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英
【摘? ? 要】新時期的學前教育教學過程中,越來越強調“玩”中“學”的教學理念,此種教學理念的有效運用,能夠使幼兒從傳統的教學中走出來,給予幼兒更為充分的時間去進行自由探索,這無論是對于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還是對于整體教學效率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本文以學前教育中的“玩”中“學”教學為研究中心,先對其關系進行了分析,然后對具體教學策略進行了闡述,僅供相關教育研究參考。
【關鍵詞】學前教育? “玩”中“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5.139
傳統的幼兒園教育教學之中,老師總是圍繞幼兒的認識體驗來教學,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幼兒小學階段的學習進行鋪墊,雖然此種教學目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卻忽視了對幼兒各方面能力及素養的培養,這與現代社會所需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的培養方向不相一致。基于此,就需要老師加強對“玩”中“學”教學理念及策略的研究,為其幼兒營造最佳的學習環境,引導幼兒進行快樂的學習,這樣才能夠從小讓幼兒對各方面的學習充滿興趣,從而得以身心健康的成長。
一、明確學前教育中“玩”和“學”的關系
想要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收獲與發展,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明確學前教育中“玩”和“學”的關系,這點是極為必要的。通過對各教育者認知的調查發現,常常將兩者的關系定位為相互融合或者相互包含。先以相互融合關系來分析,此種融合在于借助游戲活動來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整體教學效率的提升。但如果從整體角度來對之進行分析,就會發現其存在的局限性,只是將游戲看作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難以將之深層次融合的作用發揮出來。再以相互包含關系來分析,是將游戲看作是整體教學的一部分,但此部分并不是不能替代的,因而“玩”中“學”教學理念的運用過程中,需要明確游戲和教育的相互結合關系,這樣幼兒才能夠在玩中習得知識、體驗情感、積累經驗,獲得智慧及發展。
二、學前教育中實施“玩”中“學”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構建開放式教學環境
幼兒年齡較小,在初進入到幼兒園之時,由于幼兒園的陌生環境,會產生焦慮及失落等不良情緒。因而,老師學前教育中想要順利實施“玩”中“學”教學,就需要先為幼兒構建開放式的教學環境,這樣才能夠確保其主動參與到“玩”中“學”活動中。實際教學之中老師需要向各個區域投入適當數量的材料,以此來為幼兒提供開放式的材料庫,讓幼兒基于自己實際的游戲需求來選擇游戲材料。比如:在參與構建區域活動之時,幼兒就可以將材料庫中的塑料瓶運用到搭建活動中,相信在這樣開放式的游戲環境中,不僅能讓幼兒感知到玩的趣味性,又能夠順利激發與培養其創新意識,自主設計出更具有創新的玩法。如利用塑料瓶來開展對對碰游戲等。這樣的整個教學活動之中,幼兒會與材料不斷進行互動,能有效保持其參與活動的熱情,不斷提高幼兒的創新意識及能力。
(二)堅持游戲化教學理念
幼兒園中的幼兒年齡在3-6歲之間,他們的年齡還較小,嚴格的教育教學或是強制性的教學,顯然不符合此年齡階段的學習及發展需求,這就需要老師及時更新教學觀念,要善于將靜態的知識以動態的游戲來傳遞,這樣既能夠實現預設的知識教育目標,又能夠保持其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更好的健全其人格。比如在開展“相親相愛一家人”的主題活動之時,可以提供四個關鍵詞,即一家人、家庭總動員、幫父母做事以及自己負責自己的事情。基于主題活動中的關鍵詞,老師可以和幼兒共同參與到資源的收集之中,收集完畢后將之置于教室四周,既方便游戲活動的開展,又便于幼兒的隨時觀察與討論,能確保教學始終與幼兒的興趣及學習需求相一致,讓游戲與整個教學處于相互聯系狀態。當然這樣游戲化教學之中,最為關鍵的一點是能確保生活、教學和游戲始終處于相互聯系狀態,能在體現游戲化教學理念的同時,讓幼兒在參與到各種有趣的游戲活動中,收獲到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探究學習能力。
(三)設計自主性教育活動
學前教育中實施“玩”中“學”教學之時,設計自主性教育活動是極為必要的,能給幼兒提供更為充分的自主探索時間與空間,既有利于幼兒自主精神及能力的不斷發展,又能夠讓其在活動中嘗試去解決各類問題。為此,老師要精心設計自主教育活動。比如:基于幼兒的生活經驗,可以為其設計“環保達人”的活動,以此來將幼兒帶領到學校附近的小區或者村莊中,讓幼兒對其進行觀察,幼兒年齡小初觀察時可能沒有方向,此時就可以引導幼兒觀察下存在哪些不良現象,這樣幼兒便發現了地上的垃圾較多,于是自主設計了環保達人的活動內容,如繪畫垃圾滿地的場景,設計環保相關的宣傳資料等,這樣不僅能夠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還能夠更好的讓幼兒感知到愛護環境的重要性。這樣的“玩”中“學”教學之中,能改變以往的“為游戲而游戲”的不利教學情況,更好的優化“玩”中“學”教學效果。
(四)老師需合理引導與講評
學前教育中實施“玩”中“學”教學的過程中,當游戲教學結束之后,不同的幼兒必然會有不同的感受,此時就需要老師進行有效的引導與講評,這樣才能夠確保每位幼兒都在游戲活動中學到知識。具體操作為先讓幼兒獨立發表自己的看法及感受,在此過程中老師要進行認真的傾聽,改正他們其中存在的錯誤觀點。另外,基于幼兒參與活動中的具體表現,需要給予合理的點評。相信在這樣的引導與講評背景下,幼兒會在每次活動后都明確如何參與及進行游戲,既能夠豐富其學習經驗,又能夠最大限度的培養與提高其實踐操作能力。
三、總結
幼兒園階段是幼兒接受教育的起始階段,在教育中實施“玩”中“學”教學策略,符合幼兒的學習及身心發展特點,有助于幼兒各方面能力及素養的發展。這就需要老師為幼兒構建開放的教學環境,堅持游戲化教學理念,設計自主性教育活動,并進行合理的引導與講評。相信在這樣長期的堅持之下,必能夠較為顯著的提高學前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徐毓輝.玩中學,學中玩——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教學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10):20.
[2]沈冰倩.玩中學,學中玩——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思考[J].新課程·上旬,2017,(10):147.