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帶一路”戰略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對小語種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路徑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分析總結出小語種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四個關鍵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小語種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策略。最后借由典型案例,詳細介紹和說明如何通過小語種雙語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外語技能與專業技能兼通的高素質應用型小語種人才。
【關鍵詞】 “一帶一路”;小語種;雙語培養;質量提升
【中圖分類號】H3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29-0084-02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9年湖南省教育廳課題研究成果(編號19C1229)。
隨著“一帶一路”新時代經濟戰略部署的全面鋪展,我國和沿線國家地區的貿易合作不斷增加和深化。2019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創下31.54萬億元的新高,預計2020將繼續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一帶一路”戰略同時帶動了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新業態經濟的發展,跨境電商迎來蓬勃發展。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總額占出口貿易總額的50.7%,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的市場交易規模預計達10.3萬億元。與世界各國日益密切的貿易往來,給小語種專業發展帶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企業對小語種人才需求分析
“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小語種人才除了掌握扎實的語言基礎,還需要具備基本的跨文化、外貿單證、跨境電商等知識。企業迫切需要的是外語技能與專業技能兼通的高素質技能型外語人才。
以應用德語專業為例,2019年教育部對全國 11 個省份(直轄市) 50 家企業展開調研,結果顯示,企業最本質的需求是“德語+專業技能”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除了語言能力外,企業對綜合職業能力和素養同樣看重。例如德語跨境電商運營專員,要求學生能用德英雙語進行電商平臺店鋪運營操作,同時具備團隊合作和創造創新的能力。《中國跨境電商人才報告》顯示,很多用人單位認為小語種畢業生普遍存的問題包括:語言知識不牢、雙語素養不夠、職業素養不高、團隊精神和責任意識淡薄等。
二、小語種人才培養問題分析
“一帶一路”發展新階段下,小語種人才培養不緊扣市場經濟發展需求變化,及時做出優化、調整和改革,就會出現“培養”和“需求”不合拍等問題。
(一)培養目標不明確
培養目標不明確首先是是培養規格不清楚;以應用法語為例,畢業生主要的就業面向有翻譯、外貿、跨境電商等。部分院校沒有確定“培養怎樣的人”,就設置五花八門的課程,“全面撒網”,導致畢業生的能力“不精不專”。其次是沒有處理好“外”和“職”的關系,外語技能和職業技能教學割裂開來;過分偏重小語種教學,或一昧強調職業技能課程,兩者不能有機融合,學生習得和崗位要求不合拍。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小語種人才培養目標模糊或混亂直接導致課程設置不合理。為了體現培養的多樣全面,課程門類多而復雜,沒有主次之分,沒有梯度漸進性;課程安排的順序不合理,核心課程比例不達標;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設置課程難度不當,教學效果不佳。
(三)教學方法不靈活
部分教師不能根據課型特點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甚至存在灌輸式外語教育;互動式、啟發式教學運用得不夠;教學過程中只重輸入,不重輸出。教師知識體系和結構不能及時更新,對職業和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不了解,不能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信息化教學能力不夠,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小語種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策略
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及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系列重要講話中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對推進高校教學改革、提升小語種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國家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已經組織專家團隊,對小語種專業教學標準進行了修訂,對小語種專業人才培養提升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實現三個“統一”,小語種教學與國家地區發展規劃相統一;外語語言技能和職業核心素養相統一;校內學習的知識技能與崗位工作實踐需求相統一。
針對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該采取何種策略解決?首先,要確定小語種人才培養目標。要做好專業調研,分析人才需求的現狀和發展;進而要分析地區經濟發展的定位和特色,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的發展;此外還需結合各學校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學校的總體發展和規劃,師資隊伍結構進行思考。
在課程體系設置上,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確定基礎課、核心課和職業拓展課的門類和比例。要重視小語種基礎課程,更要加大核心技能課程的比例,設置相應的技能實踐課程和項目,充分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專業核心技能。另一方面,適當增加選修課的比例和類型。考慮部分小語種學生的職業發展以及不同的職業面向,課程中可加入部分橫向拓展或者縱向延伸的專業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和學習。
教學方法上,根據學情和課程特點,教師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要進行轉變。小語種教師要強調學習過程中“情景”、“協作”和“會話”的重要性,真正做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監督者。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多采用項目教學,創設情景模擬,真正做到師生之間有交流,同學之間有配合,有研討也有分享,有整理,也有創造。
小語種人才質量提升過程中,確定培養目標是根本,優化課程設置是關鍵,調整教學方法是重點,加強教學管理是保障。不同院校和專業更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索和創新,研究和實踐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管理機制。
四、小語種雙語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小語種雙語培養是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為了提高小語種人才的競爭力,滿足市場對人才的品質需求,而進行的培養模式的創新。以湖南個別高校為例,小語種專業已經開始探索“德英”、“法英”等雙語人才培養的模式,并在實踐教學中,持續優化調整人才培養的模式。
在制定符合不同院校發展特色的雙語人才培養模式時,第一步要雙外語人才培養現狀調查,確定雙外語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過程中的核心知識、技能和素養主要內容;確定人才培養的驗收標準。第二步,整合校內外教學資源,構建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在此以湖南某高校采取“一二三四五”小語種雙外語培養的模式進行講解。
“一”是指一個目標,即以培養高素質雙語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二”是指雙元培養,學習和借鑒德國職業教育雙元制培養模式,即學校與企業聯合培養;“三”是指三維聚焦:即聚焦于學生的雙語知識、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四”指的是育人過程中的四方驅動:學業導師,任課老師,企業導師,輔導員(班主任)共同參與到教學管理過程中,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五”是指教學過程中五種創新的教學方法和措施,即外教沉浸式教學、混合教學、項目教學、同伴教學和交際教學。具體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五、小結
小語種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除了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行創新和改革外,也要不斷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養,打造教學能力強,科研水平高,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教師團隊;其次,不斷加強校企合作,建設好校企合作實訓基地,與企業行業建立“五共同”合作關系:共同制定和實施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進行課程建設、共同研發教材、共同引導學生就業;此外,搭建國際交流平臺,拓寬學生國外進修和就業渠道,也是提升小語種人才培養的重要抓手。這對提升小語種院校的國際化辦學水平也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王義桅.“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90-98.
[2]中國經濟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與展望2019[EB/OL]http://intl.ce.cn/sjjj/qy/201904/22/t20190422_31914640.shtml,2019-04-22.
[3]張亞明.“一帶一路”戰略下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對策[J].才智(創新教育),2019,(5):134-136.
[4]陳婧,鄧濤.德國“雙元制”教育對我國應用型院校外語教學之啟示[J].陜西教育,2019,(7):28-29.
[5]劉玉霜,高職外語院校“非通用語種+英語”雙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9(2):106-107.
作者簡介:
毛先勇,男,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西方語言學院副院長,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德語翻譯,德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