。學生的思想品德、意志品質、個性特點在激烈的體育活動中會不自覺地表現出來,我們應根據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傾向,有的放矢,因勢利導地進行立德樹人的教育與引導,寓教于樂。
(一)課堂常規。課堂常規是加強學生養成教育、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體育教學中要制定出少而精、細而全的常規,嚴格考勤制度,使學生養成遵守規章制度的習慣;通過上下課時的師生問好、道別,培養學生的文明禮貌行為;通過表場或批評,對照榜樣,引導學生自覺學習和仿效,利用群體監督的力量,引導學生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以體育委員為主,組織學生輪流借還器材、協助教師整理場地,并提出相關要求,培養學生的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良好習慣。
(二)跑的練習。通過競賽性的短跑分層練習、分組練習、接力練習等,培養學生頑強拼搏,拼爭到底,不到終點不認輸的意識品質,通過短跑比賽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耐久跑、障礙跑、集體性校園定向越野活動是培養學生堅毅和頑強的意志品質的最好教材。學練中要善于從小困難”開始,嚴引導學生格要求自己,堅持到底,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沉著、堅韌不拔、積極進取、勇于開拓,團結協作,堅定自信的意志品質。
(三)體操練習。通過前滾翻、單杠、雙杠、跳馬、跳箱等體操練習中,培養學生勇敢、果斷、不怕困難、不怕失敗的信心和不怕疼痛的意志品質。
(四)投擲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統一行動的習慣。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對行為習慣的約束能力。
(五)武術。武術教學中既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進行武德教育,引導學生重在強身、健體;更要在基本功、組合練習、套路練習、集體演練等反復練習中體驗武術的精、氣、神、韻、力、美等,培養學生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和吃苦耐勞的品質。
(六)球類游戲。游戲是一種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善于利用游戲的競爭性,寓教于樂,從思想教育的大處著眼,從意志品質的細節入手,靈活設計游戲活動的規模、時間、方法、形式、規則、要求等,通過游戲增強學生責任感和團隊使命感,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講文明禮貌、尊重對手的體育作風。通過強化規則意識,培養正確的正確的競爭觀、勝負觀,正確對待裁判的錯判和漏判,正確對待對手犯規,培養學生包容、開朗、熱情、陽光的健康心理。如球類比賽中,針對配合失誤引發學生互相埋怨現象,教師可先引導學生相互交流配合的路線、時機、角度、速度,再教育學生只有靠團結、包容才能增強彼此之間信任,提高團隊凝聚力,取得成功。
四、增進運動能力,培育運動習慣
培養學生運動意識、習慣、能力是體育核心素養的關鍵要素之一,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性格特征、技術技能水平,身體素質狀況、選擇最佳的學練方法、手段,因人而異、因材施練,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巧妙的集體糾正與個別輔導、積極采取正面、激勵性的評價與反饋,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練技術、技能、增強體質的興趣,引導他們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使學生能根據自己技術、技能、素質情況設計高效安全的循環練習,并在練習中穿插部分游戲內容,有效激發學生參與素質練習的積極性,通過全面、深入、持久的增強體質來促進學生養成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教師要處理好各項目教學之間的銜接與過渡,把技術、技能學練與身體素質鍛煉有機結合起來,保證學生有足夠的量和強度。注重運動技能的組合性與關聯性 ,引導學生體驗完整技術,如小學應針對身體素質的敏感期進行功能性的學練活動,突出基本運動能力的培養和技術的規范性,如基本體操、游戲、跑、跳、投的基礎訓練;初中應全面增強學生體能,突出基本性運動項目的技能、技術的學習,如田徑、器材體操、球類等;高中學生應注重加強技術細節的改進,通過模塊教學、選項學習等,不斷提升技術的經濟性與實效性,提升技能水平,提高專項運動能力。教師既要加強必修內容的教學,也要增加選修內容,要善于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生課堂示范、技能展示、挑戰賽、匯報表演等,引導學生嘗試不同的項目學習與訓練,進行差異化的教學與訓練,使幫助不同學生尋找更適合自身實際的運動項目,發展學生的體育個性,為學生的個性、特長的發展創設時間、空間,使學生在學習、熟練掌握兩種以上運動技術、技能,增強對活動的積極情感傾向,增強體育意識,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而受益終身。
五、著意提升體育素養,培養健康行為
學生體育健康知識、習慣、行為的培育與養成是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精挑細選地通過室內課有計劃、科學地讓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知識、科學健身的知識與方法、技能。如夏季游泳安全防護、救生技能;冰雪運動的防凍、防寒;耐久跑極點的過渡,青春期的體育衛生常識;運動創傷的預防和處理,學校運動會相關項目的競賽規則、裁判活動的學習等。通過室內課觀看奧運會、世界錦標賽等,通過積極參與校運動隊的裁判工作、志愿者活動等,拓展學生的體育常識,開闊學生視野,提高體育賽事的觀、賞、析、辨能力,注重引導學生尊重裁判、尊重對手、尊重觀眾等,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
參考文獻:
[1]于素梅.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培育[J].中國學校體育,2016(7):29-33.
[2]于素梅.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基本思路與多元途徑[J].體育學刊,2017,25(5):16-19.
[3]陸秀云.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J].體育師友,2016,39(5):30-32.
作者單位: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水南高級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